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也有与舜帝有关的九疑山,这九疑山在哪里?
在广西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工作时,当时全州与湖南邻近的史志部门关系密切,常互相往来。当时的史志办主任唐兴文先生组织我们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去湖南宁远走了一趟,我才知道宁远有一个九疑山,与舜帝有关,这里有国家领导人前往祭祀。不过,虽有舜帝陵,但其实是空陵。不过,当时是相信舜帝是葬在这里的。
宁远舜帝陵
舜帝死于何处,有多种说法。后来,看了宁远朋友编著《九疑山志》,我觉得他们不仅有考古学依据,也有史籍依据,而其史籍依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从其理论依据来看,最主要的是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另一个理论依据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 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因此,从史籍来说,我最认同宁远的说法。但懂得零陵历史的人都知道,零陵之古地名最先在全州。所以,只从史籍来说,我怀疑舜帝是死在全州了。后来,小编将史学文章搜集整理,编纂成《博览全州》,《关于舜帝是否死于全州的探讨》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当时史志办的主任准备出版,印成初稿送地方史志行家审阅。文章写成后,我怀疑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就在出书的过程中,全州县里召开一次文化会,一位外地文史行家也在大会上提出舜帝死于全州的说法,与我不谋而合。后来,全州新区树起了舜帝像。
全州新区舜帝像
有全州人认为,全州人树舜帝像有点扯淡,提出宁远有九疑山,全州有吗?其实全州也有九疑山。
从一些古代文人留下的文稿来看,全州古代应该有苍梧、九疑这些地名,也有与舜有关的地名,还有庙,但规模不大,没有名气。
唐代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中有这样一段话:“帝既野死,神亦不返,食于兹川,古有常典”,就是说舜帝死在苍梧(此处应指全州某地)荒野,神魂没有回到故土,还在这里享受着供奉,这从很古的时候就这样的了。也就是说,人们在祭祀二妃的同时,当时也有庙同时祭祀着舜帝。过去,一些乡村都有祭礼二妃的庙。
唐代诗人张泌有《晚次湘源县》,诗云:“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高林带雨杨梅熟,曲岸笼云谢豹啼。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离怨,莫动哀吟易惨悽。”从他诗中“九疑山碧楚天低”可以看出,唐代全州也很有可能有个名叫九疑的地方,这不应该是宁远九疑。
明代顾璘《九日登柳山》云:“佳节登临感岁华,苍梧云影向秋赊。高空独鹤翻风去,返照澄江抱郭斜。南国音书催白雁,东篱归兴倚黄花。衰迟自爱茱萸酒,瘴疠谁悲薏苡车。”此诗“苍梧”怀疑是指全州的某个地方。他的文章还明确指出全州“在九嶷、苍梧之间”,如顾璘在《顾东桥(顾璘,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宪使跋语》一文中说:“全州自秦、汉以来,属零陵郡,其地居九嶷、苍梧之间,盖舜帝所尝巡行,渐被礼乐场教之懿,固已久矣,莫可究其原也。”
清代任全州知州的广东陆丰县黄德星用诗咏歌了全州八景,他的长子黄象圭也写了咏全州八景的诗,其中一景《华峰霁雾》的前两句云:“久闻清淑媲中州,更有名山据上游。高峙九疑红日近,远吞三澨白云悠。(注:三澨这里指罗水、灌江、湘江。华峰是指城南的三华山。) ”从诗中分析,此处九疑山应是实指,且较高,应在全州境内。
清朝长乐乡(今才湾镇、绍水镇一带人)曹一湛写有《游覆釜山记》。覆釜山,又名宝鼎岭,也名假宝鼎,高2044.13米,是唐、宋、元、明的佛教圣地,历代以来,吸引不少前往探险、观光、拜佛的游客。他这篇游记写得很美,篇幅也长,我只摘录其中一段文字让各位观赏:“惜兹山限于僻壤,不获与名山争奇海内。亦物之有遇有不遇也,或者日:‘斯造化之秘而欲彰与欤!’然天下之物体同,而显晦异者,岂独兹山也哉!予纵目回顾,渺焉无极,苍梧九疑,隐隐云际;黄华、白宝诸山,攒簇伏地,悉如培塿塿;湘、洮、罗、灌,众水萦络,引绳曳练而东流。徘徊久之,心旷神怡,潇然忘返。时日落半规,朱光返耀,西山化碧,万峰尽紫。”笔者至今没有去过宝鼎岭,但听去该地游玩的人说,如果天气晴好,在山上是可以看到县城风光的。笔者以为,既然能看到县城风光,也应该能看到城郊、白宝一带的都庞岭,也有可能看到凤凰、石塘一带的海洋山脉。从作者文中能看到“湘、洮、罗、灌”这四条河流来说,他所说的“黄华、白宝诸山”就有可能是城郊的黄华岭和白宝乡的白宝山,而“苍梧九疑”也很可能是附近山脉的两座山。至于是具体什么山,笔者暂时无法判断,但它不大可能是宁远县“苍梧九疑”。也就是说,在清代时,全州的“苍梧、九疑”山是有的。
《湘山志》:“浮石岩。在寺东北七十里,下有水北出会舜山河。”“舜山河”难道与舜帝没有关系?
民国二十四年《全县志》:“虞帝岭在官道南,与营房(岭)连接,旧传虞帝南巡至其上,有行宫。”此岭即今才湾镇南一村委觉山的皇帝岭。
再者,据先秦史籍《周逸书•王会解》:(卷7)云:“成周之会……禽人管,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 [晋]孔晁注曰:“仓吾亦蛮也,翠羽,其色青而黄也”。说明“仓吾”初为南方一部族名称,后来引申为仓吾族居住的地名,居地有“苍梧”或“苍梧之野”之称。当时仓吾部族首领贡纳的翠羽,被统治者视为珍品。结合以上分析,舜帝南巡时“崩于苍梧之野”,也有可能是苍梧部落的名称,而全州也属苍梧部落之南。明代“十才子”之一的顾璘就任全州知州时,“前七子”首领李梦阳曾赠诗一首给他:“苍梧遗舜迹,白云秋气愁。君得人文地,相传是此州。”看来,李梦阳也认为全州是古苍梧之地。
民国二十四年的《全县志》也记载了全州有九疑山。
《全县志》第六三页也记载有九疑山
但这九疑山在什么地方,我还是感到有点疑惑。有一位全州籍的学者说,他发现了全州九疑山的确切位置,希望他的说法能有依据,若如此,这样舜帝的逝世在全州之地的说法,可以多一点依据吧。
舜帝毕竟是远古人物,个人认为,要让舜帝死于全州之说得到广泛的认同,还需要有更多的考证。
蒋廷松
Hash:d106df7ca360596feaeb0c222a568dd0d33623e9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