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央视了!济阳三官庙汉墓考古纪实-《水塘下的古墓》将于16日首播!

济阳区三官庙古墓葬,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西300米纪碱路路北。2018年12月16日,群众在池塘清淤过程中发现疑似古墓葬,随即上报济阳区文化旅游局、博物馆。对此信息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博物馆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全方位现场保护,并将发现古墓情况上报市文物局。济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立即拨付考古发掘专项经费,并安排区文化和旅游局全权负责古墓考古发掘事宜,随后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联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4-7月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委托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济阳区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为期近4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初步认定墓葬为汉代大型砖室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央电视台CCTV-10套《探索.发现》栏目组对济阳三官庙古墓葬进行了为期17天辛苦拍摄,目前济阳三官庙古墓葬特辑《水塘下的古墓》将于8月16一18日每晚8点在CCTV-10频道连续播出三集,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届时观看,走进未解之谜,再现济阳2000年汉墓风采!!!

重要提示

8月16日-18日

每晚8点

中央电视台CCTV-10

济阳三官庙古墓葬考古纪实

《水塘下的古墓》

连续播出

敬请收看!

【回顾】

埋在水塘下的古墓

01

2018年,在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官庙村,村民们在一次普通的水塘抽水清淤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水下古墓。

三官庙村水塘现场

经过抽水清淤,三官庙古墓终于重见天日:它形制特殊,呈拱顶砖室结构;体量巨大,占地约300平米;拥有两前庭、两中堂、三后室、一耳室,宛如一个四室四厅的地下宅院。

三官庙汉墓发掘现场

三官庙汉墓发掘现场

根据多室的形制的堆砌墓室的青砖,结合以往的经验,考古人员判断:这是一座汉代的大型砖室墓。

意义重大的羊首浮雕

02

考古界有这样一句话:汉代墓葬,十墓九空。

汉代盛行厚葬,不止帝王,宗室勋贵也加以效仿。国力的强盛为厚葬提供了物质基础,“灵魂不灭”的观念又强调对逝者的侍奉要如对生者一样讲究。

厚葬金银财宝、又有高耸封土做“地标”的汉墓,成为了许多人觊觎的对象。这使得不少汉墓在下葬不久就屡遭盗掘。

历史记载,曹操就曾在军队中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还亲自带兵盗掘西汉王族大墓。曹军曾靠一次盗掘获取的财物,养活了部队三年之久。

厚葬之风不仅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完全没有起到保护墓主的作用。

到了东汉,朝廷下诏,明确制止这种“奢糜”行为,开始提倡薄葬。

三官庙古墓

墓葬的形制和陪葬器物逐渐发生了变化:

西汉时期所多见的土坑墓、木椁墓到了东汉逐渐被有穹窿顶、券顶、楔顶的砖室墓、石室墓所取代;墓室中往往出现画像砖石,刻画神话故事、劳动场景、耕种、庖厨等反应墓主生前日常生活或表达死后升仙愿望的内容;西汉前期,陪葬品中有许多金银珠玉、钱币、铜漆器皿等昂贵的器物。到了东汉,陪葬的则多是陶制器物。

经过发掘,专家们在西侧后室石质门楣上发现了羊首浮雕画像。结合其他的证据,考古专家们最终认定,三官庙古墓是一座东汉画像石墓。

后室石制门楣上的羊首浮雕

神秘的“地下动物园

03

在三官庙汉墓M1中,考古人员共清理出画像石40块、画像63幅。除了羊首画像外,墓内还刻画了许多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大量的动物遗骨逐渐出现:犬骨、牛骨、禽骨、啮齿类动物骨骼……这里俨然是一座地下动物园。

西侧墓后室门柱旁发现兽骨

发现禽类骨骼

将大大小小不同的动物作为随葬品,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墓主人想在死后带走作伴的宠物。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墓主人想要带往另一个世界的食物。然而,最终的结论却迟迟没有得出。

汉代讲究“修仙养生”,鹿被认为是升仙时的主要骑乘工具,是人实现升仙愿望的瑞物。三官庙汉墓的这只鹿角,虽然只留下了根部的主干,但依然能让我们体会到墓主人对于死后进入仙界的渴求。

发现鹿角

在两座墓室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了大量人骨。

发掘过程中,在距离墓底1.5米的土里就开始出现人骨

牙齿保存十分完好,有助于确定年龄

经过体质人类学的鉴定,这些人骨,属于不同的17个个体,有成年男性、有20-30岁的年轻女性、还有8、9岁的小孩……

骨骼很小,判断是小孩的骸骨

17具遗骸,上百个破碎的骨头,这些原本极易腐烂的骨头,正是因为墓室中水和泥沙的存在,得以与空气隔绝而保存千年。

西侧墓中室已经发现四个人

三官庙古墓的考古工作还未结束,对墓主人身份的探究,也仍在继续。。。

Hash:8b4d61eb3b6c66cb7ee7cff46ee456cdcefcb349

声明:此文由 济阳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