二次直奉战争时,掖县人张宗昌曾高喊“山东人不打山东人”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北洋军阀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派系,分别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以上派系都是以各自首领的籍贯命名,当中虽然没有鲁系,但三派之中都有很多山东人。比较典型的是,蓬莱人吴佩孚属直系、福山人曲同丰属皖系、掖县人张宗昌算奉系。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三大派系之间为争权夺利而多次大打出手。直皖、直奉之间均爆发过战争。分属不同派系的山东籍兵将也多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山东籍将领虽然各为其主,但在战争时也大体在面子上能维持“同乡之谊”。例如,直皖战争时,直系大将吴佩孚曾在战场上俘虏了皖系的曲同丰,对他相当优待;二次直奉战争时,带领奉军作战的张宗昌,曾高喊“山东人不打山东人”,收编了不少原来在吴佩孚麾下的军队。
(配图均为莱州市沙河镇祝家村张宗昌故居周边的场景,作者莱州湾人)
“山东人不打山东人”这段记载,见于学者丁中江撰写的《北洋军阀史话》一书当中。原文道:“张宗昌是山东人,与吴(佩服)同乡,他虽然曾遭吴的冷落,可是他内心却佩服吴。二次直奉之役,他打着山东人不打山东人的口号,收编了大批吴军残部。”
当时,张宗昌担任奉军第2军副军长,在冯玉祥倒戈之后,他率军从冷口入关,直取滦州。滦州一失,在山海关、秦皇岛前线的直军被切断退路,大多成为俘虏。在电视剧《少帅》当中,他的事迹也有体现。
张宗昌喊出“山东人不打山东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他作为掖县人,与交战的直军将领吴佩孚(蓬莱人)、董政国(即墨人)、彭寿莘(平度人)都是老乡,并且老家距离还比较近。另一方面,张宗昌本人就有闯关东的经历,他手下的士兵,不少人的祖籍也在山东;而作为吴佩孚主力的第三师,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也有很多山东人。
在北洋时期,战败被收编是家常便饭。如果逃脱不了这个命运,士兵们在心理上更愿意被老乡收编,这是从清代湘军、淮军以来的传统。张宗昌喊出这个口号之后,吴佩孚麾下无法撤退的军队,大多投入了前者的营中。
在学者苏全有著述的《张宗昌全传》中,虽然没有直接记载张宗昌的这句口号,但也提到了他当时收编直军甚多,以至于扩充队伍后,“(原来的)中下级军官均升为将校级,因更换肩章来不及换新成品,都用锡箔纸糊成黄颜色肩章代替。”
张宗昌虽然识字不多,但在这件事情的头脑还比较清楚。他的这句口号,大大增加了他的军事实力(他本人也升为军长),为自己政治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根据《张宗昌全传》的记载,他后来在驱逐郑士琦(安徽人)而担任山东督办时,又是打出了老乡牌。
当时,郑士琦想将省属军队带走,保留政治资本,以图东山再起。张宗昌为了制约对方,专门到省军中做工作,大体意思是说:“您们是山东人,我也是山东人,跟着我干,不会亏待你们的。”最终使得郑士琦的计划落空。
在任山东督办期间,行伍出身、不懂理政的张宗昌总体口碑较差。不过,当时在他的老家掖县,跟他沾光的人颇多。因此,民间对他“重视乡谊”这一点,还是承认的。
Hash:4e9c192c9c9eca0a1461db47cbe6ba1b24e8d56f
声明:此文由 梦梦聊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