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梁也。来看四川这些桥
qiáo
橋
橋,水梁也。
“橋”是方便行人往返于河流两岸的通道。
桥
便利了交通
妆点了河山
四川的桥
有说不完的故事
前些日子
成都 五岔子大桥雪白的轮廓
在墨一般的夜里晶晶亮亮
火爆朋友圈
图据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五岔子大桥的故事,可大有说道——
五岔子大桥是根据 莫比乌斯环的无限之环概念来设计的桥体结构,充满着时尚与科技的气息。
莫比乌斯环(Möbius strip / Mobius Band)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在1858年独立发现。
从高空中俯瞰,五岔子大桥就像数学中的「∞」符号。
图源:抖音@TiTi在路上
桥身以白色、蓝色、黄色为主色调,白天看起来有种小清新的感觉。到了晚上,桥身上的灯光一亮,赛博朋克的氛围就弥漫上来了。
图据@隔壁的阿先
在四川
有故事的桥还有很多
这其中
就不得不说四川的古桥了
四川古桥
四川的古桥是历史传承
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穿越千年光阴
浓缩了传统的建筑精髓
四川古桥涵盖了诸多类别
无论是秉承蜀地古风
还是源自移民故里
四川的古桥兼容并蓄
把四川的那山那水那人
描摹得风情万种,婀娜多姿
看!这,是四川的古桥
成都市锦江区
九眼桥古名洪济桥、锁江桥,位于锦江区与武侯区交界处,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是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
九眼桥 1908年摄
1953年,为了交通方便,市政府将原拱背桥面改造为坡度较为平缓的桥面。
1986年,由于日益发展的交通需要,市政府在桥的西侧新建了一座半立交新桥,成都人习惯上称之为“新九眼桥”,以便与原九眼桥相区分。旧桥由于年代久远而废置。
1992年,鉴于旧桥有碍泄洪而被拆除。
新旧九眼桥并存 来源:《成都民间历史》
1999年7月,成都市规划局古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出台,重建的九眼桥距原桥址仅1.9公里,设计为九孔钢筋混凝土实腹式拱桥,外用青石料装饰,以保留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
清代九眼桥 翻拍于袁庭栋《成都街巷志》
九眼桥自古建有水码头,不仅是古人送别之所,也是无数江南才子来访成都的上岸地,郭沫若来蓉求学也不例外。
而现在,随着九眼桥的水运功能逐渐衰落,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倒成了蓉城夜文化的标志之一。每天晚上,河边的街上都灯火辉煌。
南门大桥
成都市锦江区
出成都老南门(旧名江桥门)不百步,有座跨越锦江两岸的石桥,人们习惯叫它“南门大桥”,南门大桥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秦代的蜀郡守李冰。
李冰在完成了名闻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在成都的郫江和流江(也叫检江)上陆续修建起了七座桥,合称七星桥。这七座桥的位置排列起来完全就像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古书中称为“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
万里桥当时名为“长星桥”,因桥南有一笃泉,故又名“笃泉桥”。据史书记载万里桥是李冰在公元前256年至251年间修建的。
长星桥后来改叫成了万里桥,这事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其中记载:“万里桥架大江水,在县南八里。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
万里桥自建成以后,不仅成为连接城南的重要陆路通道,更以锦江首个船舶码头闻名于世。
江渚桥头,舟船集泊,车马奔腾,华楼奇货若山,旅客商贾如云,为一方水陆辐辏之地。名贤仕士,以此为折柳饯行之佳处。文人墨客,多有尽情抒写吟咏之作。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代诗人张籍的七绝《成都曲》即为其中佳作。
上世纪70年代的万里桥
万里桥建成至今,因久经风雨侵蚀,或遇战乱损毁,历经多次维修改造。北宋时,改建成石墩木梁廊桥。
康熙五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及其同僚,率府县官吏捐俸重修,题其额为“武侯饯费袆处”,知府冀应熊书“万里桥”刻石于旁。
乾隆年间,经四川总督李世杰改建为七孔石拱桥。
光绪年间,万里桥随拓宽通藏大道而改扩建,改造后的石拱桥长达二十丈,桥宽三丈余,建石板护栏,桥上设集市,中通车马行人。
1994年染靛街摄
民国28年,下游建成新南门大桥,万里桥改俗称为老南门大桥。
21世纪初,在原改建成的单孔钢筋水泥大桥上加修了一座现代化的高架桥,形成了凌空飞跨、桥上叠桥的奇特景观。
成都市锦江区合江亭旁
在合江亭处,从北而来的府河和自西而来的南河交汇一处,合称锦江,继续南流。位于这交汇处的安顺廊桥,飞檐翘角、曲栏回廊、历史悠久。
安顺廊桥古名虹桥,曾被洪水冲毁,几经修建才得以恢复其大致原貌。
平乐古桥
成都市邛崃市
在西南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第一站的平乐古镇,白沫江进入古镇前在黄金堰一分为三。
建于清同治时期的乐善桥是风水意义上的镇桥。桥分七孔,总长120米,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称为“邛南第一桥”。
红砂石的桥身、船型朝向上游的桥墩,再加上江边的百年古榕树,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古桥流水间是一副悠然绝尘的边城画卷。
驷马桥
成都市金牛区
驷马桥古名升仙桥,横跨在北门的沙河上,沙河是都江堰水系的一部分,因从凤凰山流过,秦汉时称之为凤凰水。河道弯曲,河水清澈,两岸遍生竹林和桃林,很有一番人间仙境之气。
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相传汉代司马相如赴长安求取功名途经此桥时,在桥廊上大书立誓:“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后来他功成名就,乘着“驷马”衣锦还乡,升仙桥就改名驷马桥了。
成都市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
坐落在都江堰二王庙山脚下的安澜桥,横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我国著名的古桥之一。
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因此名为“安澜桥”;百姓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现在这座摇荡的古桥是靠长长的铁索连接起来。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一目了然。
上里古桥
说到四川的桥,不得不想到雅安的上里古镇。
在陇西河的环绕下,上里的桥很多,隐约有些江南水乡的韵致。但与江南的风雅凝重不同,上里的古桥在山野中透着一股格外清新的气息。
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乾隆年间的一座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二仙桥。藤蔓绕桥,苍翠的古桥蕴含着几分仙气。
龙脑桥
位于泸州泸县西北大田场九曲溪上的泸县龙脑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五十四米,有桥墩十四座。
古桥的特别之处在于中部的八个桥墩上雕有栩栩如生的四龙、二麒麟、一象、一狮,昂首傲视,古朴持重。四龙口中都衔有一颗约30公斤的“宝珠”,完全镂空,可用手拨动。
风起时,龙鼻还能发出响声,正如“龙啸九天”。整座桥既未用榫卯衔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缝,全靠各构件相互垒砌承托,是我国古代桥梁的罕见之作。
提到泸定桥,大家都不会陌生。红军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飞夺泸定桥”,让这座横跨甘孜州泸定县城大渡河上的古铁索桥名扬中外。
这座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主体由13根铁索和东西桥台组成,每根铁索铁环相扣,每根铁链重1300—1800公斤,结构奇特、奇险雄姿。
桥,连接了路
连接了我们的记忆
透过这岁月痕迹
见证了古往今来
桥梁与道路相连
有了桥梁
世界上的道路
才得以逶迤绵延无限延伸
你最爱的四川的古桥
是哪一座呢?
部分图文来源:四川方志
Hash:411e92cf153a34b9880484a43b4c0dac1cacb056
声明:此文由 成都微视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