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山,折叠了桂林千百年的历史。

原创专栏/2021年第24期

见多了山的桂林人,似乎很少会为了一座山,从城南跑到城北。位于市中心偏北部,紧傍漓江西岸的叠彩山,在桂林生活的人都晓得它,但要是问起爬没爬过时,却又不多。

也许你对叠彩山并不了解,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5A的景区,还是一个浑身是宝的“博物馆”。

气温回暖,躲进山里,才是正经事。

走!带你去爬叠彩山!

相传山多桂树,又称桂山。又因山上有特异的风洞,也叫风洞山。还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仙鹤、明月两峰。山层横断,如重重相叠的彩缎,唐元晦《叠彩山记》 云:“山之石纹横布,彩翠相同,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明月峰为叠彩山的主叠彩山峰,海拔223米,相对高度73米。最高的仙鹤峰海拔253.6米,总面积10.8公顷。

山麓建圣寿寺、流杯亭,山上筑越亭、齐云亭、销忧亭、景风阁、茅斋等,建筑均已无存。建国后进行修整,修建于越阁、叠彩楼、仰止堂、一拳亭、叠彩亭、望江亭、拿云亭等,重新栽植桂树。山上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

整个叠彩山公园,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它把桂林千百年的历史折叠,让我们仍然可以触及这座城市千年一脉的古老脉搏。

这里有无数古人留下的壁刻,蛤蟆石上的喇嘛式石塔,爷爷那一辈就滑过的天然滑梯,宋代摩崖造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叠彩山,也是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来桂林必“打卡”之地。

明崇祯十年 (1637) 徐霞客游此,在《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谓:“山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所谓叠彩也”。

陈毅元帅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到桂林访问,在叠彩山上叹:“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1911年,宋庆龄和孙中山也攀登过...

要我说,桂林的山水人文值得桂林人为之骄傲,叠彩山就是证据。

接下来,请把节奏放慢,好好感受。

顺着石阶而上,阳光照在明黄色墙壁、瓦檐,树影婆娑,投在石阶上,凉风习习,想起小时侯和邻居来叠彩山玩的兴奋。

山中有阵阵鸟鸣回荡,风轻悠悠的,沾染了草木的香味,吹在身上沁人心脾,沿路还会遇见山间溪流汇聚的小水池。

从这里进入,是一拳亭、瞿张二公成仁处、康有为讲学处,还有清幽古朴的风洞,这里也是摩崖石刻造像的遗迹

『 风洞 』

据《桂林风土记》载,山上在唐代有圣寿寺,晚唐诗人元晦在《叠彩山记》中曾提到,“其西岩石门,中有石像,故曰福庭”。会昌毁佛,佛寺和造像受到严重破坏。叠彩山现存造像33龛88尊,大多面型较瘦,形态较忧郁,具宋代风格。

如今这盛极一时的宗教之地,成为遗址供游人观览,唯有留下的造像似乎还可窥见一些当年的风采。

山门口很多慕名的人带着敬意而来,风从洞的另一端徐徐吹来,令人舒畅。这里没有喧嚣,反而有种纯粹的安静。

洞内还有一尊卧躺的弥勒佛,每次都会摸摸他的肚子,沾沾福气。

即便只是站在那里,也能一不小心与古朴撞个满怀。

『 一拳亭、康有为讲学处 』

风洞的旁侧是一拳亭、康有为讲学处,不想登顶的人,很多选择了来这里走一走。叠彩山的历史遗迹太多,已经到了三步一景的程度。

『 明月峰 』

从风洞向上攀登,明月峰,是眺望伏波山、漓江沿线风光的最佳视角,天气好时,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全副武装”地去摄影

尽管明月峰300米都不到,还是要说,平时久坐缺锻炼的上班族,爬到一半就会气喘、腿酸,一路上喝了好几口水。歇脚时,四周安静的只有鸟叫声,心情也不由得愉悦。

从风洞向上攀登,明月峰,是眺望伏波山、漓江沿线风光的最佳视角,天气好时,会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全副武装”地去摄影。

拍摄于上世纪10年代

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

拍摄于近期

『 仙鹤洞 』

半山腰的仙鹤洞,洞内如长形拱顶大厅,东西两洞口成为借景画框:东口面对山峰,重峦叠嶂;西口面对城北,屋宇楼台。一洞之中,汇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

洞内是大大小小的石刻,使人不由得升起敬畏之心。宛若一位满腹诗书的老者,伫立于叠彩山的清幽寂静之中,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仙鹤峰 』

从仙鹤洞右侧的山路继续网上攀登,就是明月峰,这一段在我看来最让人气喘吁吁,往下看时还有些恐高。

爬累的时候,就往外看看风景,顿然觉得累但很值得。

站在山顶,远山入目,双眼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每一口呼吸,都带着来自山林的沁心。

碰巧天公作美,你还可以与城市落日来一场温柔邂逅。

『 环碧园』

山脚下清代画家李秉绶的环碧园,是一座以水为中心的山水私家园林,原址为靖江王宗室的别墅。园内建有簪碧堂、补萝芳榭、藕香榭、竹楼、虹桥、倚虹廊、知乐亭,围以竹篱,清水一碧,佳木幽篁,“与茂树清流相映带,殆不减辋川之胜”。环碧园的建造,完全表现出园主“啸傲林石间以为乐”的情怀。

叠彩琼楼立于湖上,古朴之中又有几分典雅之味,成为了很多游人休憩观赏园林的场所。

『 山坡上的滑滑梯』

叠彩山脚的天然滑滑梯,是所有孩子来叠彩山最爱玩的项目,爷爷、爸爸、再到我,都在这里滑过,它陪着一代又一代的桂林把爷长大。

『 隐觅在山背后的“宝藏”』

山的另一面,被很多人忽略,它是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散步好去处。夏天时候更是清凉避暑的绝佳地点,往石洞里一钻,坐在光滑的天然石椅上,扯扯板路打个盹~

其实啊,这里也藏着众多历史遗迹,木龙洞石塔为喇嘛式石塔,就坐落于临江岩天然蛤蟆石上。

单从历史角度和人文环境来说,这里都有许多值得发现和探索的地方。但,如果只是寻常的一天,想到了它,想去来这走走,看看漓江,也未尝不可。

《刘三姐》中刘三姐与莫老爷请来的秀才们,对歌场面就在木龙古渡拍摄。

悄悄告诉你们,码头左边有一个可以穿过一只手的小洞~

03 | 那些开在“山脚下”的老店

周边的街巷仿佛都染上“叠彩山气质”,慢悠悠,不喧不闹,充满着烟火气。在这里,没有奶茶店,没有酒吧,更没有年轻人爱逛的商场。有的只是老居民楼,和弥漫着市井生活气息的小店

要是你来了叠彩山,没顺道再觅个食,那就可惜了。

这有着好几家上了年纪的口碑老店扎根在此,养叼了嘴的老居民,很难不在吃别家豆浆、鲜奶、米粉时不去比较比较。

① 老兵鲜豆浆

当过8年军人的李叔叔,退伍后在叠彩路开了家豆浆店,不知不觉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之久。老居民们口口相传好喝又实在,这一点,从小喝到大的我可以作证!

一开始只卖豆浆和豆腐脑,慢慢的又多了绿豆沙、黑豆浆可以选择,早晨还能买到热腾的茶叶蛋包子...

百里香米粉

百里香米粉大概是周边1公里以内,开得最久的一家米粉店了。每天早晨,店内店外都是嗦米粉的人。

米粉好吃的秘诀在于卤水,他家的卤水的秘方是来自原来在药材站工作的老板妈妈,在卤水里加入药材,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变成了我们小时候吃过的老味道。

看似平平无奇香肠是一绝,外面是酥的,里面嚼起来又特别香,目前为止还没找到第二家能吃到一模一样的。

看!这位不拘小节的大哥就是店里的老板,20岁就开始驻守在这家小店,陪着这家店从收现金模式到网络支付模式。老板也打趣到:“我这里变的是身材,不变的是味道”。

③ 100%鲜牛奶

凤北路上,也有两家街坊邻居们隔三差五要去光顾的老店。

岔路口的那家鲜奶店,年纪不比以上两家小,很多人从小喝到大,有些还常年办卡。

阿姨牛奶都是自家牛奶场里新鲜挤出来的,还没入嘴就感受到了浓浓奶味的诱惑,喝起来既有奶香又很醇厚,要什么甜度什么温度都可以直说。

牛奶的包装十多年了都没变,店里头喝是纸杯直接倒满,打包则是用塑料袋、皮筋来封口。插上吸管猛喝一大口,童年记忆又回来了!对我来说,只有大杯才喝得过瘾。

④ 冰天雪地

在附近读书过的学子,想必都晓得这家店,想吃甜的有清补凉、极品香莲。

清补凉本来也没有什么道道,唯一的秘诀就是:新鲜!来这里吃了这么久,即便是晚上来吃

水果都还是足够新鲜!

要是想吃饱肚子的那就一定要试试牛肉面+煎蛋了,老客都爱这么点。阿姨是个很勤快的人,每天九点多开门,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店里还有几只可爱的小猫。

(以上这些店,全是我从小吃到大的良心推荐!!嘻嘻)

生活一直前行,城市不断更新

但城市不止一面,快节奏的反面

总有慢时光的交叠

而有些地方始终保留着最独特的城市肌理

有空时,来叠彩山走走。

-如何快速找到桂林吃货-

星标置顶【桂林吃货】

这样就不会错过桂林好吃的啦!

今天,吃素!

这5碗“臭”到上头的螺蛳粉,桂林人却爱得痴狂!

桂林几处神秘地点,竟能穿越1988,打卡复古潮流

Hash:83849de10bed50d815cf757332924d6e4328f2d0

声明:此文由 桂林吃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