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再次惊艳考古界

2020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淮阳时庄遗址入选

时庄遗址发掘区分布图

地面圆角方形粮仓F7(上为北)

地上粮仓F5俯视照(上为北)

□见习记者 支亚茹 文/图

本报讯 淮阳时庄遗址再次惊艳考古界。据《中国文物报》消息,1月11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包括时庄遗址在内的31个考古项目入围初评。评选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

此次入选的时庄遗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龙山文化末期、岳石文化和春秋战国等多个时期的遗存。钻探和发掘表明,遗址的南部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距今4000年左右。

粮仓遗址的南部为人工垫筑的台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在台地上已发掘的近3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29座罕见的仓储遗迹,分布集中,形制多样。这些仓储设施建造时大多先平整垫高地面,然后以土坯建造土墩或墙体,外侧涂抹细泥。

据考古专家介绍,时庄粮仓建筑的形制明显有别于当地同时期用于居住的普通连间排房,具有较为特殊的功用,性质应为古代的粮仓。其一,其建筑形制与文献记载、民族志记录的各类粮仓以及历史时期出土的粮仓建筑模型均十分接近。其二,在保存较好的仓储遗迹废弃堆积的底部检测出的植硅体组合较为单一,主要来自粟、黍类作物的颖壳和用于仓储建筑材料的芦苇类、茅草类植物的植硅体;浮选碳化大植物遗存鉴定的结果也显示,除了粟、黍和黍亚科种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植物遗存;此外,仓储废弃堆积的土壤中也检测出黍素成分。其三,上述建筑外侧涂抹细泥、台基垫土自下而上普遍铺垫粗颗粒粘土隔水层和细颗粒粘土防水层等防潮措施,符合作为粮仓建筑的特定要求。

考古研究认为,时庄遗址的各式粮仓密集分布于近方形夯土围垣之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时庄遗址粮仓城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即文献记载的“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的夏王朝早期。方形夯土围垣式功能性聚落,可与登封王城岗小城、二里头“九宫格”式布局结构相比较,为夏文化和夏王朝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早期夏王朝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去年,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国内引起较大影响。这一惊人发现,进一步确认了淮阳平粮台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此次时庄遗址入围2020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将再为周口满城文化提供有力的佐证。

来源:周口晚报 声明:“水城淮阳”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Hash:4d480168e26bf50b5f6b308100396afc7ba193a9

声明:此文由 水城淮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