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江城丨芜湖古寺传奇之能仁寺

Part

1

北宋元丰七年六月廿三日,苏轼从黄州乘江舟沿江而下抵达芜湖,弃舟登岸。此次苏轼来芜是应承天院方丈蕴湘之邀,特来此地为刚建成的玩鞭亭和梦日亭题诗作赋。

苏轼在《题温庭钧湖阴曲后》之题跋中写到:

“元丰五年,轼谪居黄州。芜湖东承天院僧蕴湘,因通直郎刘君谊,以书请于轼,愿书此词以刻于石,以为湖阴故事,而鄂州太守陈君瀚,为致其书,且助之请。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过芜湖,乃书以遗湘,使刻之。汝州团练副使员外蜀苏轼书。”

当时,苏轼所书《湖阴曲》所咏乃芜湖八景之一的“玩鞭春色”,蕴湘将之刻成诗碑,可惜现已不存;而题跋却被载于《芜湖县志》中,流传至今。

随着苏轼诗文广泛传播,承天院之名也广为人知。

Part

2

民国时期,芜湖共建有大小佛寺230多座,在众多寺庙中,有四大寺庙最为著名,即东“能仁寺”、西“能仁寺”、北“广济寺”和南“普济寺”。其中,又以广济寺和能仁寺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能仁寺建于南唐时期(923-936年)。当时,邑人在芜湖县后建了一座古城院,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为东、西承天院。其时,承天院只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寺庙,至北宋元丰年间,寺庙才逐渐扬名开来。

Part

3

当时,东承天院方丈为蕴湘。蕴湘明解三藏,博览六经。蕴湘和尚广结天下名士,主持建造了“梦日亭”、“玩鞭亭”,还在院后兴建了“清辉阁”,并常邀芜湖名士韦许、县主簿张叔夜等同好来此共赏清风明月。一时间,承天院内鸿儒众多,文人雅士、居士名流等往来络绎不绝,连苏轼、黄庭坚等也应邀来此,挥毫泼墨、流连忘返。

因苏轼、黄庭坚等大家来此留墨,一时间承天院寺名显赫,原芜湖县主张叔夜向宋徽宗陈词宣扬,宋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将东、西承天院分别赐名为“东能仁寺”和“西能仁寺”,时任主持元昌奉旨更名。

西能仁寺中专门建有“御书阁”,阁中藏有真宗的御笔亲书,以及北宋翰林学士蔡京专门寄来的书籍。因此,能仁寺之名远播,为当时芜湖四大名寺之首。

Part

4

能仁寺历经兴废,代有增修。

元末,能仁寺遭兵火烧毁,明天顺七年重修;东能仁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光绪元年(1875)重修,余基多为学舍民居占用。当时皖南镇总兵潘鼎立增修大殿,却供关羽神像。后又增岳飞神像,称关岳庙。名实不副。从此能仁之名不显矣。

抗战时期,寺中殿宇被毁,解放初改建为芜湖市胜利电影院。文革后,部分佛教信徒自发在能仁寺旧址附近的巷中烧香礼佛。

2002年,市佛教协会在古城内南菜市改建“能仁寺”大殿一隅。2007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杨新先生为“能仁寺”题写匾额,悬挂于该寺门楣之上。

来源:青丝芜湖

Hash:e6d5fe8f3972d1544d2cc36b3677524b6fa37b5d

声明:此文由 芜湖生活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