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县古战场蓑衣渡,现在啥样?
我喜欢到有历史的地方走一走。蓑衣渡也算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当年,由于清统治集团对民众的压榨太甚,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由于最初起义军代表了不甘受压榨的广大农民利益,很快壮大起来。有人说,太平军北上时的全州战役,如果不是由于蓑衣渡大战的失利,很可能会夺取清朝的天下,就当时形势来分析,是非常有这种可能的。可惜领导层夺了清朝半个天下后,却滋生享乐思想,这也是他们后来走向败局的重要原因。
清王朝当然是贬低太平军和太平天国的,但后来的政府,也有肯定的一面。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前不久的一天傍晚,因为工作的缘故来到蓑衣渡,再次走访这个古渡。
这个古渡,曾经有个非常繁华的时候,至今还保留着非常宽敞但有些残缺的青石板路。但如今往江湘畔走,却是杂草丛生。甚至会因担心毒蛇而让你不敢往江畔行走。
今天通往湘江畔蓑衣渡渡口的路,杂草甚高。可能由于村民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没有必要去码头了,也没有人去河里游泳了。
2018年时,通湘江蓑衣渡古码头这条路还没有荒废。
走过不太长的杂草路,便到了古渡口了。涨洪水时巨大洪水的冲击力,将青石冲得溜光。站在这儿,可以看得到上游全州城北新区的高楼大厦。
沿岸山青水秀,还有小溪汇入湘江。
古码头往下看,泉水叮咚,也有小溪汇入湘江。还有一只废弃的船只。由于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这里的渡船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018年时还有可以过江的船只
顺水而去再远望,可见土地堂,那是清军布置重炮的地方。而清军钉木桩拦太平军的地方,一些史书记载是在湘江北去忽然东转湾的水塘湾。但现在也有人说,在上游一些的尹家水文站。虽然有书是那样记载,但分析一下,感觉这种说法也有道理。水塘湾就在土地堂山下,感觉重炮不好轰击船队,而在尹家今水文站的地方,却正好在清军的重炮射击之下。也有人说,上下两个地方都有木桩拦船。真实情况,可能又需要考证了。
北望,远处拦住湘江的山便是土地堂,尹家水文站离土地堂约一公里左右。这一带都是战场。但真正的蓑衣渡却不是战斗激烈的地方。
黄昏时在蓑衣渡看湘江西岸。
不过,蓑衣渡是东王杨秀清架浮接应陆路失利太平军东渡湘江的地方。当年太平军驻扎蓑衣渡,由于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他们没有为难村民,但南王冯云山在蓑衣渡泻母山中炮身亡,却不愿让百姓见到葬身处,把村民叫离了村庄。
在湘江西岸看山,村民说冯云山就是在这里中炮身亡的。这是冯云山在全州的第二次中炮。
有人说,母山下近江处有一岩洞,有人怀疑那里有太平军埋藏的东西。过去应该有人去探宝了。
那天站在六梅塘江畔看泻母山时,有人告诉我,那岩洞现在已经塌了。天旱水少时,或许能走到岩洞口,但那儿树木多,估计走到那儿不容易。
到今天,没人知道冯云山的葬身地。但说起冯云山之死,附近村民几乎众口一致说他在泻母山中炮死的。至于全州县政府1985年3月20日为冯云山立纪念碑的地方,并非是冯云山之墓所在地。
2018年时的纪念碑现状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 在一条从湘江抽水的水渠旁,如今淹没在荒草丛中。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为杂草环抱。
拔开杂草才能见到 南王冯云山的纪念碑。
蓑衣渡风光挺好的,随着全州新城的扩展,新城已经离这儿不远了。说不定,未来这里也是全州城的一个新的旅游点哩。希望能保护这里的生态,能呈现当年太平军鏖战的场面!
蒋廷松
Hash:1e4f8e07611eb425cf88fa4542541aad20e4c3c1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