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逝世,送葬队伍一里多长,坟冢至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间都未受破坏

庆祝广西大学建校90周年

《广西大学史话》连载,前情点击下面标题

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文人豪客接踵而至,广西大学群英汇聚

16

天不假年,一代先贤成千古

教泽在人,雁山有幸埋忠骨

1940 年 2 月 18 日,广西大学改国立后第一届学生 215 人毕业,毕业典礼由马君武主持,来宾及全校师生 1000 多人参加,白崇禧到校讲话。这一年,正值马老 60 大寿,全体师生共同庆祝,并演戏三天,学校里盛况空前,氛围十分热烈。马君武在生辰聚餐会上即席致词,对诸生倍加勉励,并叙述自己幼年孤苦,家境贫寒,以及后来求学所历之艰辛,不禁悲从中来,累累以巾拭泪。又历举生平所受亲友之助,一一举其姓名, 表示深深的谢意。其诚挚之情, 使在座者无不为之动容。在致辞尾语中,马君武解释他的才能“秘方”时说 :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料归家后,突感不适,终致一病不起。

▲马君武校长与劳军归来的劳军团团长华恕等合影。马校长略显倦容。

早在 1939 年春季,西大由省立改为国立,马君武受聘再度出山,校务纷繁,他屡屡显得力不从心,当时马保之的母亲远在上海,身边乏人照顾,马君武体质日弱,马保之曾劝他不要再负重任,但他由于与西大感情甚深,还是愿意再度效劳。天不假年,1940 年 8 月 1 日,马君武因胃溃疡不治,不幸在雁山国立广西大学校舍逝世,享年 60 岁。国民党中央决议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发给治丧费 5000 元,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特派委员黄旭初代表致祭,举行了隆重悼念仪式。广西成立马君武先生治丧处,由广西省政府、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国立广西大学、广西临时参议会等,各派一人组成。

当年,曾屡为马君武先生指名道姓地痛骂、比之宋高宗、秦桧的蒋介石,发来唁电 :“惊闻马君武先生遽捐馆舍,无恁怆悼。先生耆贤,文化先驱,未睹中兴,突殒下寿,感教泽之在人,定流传于久远。”并送来了挽联:总理昔追随,革命应推先进 ; 英才资教育,吾民痛失导师。

时任国民政府桂林行辕主任李济深致挽联云:立德言功为不朽,通天地人之谓儒。

在前线的李宗仁送来挽联云:誉溢瀛海、学贯中西、党国著鸿规,夙仰勋劳钦泰斗 ; 望重乡邦,门盈桃李、江天闻鹤驭,遥挥涕泪洒征鞍。

白崇禧挽以联云:哲学、科学、文学,先生集大成而教育 ;德立、功立、言立,后人怀不尽之荣哀。

广西省府主席黄旭初挽以联云:学府费经营,时雨春风,培养人才为己任 ; 省枢劳翊赞,荩筹实划,改良治术足师资。

湖南省主席程潜题挽联云:鵷序共丹墀,珥笔久钦刘秘监, 雁山空绛帐,传经惊失马扶风

冯玉祥先生亦送来挽联:大雅云亡,击铎临风思国士 ; 寇氛日亟,挥戈洒泪哭先生。

时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挽以联云:一成兴夏,我愿师之拔剑奋登坛,遍地妖魔期石殒 ; 大学在郊,护其主者育材共济世,漫天风雨怅山摧。

时任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李任仁挽一联云:鹏翼奋南溟,壮岁匡时,不以虚名掩实学 ; 皋比瘁西大,临风感旧,苦因国难悼乡贤。

马先生的老友于右任先生挽以联云:一代宗师由苦学,弥天风雨忆同盟。

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挽以联云:是民国伟人,兹当大雅云亡,犹遗典则 ; 有机云耀彩,正值朝暾直上,足绍箕裘。

陈立夫、顾毓秀、余井糖共挽一联:西学溯东浙,体用兼明,寿世礼堂多巨著 ; 南疆推北斗,师承共仰,作人学府有宏规。

外交家王正廷曾任南京时政府外交总长,为马先生老同事,亦有挽联:在艰险之中,能为广育英才自足千古 ; 距胜利不远,最感复兴文化又少一人。

国民党元老曾任驻日本使团团长商震亦撰一联来挽:平生学究天人,施诸教育实业政治俱足名家,革命还应推先进 ; 晚岁望隆中外,细数德行文章气节普臻绝诣,彼苍奚事厄耆英。

有熊式辉一联云:学能致用,志在作人,允矣群伦师表, 神返太虚,名垂史册,蔚然一代宗工。

罗卓英写的挽联也独具特色:学富五车,京都学士,柏林博士 ; 名垂千古,教育名人,党国闻人。

著名桂剧演员小金凤,吊马先生的挽联是:抚我若亲生,慈父心肠,大人风度 ; 现身而说法,桃花旧恨,木兰新辞。

更让人们想不到的是驻重庆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送来挽幛,题“一代宗师”。在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也合赠挽幛,题作“教泽在人”(《马君武文选》为“流泽在人”——笔者注)。这些记载,见于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万竟君先生的文章《马君武的楹联和身后哀联》,载于《广西文史》2007年第4期。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建议在雁山建立“马君武植物园”和“君武小学”,以纪念他为民主革命、为祖国的教育与科学文化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10日,安厝于桂林雁山之阳。9月18日,广西各界在桂林乐群社举行公祭,广西省政府通令本省各县市同日一致举行追悼佳会。桂林公祭时, 与祭单位96起,祭文27通。与祭亲友225 起,共收挽联822份,挽帐122份,挽词2份,唁电132通。

一位亲历当时送葬的学生,回忆马校长去世时这样写道 :“西大至雁山脚下,一里多路,沿途笼罩着哀伤,人们肃立路旁,供奉水果、香烛, 伴着泪水,伴着无尽的思念。2000 多人,西大的学生,马君武的亲友,生前好友,行列蜿蜒,护送马先生的灵柩。”

当时,在广西大学教务处工作、亲历马校长追悼会的陈智仁先生,前几年回忆道 :马校长逝世后,全校在大礼堂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来悼念的达官显贵、学者名流之多,挂满了帐布,送葬的队伍排了一里多长。马校长葬在雁山南麓,坟冢至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间未受到什么破坏,因为良丰雁山当地的老百姓都了解和敬重马君武先生,并为马君武葬在自己的家乡引以为荣。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刚满 60岁的马君武,从此长眠桂林雁山下。马校长虽然去世了,但他创办广西大学的精神,却在师生中留下一块丰碑,留下了一笔办学的宝贵财富。

▲西大学子在雁山马君武校长墓前献花。由于马君武在当地的人望,数十年后的“文革”,他的墓竟没有半点损坏。

▲马君武长子、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马保之先生之墓。

下篇明日刊发,敬请期待——

十七、

刀光剑影,莫说校园无战事

校外矛盾,西大易长起风波

附:《广西大学史话》作者简介

蒋钦挥,广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广西日报编委兼南国早报总编辑、自治区政府参事,高级记者(教授二级),先后获广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晚报都市报优秀总编辑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类皇帝》《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历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闻角度与选择》《新闻生涯三十年》;主编有《解读广西丛书》《全州历史文化丛书》《我们没有忘记——辛亥革命广西百年祭》《从广西走出去的中国远征军》《“申报”辛亥革命广西资料选编》(上下册)、《历史名人在西大》等。

-end-

|内容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作者:蒋钦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赏归属作者

Hash:9d88970bbce71e823bc01ff20e35256e4f00a4a1

声明:此文由 嗨南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