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名故事┃象鼻山的传说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新地名不断产生,老地名不断消亡。

为进一步落实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保护传承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光明网共同举办了“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活动面向全国,广泛征集最美地名故事。

今天,我们将带您欣赏本次网络征集活动中的获奖作品,领略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感受地名蕴含的深厚文化。

象鼻山的传说

象鼻山又称象山山形酷似一头临江吸水的巨象。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月明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而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说:“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其奇之甚焉者。”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象鼻山是桂林重点的旅游景点。

相传,这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原来,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神象。有一年,天帝出来巡猎,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一百只大象、几百匹天马、几十辆神车,从山清水秀的桂林经过。天帝的大队人马践踏了大片的田园,花草庄稼被蹂躏,猪马牛羊被屠杀,美丽的桂林赤地千里,一片悲惨景象。

一只大象由于过度疲劳,病倒在路边。天帝看它奄奄一息,撇下它,带着其他兵马走了。正当大象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对名叫向公、向婆的老人搭救了它。在向公、向婆的照料下,大象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大象特地赶到田地为向公和农民们耕地下种,并且发誓不再归天。农民们都跑来感谢大象对他们的帮助。

天帝因为仪仗中缺少了一只大象,队形很不雅观,就命令象奴回桂林去寻找生病的神象。象奴来到桂林,看到大象正在为农民耕田,就斥责它丢失了天神的身份和脸面。大象说:“难道你、我和天帝只能吃农民种的粮食,而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吗?我是绝不再回去为天帝当奴隶了。”

天帝听说神象不肯归天,就带着天兵天将前来捉象。大象举起长鼻英勇自卫,与天兵天将激战了三天三夜,遍体鳞伤,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停止战斗。

天帝看到大象如此勇猛,硬捉会损失过多的天兵天将,就想了一个狠毒的计策。他对大象说:“你是一员猛将,我很喜欢你,就放你投生去吧。”说完,就带着天兵天将撤回天上去了。

大象听信了天帝的话,完全没有了戒备。于是,它走到漓江边饮水解渴。正当它垂下长长的鼻子吸水时,天帝悄悄走到它的身后,把手中的长剑狠狠地刺进了大象的身体,由于用力过猛,象背上只留下了短短的剑柄。大象虽然死了,但是它并没有倒下。久而久之,神象化成了一座雄伟的象鼻山。远远望去,象鼻、象身、象尾处处分明。山上那座瓶形小塔,据说就是天帝留下的剑柄。其实,这座古塔是明代才建造的,上面刻着普贤菩萨像,名叫“普贤塔”,也叫“瓶塔”。

来源:中国民政

Hash:ad060cfc2c6e7f64637f1cb700beaaaef89d35a5

声明:此文由 中国社会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