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古文化巡礼――踏访溱洧之源 感受古韵新风
流淌在中原腹地的溱水、洧水,与大江大河相比,既不见雄浑壮阔的水面,也没有一泻千里的奔放。然而它们却带着远古人类的信息,带着《诗经》的浪漫多姿,以其特有的温润哺育了我们的先民,成为中原的历史之河、诗歌之河。 《水经注》确认溱洧源头 仲夏时节,记者从新密市区出发,去探寻溱、洧两条河流的源头。 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收割后的麦田,田间麦茬满地,一片金黄。绿色的树木,蓝色的天空,隐约的城市轮廓,带给人喜悦和希望。 车行新密市东北部的白寨镇牌坊沟村,远远望见了一座小山。那就是岎山。新密市溱洧文化学会副会长杨建敏介绍说:岎山,呈东西走向,是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道分水岭,山南的溱水流入淮河,山北的水流汇入黄河。山的东侧,有一个凸起的山岗,好似一口铁锅倒扣在地上,当地人俗称它为“老锅岗”,地理学家郦道元说它是“鸡络坞”。山岗上杂草丛生,青石密布,如鸡似鸟,如卧似奔。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密县志》记载:“又东曰鸡络山,溱水出焉……在县东南35里,土人谓之老锅岗。岩石如坞,嵯峨石穴中,有飞、卧、斗、食诸状,故名。” 村民们说,原来这里的泉水非常清澈,多年前山上到处开挖煤窑,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干涸。他们只得在泉水处用石头砌了一个深坑,作为溱水源头的见证。 这个溱水源头,是1500多年前郦道元发现的。 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官员,任过御史中尉、北中郎等职,还出任过地方官,做过冀州长史、东荆州刺史等职。他喜爱游历山水,发现古代地理书《水经》对河流水系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的记载,就开始为《水经》作注。经过实地勘察、核实,搜集大量文献资料,他考证并记述了1252条河流,以及与河流相关的2800座城邑、180座古都和300多次战役,完成《水经注》一书。 当年,郦道元在洛阳任河南尹时,看到《水经》中有载“溱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但实地考察后,他却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 或许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郦道元一行沿着沟谷间的小路,顺着溱水去追源溯流,他们长途跋涉,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到了鸡络坞。郦道元在石缝之间,看到了那一泓清泉汩汩而出,向岗下流去,不禁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找到源头了。”于是,他在《水经注》中写下:“溱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 溱水全长29公里,串联起五星、张湾等7座水库,自西北流向东南,水量逐渐丰沛。水流到寺河时,经过一片奇石河床,形成响水潭瀑布景观。《水经注》称:“溱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余,其下积水成潭,广四十许步,渊深难测。” 远远就听到哗哗水声,待拨开一人多高的草丛,只见怪石嶙峋,落瀑撞击砂岩,四处飞溅。1000多年后的今天,深渊早已不在,只有溱水依然奔腾不息。 郦道元记述,洧水“出密县马岭山”“亦言出颍水阳城山”。洧水经过马岭山、灵崖山、浮山等,全长50余公里,东流到达新密曲梁交流寨,与溱水交汇。由响水潭向西南,走约2公里,下一道沟谷,又上一道陡坡,眼前豁然开朗。站在高处向下望去,洧水由西蜿蜒而来,溱水从北部潺潺而下,二水在交流寨的河谷中相汇,形成双洎河,流入新郑市。 刘寨镇84岁的王衍村老人说,从前河水清澈见底,只是两河水色深浅不同,鱼儿在交汇处嬉戏,若用竹竿击打水面,两水之鱼就会迅即各归其水域,不相混淆。这就是古密八景之一的“溱洧观鱼”。清代翠云和尚诗曰:“青山隐隐水迢迢,溱洧交流锦鳞跃。夕阳垂钓柳荫翁,喜看游鱼夺故道。” 环顾周边,杨建敏说,交流寨四面环沟,东有溱水,南临洧水,北绕柳溪,易守难攻,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被春秋时期的郑国看中,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废掉郐国,在溱洧交汇地正式建国,史称“新郑”。公元前672年,郑文公捷即位,将郑国国都迁到了今天新郑市的郑韩故城。 郦道元没有辜负这一地的美景,他一路细心勘察,在《水经注》中用两千多字的长篇,详细记载溱洧二水的源流、经向和两岸胜景。他又搜集《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记录下溱洧流域发生过的郑桓公伐郐、华阳大战等4次战争,卓茂、郑桓公、颍考叔等17个人物,郑迁溱洧、黄泉见母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密县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溱洧交汇处航拍图
《诗经》留下溱洧身影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经·郑风》中的《溱洧》,描述了2500年前初春溱洧河边的欢乐景象:欢声笑语中,青年男女互赠香草表达爱慕,少男少女玩闹嬉戏,送一枝芍药,私订约期……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又称女儿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或相亲大会。春水荡漾,小草嫩绿,这一天,人们到河边采兰,游水踏青。诗歌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勾勒出西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郑风》中诗句,描绘出男女热烈的爱情。那是一个恋爱的季节,有女子在城阙等候她的恋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男子在东门外众多女子中寻找着心上人,一往情深;还有个辣妹子在喊话:“嗨,你要想我,就提着衣襟过溱河。你不爱我,难道就没别人爱我吗?你这个傻小子!”……
郐国,又称桧国,在郐国之侧,郑国强势崛起,而郐君仍然不思进取,郐国有识之士十分忧伤,与《郑风》的明丽欢畅形成鲜明对比,《桧风》多是哀怨叹息。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郐国亡了,游子行至途中,望着扬尘中奔驰的马车,心中无限思念,“谁能向西回到故乡?请你给我带一个平安的音讯!”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渐行渐远的背影里,人们生发出乡情无寄、泣血而呼的悲愤。 学者刘玉娥分析《诗经》时说,郑国称霸中原,富于进取,一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郑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经》中采自溱洧流域的诗歌共有25篇,《郑风》21篇,热烈、奔放,充满欢乐;《桧风》4篇,苦闷、彷徨,满是忧愁,直击人心。 溱洧岸边,景色宜人,上起西周,下至清代,陶渊明、杜甫、韩愈、司马光、卢照邻等文坛巨匠到此寻访探幽,留下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感怀:“莫道溱洧春光好,年年月月有人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溱洧二水的中下游沿河流域,地势平坦,良田万顷,如何展示出沿岸昔日的优雅风貌,一直是当地人的心结。 烈日下,记者走入曲梁镇溱水河综合治理项目工地,看到的是一幕宏大的施工现场,机声轰鸣,车辆穿梭,一个巨大的蝶湖已展露雏形。新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绍光介绍说,新密市政府计划投巨资对溱水河进行分期治理,一期“溱水之风”建设已开工。溱水流域,水流落差大,两岸植被密,湖面宽阔,水质良好,治理将以生态涵养为主,在中心部位形成“溱水蝶城”的格局,将古老爱情中的意境再现于这片土地上。 李家沟遗址续接考古缺环 溱水上游的新密市岳村镇,是北方地区最常见的土岗高坡,成片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溱水在小村中蜿蜒流过。在李家沟村西400多米处的溱水东岸,深藏着著名的李家沟遗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说,溱洧流域分布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迹,在近年的考古发掘中,有两项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考古发掘的两个缺环:一是李家沟文化,代表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期;二是“新砦期”文化,代表着从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这一时期。 在李家沟遗址生态公园的显著位置,一个巨大的玻璃房子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迎面一个6米多高的巨大黄土层剖面,土层颜色不一,能分辨出来残存着的陶片和动物化石。剖面的不同颜色,清晰展示着过渡时期的文化层面貌。从下向上一层层看土层,依次属于距今105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和8600年的裴李岗文化,这种三叠层的文化遗址,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李家沟遗址发掘剖面
遗址的完好保存,得益于9年前的一次抢救性发掘。那时遗址周边煤矿开采严重,地势下沉,河水侧蚀,这一原始聚落遗址很可能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手开展抢救工作。 2009年8月22日,大雨过后,有了一丝凉意,王幼平带着6名学生,第四次来到李家沟。他们在湿润的溱水岸边、通往李家沟那条小路的南北两侧,布下探方,路北称为北区,路南称为南区。每次下清5厘米,工作人员对遗物逐一进行编号、绘图、照相和记录。清理到距离地表3米多时,地层中骤然出现许多陶片和动物骨骼,其中个别骨骼还有被烧灼的痕迹。这个迹象太重要了,说明人类在此活动过。再向下探,先后出土了细石核、细石叶等旧石器时代末期的遗物。当年11月,北大考古实验室的测年数据显示,李家沟南区文化层的样品距今10500—10300年,北区文化层的样品距今10000—8600年。消息传来,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雀跃! 2010年4月至7月,考古加大了发掘面积,收获巨大。王幼平说,旧石器时代从200万年前开始,1万年前结束;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开始,4000年前结束。人类是如何弃“旧”从“新”,完成这个创新的过程,是考古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在李家沟遗址底部的遗物中,先民们的生活状态越来越清晰,让人们看到了两个时代的转变:早期的居民,是专业化的狩猎人群,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他们开始进入定居、半定居状态,以采集植物类食物为主,兼狩猎;晚期的居民,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用石磨盘加工粮食等农作物。那时,李家沟人能喝上热水、吃上熟食,文明的曙光已经照耀过来。 李家沟遗址的发掘一鸣惊人。王幼平说:中原地区,联结着我国及东亚大陆的南北与东西,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带。李家沟遗址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以及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方面,多角度揭示了史前居民的演化过程,他们从流动性强、以狩猎大型食草动物为主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种植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 李家沟遗址填补了此前考古的缺处和空白,200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后时分,热浪滚滚,遗址土层上,野草疯长。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溱水河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Hash:b2f5830c37f0a9c36245d6ef4d2a551f617f1cc4
声明:此文由 农村视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