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湘桂古道旁的明珠:全州燕窝楼

燕窝楼位于桂北全州县境八条湘桂古道之一的北路旁,地处永岁镇石岗村,距全州县城14公里多,是当地蒋氏祠堂

蒋氏祠堂燕窝楼

全州的祠堂以石岗村的燕子公堂最为有名,它不仅为区内外所知,甚至还引起国外人士的关注。

燕子公堂正面

历史上石岗村有可能全州拥有祠堂最多的地方。该村原名石头岗,有18座祠堂,附近民间说:“石头岗,好兴旺,除了公堂无住场。”就是说,该村的祠堂比村里的居房还要多。

侧方位看它

该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

蒋窝楼上有恩荣二字

有资料说,科举年代,石冈村考中进士3人,举人有69人(此数字不包括该族迁往外地考取的人数)。明清时期,共出了大小官员72个。

恩荣上方有科甲传芳

此门楼为石岗蒋姓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此门楼为何取名于燕子门楼,是因为在桂北一带,燕子是一种吉祥鸟(这种习俗几乎传遍全国)。

侧方位右侧

近瞧,整座门楼呈“一”字形,凭四根直径零点四四米的大楠木支撑,柱高五点六米,柱脚为大圆鼓石柱。全楼主要由牌坊和门楼两部分组成,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第一进深间为牌坊,后三间为门楼,牌坊与门楼之间由轩相边。

大门前看侧方位

门楼为砖木结构,小青瓦顶。牌坊全是木质结构,上宽下窄,排列有序,采用明代独特的飞檐单翘单卯构筑,楼高一十二米,宽八米,上四层,下三层,整座牌楼不用一根钉梢,由三百二十四根榫木卯装而成,环环相扣,极为精巧。因牌楼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窝”,故名。

让我们多方位欣赏一下大门口的石鼓

大门口的石鼓1

大门口的石鼓2

大门口的石鼓3

大门口的石鼓4

大门口的石鼓5

大门口的石鼓6

此现存门楼由明代工部右侍郎(正二品官,与各部尚书同为一部的长官)蒋淦(也是石岗村人)亲自主持设计,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动工,总建筑面积四百四十六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

祠堂内

据了解,燕子公堂内的柱子及枋料全是从越南进口的楠木。

站在祠堂后方看左则外面

这位造楼高手,是桂林阳朔人,在燕窝楼建成不久,即英年早逝,当时仅有19岁。据说经这位少年建造的牌楼在全国仅有三座。清朝年间,朝廷曾专差宫廷建筑高手来石岗村观摩燕窝楼,回宫仿制了一座,不甚理想。

门外有明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明代朱元璋为把持权力,废丞相一职,大学士即是事实上的丞相)叶向高书写木刻盈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

叶向高题的楹联上联:累朝荣荫家声远

叶向高题的楹联下联:历代科名世泽长

走进楼门,可见门殿紧挨主楼后的祠堂,上下两座,门高柱大,古色古香,令人如入明清宗祠深宅。祠内,仍留有明、清、民国时代募捐维修碑和木刻长联十余件(块)。五十年代曾有苏联著名学者慕名前来考察。七十年代,中央设计院变曾派员实地考察研究(欲在北京仿建此牌楼)。2012年桂林市古莲文化街兴建时,主管部门曾派人来燕窝楼考察,原计划仿造该燕子门楼修建古莲文化街的正大门,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放弃了。近年来,笔者还先后接到两个外地电话,想从笔者这里寻找懂修燕窝楼的能工巧匠,但笔者也只能是遗憾地告诉了他们。2006年6月,在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中,燕窝楼也榜上有名。

蒋廷松原

Hash:570b0ad5e25b9ad8275dde53fa08083011829e0c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