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一水一分田,广西的山水孕育了怎样的人文景观?

冬季的广西不仅气候温暖,适合过冬,这里的边疆民族风情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是时候,安排一场广西之旅了。

对于爱好人文旅行的朋友来说,最关心的自然是广西的历史人文古迹。那么,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广西,这里的山水孕育了怎样的人文景观?快来看一看~

崇左花山岩画

广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花山岩画是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这些陡峭岩壁上的岩画展现了骆越族人生活和宗教仪式的场景,绘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

岩画与其依存的喀斯特地貌、河流和台地一起,使人得以一窥过去在中国南方盛行一时的青铜鼓文化仪式的原貌。

古严关遗址

广西最古老关隘

灵渠之前,面对五岭蜿蜒险峻的天然长城,仅靠一个古严关互通中原与岭南。这座位于严关镇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峡谷间的关隘,两山对峙,中为通道,形势险要,是“湘桂走廊”的咽喉,广西最古老的关隘。

古严关 图源:方志广西

兴安灵渠

一条灵渠贯湘桂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南征百越。起初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军饷转运困难。于是秦始皇命令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

一条灵渠贯湘桂,如果说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堡垒,灵渠就是怀柔南方百越民族的触手了。

灵渠铧嘴 摄影:陆建华

灵渠之后,各自分流的湘江与漓江破天荒地串联在一起,岭南与楚地、中原一水相连。秦王朝很快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和象郡,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灵渠晨曦 图源:poco@越陈越香

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并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在起到水道和灌溉的作用。

桂林摩崖石刻

文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随着历代统治对岭南地区的日渐重视,越来越多的文人政客来到这里,落脚在山水环境得天独厚的桂林。

西山公园石刻

唐人刘禹锡品茶之际,诗兴大发,写下《西山阑若试茶歌》;宋人米芾在石壁上留下了唯一的一幅自画像;岭南老朋友苏东坡写下《定风波》一阙,周敦颐、程颐、程颢则追随着苏子的脚步而来,刻下『畅岩』二字,鄞县人王正功则是在独秀峰上题下了闻名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仿佛是为承接这些『到此一游』的文化印记而生。

西山公园摩崖造像 图源:@雅趣

北方文人墨客未到之前,桂林是自然造就的一张纯净纸;来之后,桂林写满了韵味悠长的诗文故事——拥有现存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摩崖石刻及造像,使桂林成为历代文人心中不灭的世外桃源

靖江王府

坐镇西南的明藩王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朱元璋取绥靖广海之意,改“静江”为“靖江”,将其长兄朱兴隆嫡孙朱守谦封为靖江王,藩国桂林。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靖江王城建成,坐落于桂林市中心。

靖江王府坐镇西南,守护朱明王朝二百八十年。

靖江王出行仪仗 图源:艺旅文化

广西民族博物馆

壮族、侗族瑶族……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居住着12个世居民族,其中其他4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居住。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我们可以欣赏到广西12个世居民族,国内及东南亚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服饰。

图源:回南天SouthTravel

其中二楼的铜鼓文化展厅,更是全面介绍了铜鼓在广西的历史渊源。铜鼓并非只是“铜做的鼓”,根据考古学家的判断,铜鼓是由作为炊器的铜釜演变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礼乐乐器

釜鼓演变图 @广西民族博物馆铜鼓展厅

两千多年前的花山岩画中就有铜鼓与羊角钮钟的形象;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曰:“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再现了骠国使臣进贡时铜鼓演奏的盛大场面和独特风情。

直到今天,我国南方的壮、瑶、苗、彝、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仍以铜鼓为乐,或击之为节奏,或辅以木腔皮鼓、锣、号角或芦笙等其他乐器。

图源:回南天SouthTravel

侗家鼓楼风雨桥

精妙的侗族木构技艺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些侗寨建筑,至今保留着侗寨木匠手艺传承中的大木手艺。

侗寨的木构体系主要体现在“担、挑、抬、拉、叠、撑、悬”七个方面。为保证建筑的稳固性,侗族工匠十分注意力学原理的巧妙运用,以使承重力的分布恰到好处。一个侗寨完整的木构建筑群包括了鼓楼、歌坪、萨堂(始祖母祠堂)、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其中又以鼓楼、风雨桥最有看点。

平铺下寨鼓楼构架图。图源/《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与风雨桥》

鼓楼是每座侗寨的标志,是遇到重大事情需要商议,击鼓召集民众的地方。侗族人立寨必先立鼓楼,哪怕一时做不到,也须先立一根杉木柱子示意。

鼓楼总体轮廓极像杉树,因杉树生命力旺盛,是宗族兴旺、子嗣繁盛的象征;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中部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楼檐一般为六角,其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每个侗寨的鼓楼各自不同,如同一首首风情各异却识别性极强的交响乐。

三江鼓楼 图源:古建中国

三江鼓楼高42.6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有27层瓦檐,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显得端庄平稳。每层檐角轻盈起翘,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

三江鼓楼内部结构 图源:古建中国

如果说鼓楼是一个侗族村寨的标志和象征,风雨桥则是深入侗家精神世界的灵魂之桥。侗区多河溪,风雨桥几乎每寨都有,与环境和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可遮风避雨,又可兼作寨门。每逢盛节,外寨亲友来会,全寨人齐集桥头,盛装出迎。

一座新风雨桥落成,全寨人“踩桥”庆祝 摄影:覃美春

国保单位程阳永济桥 图源:柳州通

龙脊梯田

地球上最美的曲线

春如条条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龙脊梯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曲线”,有着650多年历史,是中国南方稻作梯田之首,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味道。

梯田一般适宜在不超过30度的山坡上开垦,而龙脊梯田坡度大多在26~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以上,自为一绝。因此这般美景,凝聚了中华各族儿女的 心血汗水。

图源:YHOUSE城市指南

以上就是小艺为大家带来的8处广西地区的小众文化景观,看看你打卡了几处?

-END-

编辑整理|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全平台同名)坚持做有温度的文化旅行,邀请文化专家同行讲解,看古迹、刷国保。所有的文化游学,都可以私人定制~

Hash:35d297eee89296595f2b82af38895e530af0a13b

声明:此文由 艺旅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