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古村系列之三: 央视探密的古村石盆村
蒋廷松
桂北全州,竟然出了“南坑北湖”两大奇观,令“地理中国”的解说员都忍不住惊叹!“北湖”是指全州的天湖,南坑便是指石脚盆村(族谱为“石盆村”)的天坑群落。该村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石塘镇南部,东与两河乡交界,南与灌阳县毗邻,距全州县城37公里。
全州县石塘镇石脚盆村,有些人家用的盆子居然是用很讲究的石头做的,一些村民说,他们村过去家家户户用石盆洗脸洗脚,所以叫石(脚)盆村。不过,村里现在有这种石盆的人家很少了。但也有人认为,村名来源于村里的天坑,那个最大的天坑长宽和两千米,深达一两百米,如一巨大的洗脚盆,故名石脚盆村。
天坑走向天坑
传说中,古代这里经常发生战争,有人为屯兵设伏,在坑底设置庞大复杂的地下迷宫,这里的迷宫暗道四通八达,机关陷阱步步为营,一旦有外人闯入,将无法逃出。这传说是真的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记者及相关专家,在当地消防官兵和村民的引导下,对石盆村天坑群进行了一次深度探秘,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组今年分上、下两期播放了《“天眼”奥秘·石盆村探秘》,揭开了许多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秘密。
村里的甲石
石脚盆村全村都姓黄,族谱记载为黄庭坚的后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黄立尹墓旁的石狮该村清乾隆七年壬戌科出了进士黄立尹,村里的旗杆石(当地人叫“夹石”,也叫甲石)就是因为他考中进士而立,村里仍存残缺的“进士第”牌匾。黄立尹先后任江苏溧阳、湖南绥宁、平江和湖北巴东四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清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于敏中称他“家承江夏无双誉,治继西京第一流”。因为黄庭坚自称“山谷居士”,黄立尹退休后,在老屋门楼上书“山谷流风”,大意是希望黄庭坚的风范在此流传,此额仍在古宅。他在村里开办学堂,教化乡里。得益黄立尹的办学,相传村里出了不少举人,故有“举人之乡”之称。
此村不仅崇文,也是尚武之地,一些还在练功的村民仍有不同寻常的功夫哩,村民自述老祖宗就是“武功大王”。经“地理中国”的考察,发现更为奇特的是,这里的天坑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神奇的是居然是相连的。天坑下面岩洞中有十几个竖井,深7-10米,井口宽几十厘米至2米,竖井也能通过坑道相互连通,竖井的深度加起来达140米,相当于又一个天坑。在深达200米处有一条地下暗河,天坑下的岩洞里还有巨大的厅,岩洞里宛若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明末清初时,这里曾是军事要地。当时,全州战乱频发,起义不断,民不聊生。石塘这一带便是把持着全州的要塞,是清军与反朝廷军队争夺的重地。为平定叛乱,武官黄时魁受朝廷之命带兵前来征讨。
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组记者虽然揭示了这里秘密的真相,但解说词说战争发生在清朝末年,这是弄错了,应是明末清初。这从黄时魁出生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死于康熙丙午年(1666年),便可推断出。黄时魁,字举吾,号定山,绰号长爬手,身高七尺,能轻松跳越丈余高的砖房照墙,大刀挥舞自如。他率军队到达这里后,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奇特天坑,经过多年摸索,他们掌握了这个天坑洞洞相连的秘密。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深井秘道,他们平时养精蓄锐,保持兵力,战时利用秘道出其不意发动攻击,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将叛军一网打尽。随后,当时的皇帝对黄时魁恩赐黄马褂,授官武大夫,赠奉宪侯。黄马褂是清朝时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平叛战争结束后,黄时魁带着家眷、家将、士卒,在石塘镇屯兵种田,自给自足,以备不时之需,为了不荒废武功,村民练武的习俗一直保留了数百年。看来,村民的传说不只是传说,而是一段被人渐渐遗忘的历史。
石脚盆村附近的天坑共有9个,分别是巴掌岩、连鱼岩,以前有军队驻扎的安塘,还有滴滴塘、白石塘、藏经塘、牛婆塘、锣卜塘、草子塘,从石脚盆村由北向南呈S形分布,形成了原生态的天坑群景观。9个天坑大小、形态各异,有长条形的、圆形的、不规则形的。天坑间隔距离为400米左右,深度在90到200米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天坑并不都属于石盆村,有些天坑在革命老区上刘家境内。游击队老战士刘昌逸先生为了开放这笔富贵的资源,正在为家乡奔走。希望全州民众支持他们。支持他们,也是支持全州家乡的事业,造福家乡的民众,从而也造福于我们自己!
Hash:759f3045f9bdbb4491930c152b43b111b4f65cb4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