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阳春这三个地方即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号:jiaodianyangchun

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文化旅游厅大力做好全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评审工作,在完成了第一次评审、专家现场评估、第二次评审、第三次评审、厅党组会议审定等程序后,近日将全省第八批109个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类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予以公示。

位于阳春市石望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屎迳铸钱遗址、位于阳春市春湾镇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真岩摩崖石刻和位于阳春市河西街道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岩摩崖石刻榜上有名。

●铁屎迳铸钱遗址

位于阳春市石望镇建设村委会铁屎迳自然村,面积9080多平方米,年代为五代南汉。

铁屎迳铸钱遗址的堆积层中发现有红烧土块、炭块及炉渣和炉壁碎片。1982年阳春县进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一共采集到28件残缺不全的石质“钱范”,3件铅锭,1件铅矿石。广东省博物馆得知情况后,即派员前往调查和试掘。调查人员在村庄附近试掘了3条探沟,共15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石钱范、铅锭、铅矿石和青瓷碗、罐、瓜形执壶等。石钱范均残,板岩制作,背面保留石块粗糙面,其余部分砥磨并加以刻凿,有“乾亨重宝”四字。青瓷器施半釉,釉色青黄,有冰裂纹,因胎釉结合不迷,部分釉已剥落。2011年,在距离遗址400米处的鱼塘出土了1900多枚铅钱。

铁屎迳铸钱遗址的发现和南汉“乾亨重宝”钱范及铅钱的出土是一次重大发现,铁屎迳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十国南汉时期铸造铅钱的工业遗址,对研究中国的钱币史、南汉币制和南汉刘龑王朝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通真岩摩崖石刻

位于阳春市春湾镇前进村委会大铜石自然村背后通真岩半壁,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通真岩原名铜石岩,北宋咸平元年(998)真宗赐名通真岩。岩内德慧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明代重修,20世纪90年代重修门楼。门楼向东,镶嵌有清宣统元年款大理石门额“通真岩”、对联“通灵古石仙遗迹,真赏名岩御赐书”。现存有宋、明至民国石刻18题,其中宋代3题,明代5题,清代5题,民国2题,年代不详3题。题刻者中有宋代广东刑狱转运使祖无择,著名理学家《爱莲说》作者周惇颐,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等名人。石刻内容有题诗、题字、题句。书法有行草、楷书、隶书。通真岩摩崖石刻内容丰富,书法艺术精湛,是阳春地区保留历史年代较早的石刻群,为研究阳春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通真岩发现了达摩岩画,这种以古代摩崖岩画形式出现的达摩像十分罕见,它的发现为广东地区增添了新的文物种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被列为广东省十大新发现之一。

崆峒岩摩崖石刻

位于阳春市河西街道办事处崆峒村委会马安屯自然村崆峒山,在古代番禺海南岛古驿道旁,与古阳春县城距离5公里,崆峒发迹于明代万历丁丑年(公元1577年),建有“玉皇阁”、“观音阁”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由县令姜山辟其洞门,改山门向东,增建“山门”、“禅房”等。阳春崆峒岩是全国四大崆峒名山之一,又名“四崆峒山”,为古代名山。

崆峒岩保留的明、清至民国时期摩崖石刻、碑刻,有诗、词、字、句,字体有行书、隶书、楷书、篆书等,楷书稳重端庄,行草书飘逸飞动;隶书古朴端庄;篆书大方沉着。有的精品如铁划银钩,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集明、清、民国时期名人书法艺术于一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崆峒禅寺,建置在城西崆峒岩的山洞口,具有明代特色的古建筑,也是一座有殿有阁,有塔有亭,合符宗教模式的寺庙。这座庙于明万历始建,历时400多年,现存古建筑10座,虽数度重修,但古貌犹存。(图/文 植兰裕 湛敏华 林炯雷)

来源:中共阳春市委新闻中心

Hash:81dbeb62b4b1a5c0fb6eca8ddca2055933a292a3

声明:此文由 春湾视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