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望夫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每一个“望夫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流传着“望夫石”的传说,其内容大同小异,皆是妻子站在高山之上翘首眺望,等待着丈夫回到故乡。因为妻子守望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她的肉身化作磐石,仍保持着望着远方的姿势。

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各地关于望夫石的传说。

涂山望夫石:

话说,四千年前,黄河夺淮入海,改道的河流给黄河流域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这一时期的中原尧帝领导,他召集了各部落领袖,研究治水的方针。

各部一致推荐,由德高望重的鲧来治理水患。然而,鲧虽素有威望,却不懂得该如何治水,他只想着修建堤坝堵住洪水,却没想到湍急的河水竟远非人力可挡,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所修建的堤坝在巨浪前瞬间土崩瓦解。因治水不利,鲧被尧帝降罪处死。

大禹是鲧的儿子,父亲被降罪后,他继承父志,决定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洗刷耻辱。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涂山,从涂山部的酋长处求得了《水经图》。在此期间,大禹与涂山首领的千金涂山女情投意合,两人喜结良缘。

大禹迎娶娇妻后,并没有享受几天甜蜜的新婚生活,而是火急火燎地带着年轻力壮的族人前往灾区治理水患。大禹与娇妻一别,就是整整十三年。在这十三年岁月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战胜洪水誓不回归。

期间涂山女亦多次来到前线与丈夫相会,并与大禹生下了儿子启。随着治水工程的进展,大禹率领族人进入深山,与外界失去了联络。涂山女心心念念丈夫的安危,站在家乡的高山上极目远眺,期盼着丈夫的归来。几年过去了,倔强的涂山女在山巅化作望夫石。

大禹归来后,伤心地抱着已化作山石的妻子,向她诉说着利在千秋的治水大业,可惜这个女人已经听不见了。

沙田望夫石: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沙田,有一户家徒四壁的贫困人家,这户人家的丈夫和妻子在生下一个女儿后便双双病故了,仅余襁褓中的女婴独留人间。恰巧隔壁的村姑也产下麟儿,心软的她干脆将邻居家的孤女带回家中一块抚养,喂她吃奶水。

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从襁褓中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相处和睦。男孩的父母见两个小孩颇有缘分,干脆替女孩过世的父母做主,给他们定下了娃娃亲。男孩女孩长大后,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两人自幼生活在一起感情极其融洽,婚后二人诞下两个男孩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然而,造化弄人,这年天降灾荒,沙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年轻的丈夫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只能坐着船出海谋生。谁知自小丈夫离开沙田后,便杳无音讯,一去不返。

妻子思念丈夫,每天都背着幼子,牵着长子,来到沙田最高的山上,在这里眺望丈夫出海的方向,希望能看到归来的航船,每天都是如此。

某日,母子三人一如既往地来到大山上,老天突然变了脸,原本晴朗的天空被乌云遮蔽。突然,地震不期而至,高山崩塌,母子三人消失在地缝中。

灾害过后,人们来到高山上寻找她们的下落,只在母子经常站立的位置发现一尊形似三人的望夫石。

据说,她们的母子亲情感动了上苍,是以老天将她们变成永生不灭的磐石,继续守望着一家之主的归来。

凤凰山望夫石:

这处望夫石的形状比较特殊,我国的大多数望夫石,其形象都恰似守望丈夫归来的妇女,唯独凤凰山的望夫石只是一块有数个脚印状石窝的普通石头。

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万世之治修建了万里长城。为了打造这座牢不可破的屏障,秦始皇募集了旧六国所有年轻力壮的民夫,其中便包括孟姜女的丈夫。

孟姜女与丈夫新婚燕尔,没成想两人新婚后第二天丈夫便被官府抓了壮丁。孟姜女四处打探丈夫的下落,在听说丈夫被抓去修建长城后立即出发,千里迢迢地追到长城脚下。

当孟姜女来到长城后,已时至深夜,守军早已将关口封锁。孟姜女无法通关,站在关隘前央求守军。然而,秦律甚严,守军根本不肯通融,任由孟姜女哭肿了双眼。

无奈之下,孟姜女只好来到附近的凤凰山上,从山顶眺望长城的方向,希望能从依稀可辨的灯火中找到丈夫的踪迹。然而,夜色茫茫,加之距离过远,孟姜女目所能及的就只有模糊一团。

街坊邻里曾说,那些被抓去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的民夫往往十不存一,大多都死在工地上,孟姜女便忧心忡忡,生怕丈夫会像那些死于劳役的苦工一样一命呜呼。她反复在石头上踱步,竟反复走了一夜。次日清晨,孟姜女所处的大石已被她踏出了一排石窝。

后来的故事我们就比较熟悉了,直至长城竣工,孟姜女都没能找到丈夫的下落。听闻那些死去的民夫都会被填入城脚时,孟姜女嚎啕大哭。她的悲声感动了天地,以至于一段长城被她哭塌,丈夫的尸身亦随着垮塌的城墙显露出来……

孟姜女与她的故事虽然远去,但那块印着孟姜女脚印的望夫石却留了下来。时至今日,人们在游览孟姜女庙时仍会在这块望夫石上照相留念,缅怀那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奇女子。

桂林望夫石:

正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之畔的风光堪称人间胜景。桂林的漓江流域有处江峡名为黄牛峡,沿岸的斗米滩上便伫立着一块望夫石。

关于这块望夫石,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曾经,有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带着刚降临人世不久的小宝贝乘船路过此地,由于船撞到了石滩所以搁浅了。

当时的斗米滩百里范围杳无人烟,夫妻二人所携带的行李中只剩下一斗米。为了活下去,丈夫爬到山顶上呼唤远方的行船,希望有人能解救自己一家三口。

然而,由于距离遥远,男人的声音根本传不到远方。听着孩子的哭声,男人的心都碎了,绝望的他化作一块巨石,伫立在山峰上。

妻子在搁浅的船上等待着,直到半夜都没等到丈夫归来。心急如焚的她背着孩子来到山上,看到了已经变成石头的爱人。妻子悲痛欲绝,与背上的孩子一块化作石人,永远陪伴丈夫。

清代诗人李秉礼在游览此地时,望见石人有感而发:

“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

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

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关于斗米滩上的望夫石,当地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有一对靠摆渡为生的小夫妻,在某个冬季从江里救下了落水的老妇,善良的夫妇俩将仅剩的口粮赠予老妇,两人却因断粮而挨饿。

为了活下去,丈夫每天都会跑到山上,等待上游下来的船只接济。谁知因天气寒冷,竟无船只自上游漂流而下。

某日,丈夫上山呼救未归,妻子便沿着丈夫的脚印来到山上,没想到饥寒交迫的丈夫已被风雪冻僵。悲恸无比的妻子化作石人,守候在丈夫的尸体旁。

兴城望夫石:

辽宁兴城是一座沿海城市,兴城海滨附近亦有一块望夫石。

相比于前面的故事,兴城望夫石的传说就比较简单了。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多才多艺的东北小伙,他为人谦和且勤劳肯干,靠自己的本事赚来房屋和田产,迎娶了村子里最漂亮的姑娘。

小伙结婚以后,老婆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为了养活母子二人,小伙决定出海捕鱼赚钱养家。在临走之前,小伙对妻子说道:“你在家安心等我,当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带着满船的珠宝,让你娘俩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在妻子的期盼中,小伙毅然决然地出海了。谁知半年过去了,小伙竟音信全无。年轻的妻子每天都会来到海边,眺望海平线,希望丈夫的渔船会出现在视野尽头。

然而,每当她满怀期待地盼来渔船,渔船上的人都不是自己的丈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人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可出海的丈夫却再未归来。

某天,一个来到海滩上捡海货的渔夫发现海滩上多了一块形状怪异的石头,远远看来很像是等待丈夫的老妇。原来,几十年下来小妻子早已等成了老妇人,她每天都望着大海,直到变成一块石头,至死不渝。

每一块望夫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哪怕是自诩风流的乾隆爷,在看到望夫石后亦不免发出感慨,并在石上留下御诗:

“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吊乃郎。

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

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

常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无妨。”

参考资料:

【《中国“望夫石”》、《广东新语·望夫石》】

收藏

举报

Hash:4367ca2371d4f87320ef86f5d22c7bce96ce091a

声明:此文由 指点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