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九层妖塔”大发现丨行走在千年废墟之上的考古往事

一桩盗墓大案引发的考古

1982年,青海海西州发现了一座古墓

随后,考古学家又在其附近发现数百座古墓。

这片古墓群被命名为“热水墓群”,其中的“血渭一号墓”规模较大,据称就是小说中“九层妖塔”的原型。

(九层妖塔电影设定图)

每次聊到考古,大家总是好奇真实的考古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桩盗墓大案引发的考古——

考古工地离村子有十几里,其中全部是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徒步来回一趟就要花费三个多小时。我第一天随考古队上山,出村顺着沟谷一路西行,又沿着羊肠小道,连着翻过两座山梁,才到达考古发掘的工地。幸好前些年我在长城考察队工作,练就了一副铁脚板,还不至于体力不支。其他几个小子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临来的时候,我们拿了几把探铲,想找出墓道的位置,划出挖掘的范围,为下一步的挖掘做准备。我们分散开来,拿探铲吭哧吭哧地干起来。没想到土层下面全部是石头块,没一会儿的功夫,几把精钢铲就被打得稀巴烂。

我顺着盗洞往下观察了一回,发现墓室顶上面堆积的泥土中夹杂着大石头块。这种堆积是修墓人刻意设计的防盗墓手段。别说钻探了,就是往下挖也并非易事。

石块从上往下一层又一层,越往下石块越大,最下面的石块有磨盘一般大小,每块的重量足足有500 多斤。难怪那伙盗墓贼在此地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呢!

倘若按着以往的钻探经验肯定是行不通了,好在从下面的墓室中能推测出墓道的方向和距离。李队长大致估算了一下,然后在盗洞东面10 多米的地方横着拉了一道5 米宽的探沟。由此挖下去,不但能搞清楚墓道的位置、宽窄,而且还能知道墓门的结构。

考古队在村子里招募10 来个男女工人上山挖掘。山里人平日里劳作不息,都是勤快人,干起活来不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宽5 米、长8 米的探沟就出现在大家面前。可是越往下挖越困难,石头越来越大。

上层是西瓜大小的石头,可以搬上来;冬瓜一般大小的石头,两个人也可以抬上来;卧牛一般大小的石头,无论如何也是没办法搬动的。

第二天,李队长叫大伙背上大锤、钢钎,将探沟里的石头一一砸碎,再搬上来。当挖到一人多深的时候,由于石块太大,大锤和钢钎施展不开,工作被迫停顿下来。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工人小勇提出一个建议。原来小勇在村里的煤矿上班,现在赶上雨季,煤炭销售惨淡,矿上停工,小勇就来考古队干活。

小勇在矿上的时候是炮手,专门负责在掌子面(开挖坑道时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放炮,对于爆破很有经验。他说:“这么大的石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拿炸药炸成碎块后再从下面搬上来。”李队长听了好奇地问:“在坑里怎么炸?是不是还要在石头上打眼啊?”

小勇嘿嘿一笑:“不用。”

李队长又问:“那可怎么办呢?”小勇胸有成竹:“我炸一次你就知道了。”

看着小勇信心百倍的样子,李队长决定让他试一试。

那个时候,炸药管控还不算严格。好在曾哥也算是警界中人,所以没费多大力气,就搞来了炸药和电雷管。小勇不愧是炮手出身。只见他将大石头上面清扫干净,顺便用大锤敲打几下,把石头上面打出些麻子坑,然后把炸药摊开放在上面,插上电雷管,接上导线,再用方便面的袋子蒙住,上面覆盖一些泥土,拍打严实。

做完这些工作,小勇和强子把电雷管的导线接上,拉出来。我们都躲到20 米之外的地方。

大家趴在巨石后面,屏住呼吸,看小勇如何操作。小勇看四下已无人,就将手里四节电池装在一个纸筒里,再把那两根导线按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就在导线接触到电池的这一瞬间,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探沟里升腾起一股浓烟。爆破成功了,大家兴奋地跑到探沟旁边查看情况。

探沟里的巨石被炸得四分五裂。李队长见效果很好,自然十分高兴,就安排小勇专门做这种爆破的技术活。

李队长跳到坑里,和大家一起搬运石料。就这样炸一层,搬一层。当挖到6 米深的时候,探沟西侧出现一排整整齐齐的条石。我用毛刷仔细地清扫了一番,发现这些条石呈长方形,每块足足有400 多斤,上面还有人工刻凿的条纹。我的内心一阵狂喜,知道这里距墓门不远了,急忙把这个情况报告了李队长。李队长顺着梯子下来察看,高兴地拍了我的肩膀说:“好啊,就要到底了,这里可能是墓门的位置,门脸上可能有壁画,大伙挖掘的时候要十分的小心。”

大家沿着条石继续往下挖,果然出现了白灰抹面的痕迹,不一会儿白灰面上出现了墨线勾描的图案。大家一面清理,一面用苫布把壁画覆盖保护起来。就这样一层层地挖到了底部,正如李队长所推测,这里正是墓道和墓门的位置。

从下面的情况来看,这条墓道有3 米多宽,13 米深。墓门用长方形的条石砌成,门脸上用白灰抹面,再用墨线勾描出舒缓流畅的花草缠枝、云气纹图案。

墓门中间用大石条封堵。每块大石条有300 斤重,无法搬运上去。李队长考虑到将来还要用这些石材封堵墓门,不能破坏。幸好墓道里还有一点余地,只好将这些石条拆下来,再整齐地码放在那里。

考古队员把封门的石条从上面一层层地拆开,眼前出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口,里面幽深而黑暗。我急不可待地拿起手电筒向里面照了一下,隐隐约约看见墓室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和石雕。考古队员都争先恐后地向洞口里面张望,但手电筒的光亮太弱,里面太黑,根本看不清楚。李队长在一旁笑着说:“傻小子们,把眼前的石条都搬掉,打开墓门进到里面你们随便看!”大家如梦初醒,加快了拆墙的动作,不一会儿,一个拱形的石门呈现在大家面前。

大林性子急,拿起手电筒就要进门,被李队长一把拦住:“现在还不能着急进去,这墓里面封堵的时间太久,氧气含量低,能使人窒息。大家趁此机会休息一会儿,喝点水,抽支烟,等霉气散散再进去。”

去年李队长跟随调查组来此,第一个下到古墓中,有了经验。况且里面的情况已经了解清楚,所以他显得十分的淡定。

听李队长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不愧是队长,见多识广有经验。

大伙头一次挖这种大墓,显得十分兴奋,于是坐在墓门前,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估摸着过了20 多分钟的样子,李队长站起身来,对我说:“小明,你去拿一根蜡烛来。”

李队长接过我手中的蜡烛点燃,第一个走进墓门,他在墓室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见蜡烛没有熄灭,就招呼大家说:“你们哥几个可以进来了。”

我在一旁开玩笑说:“李老师你没必要自己先进去,随便找个人进去就行了!”李队长呵呵一笑,说:“你们可都是我的宝贝,不能让你们冒这个险,以后的工作还指望着你们哩!”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大家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听到李队长的召唤,大家急忙走进了墓室。在蜡烛和手电筒亮光的照射下,大家终于可以欣赏墓室里面的“庐山真面目”了。

大家在山上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一个个晒得皮肤黝黑,消瘦了许多。在这段时间里,大家风餐露宿,中午只能在工地吃口饭,再接着工作。如今完成了这段工作中最为艰苦的部分,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前室正如李队长前些时描述的那样,墓室顶绘制的是星象图,里面的日月、星辰、银河一应俱全。四壁之上是彩色壁画,有女子供奉图、出行图,又穿插饰以各种花草图案。墓室顶、墓壁的结合部镶嵌了一周汉白玉十二生肖石雕

由于墓门被打开,再加上手电和蜡烛的光亮,前室内看起来清晰了许多。墓室底部用方形大理石铺地,平整如镜,丝毫不逊于现在的装修水平。甬道和前室的结合部放着一块方形的墓志铭,上面的盖子已经被撬动倾斜在一边上盖是盝顶,边长105 厘米、厚18 厘米,四侧线刻缠枝牡丹花。盖子四面的斜坡上雕刻着高浮雕:南面是朱雀,背景为圆形的太阳,前面立着一只三足乌鸦;北面是玄武,俯卧的神龟之上盘着一条灵蛇;东面是一只青龙,昂首张口、胡须飘荡,显得异常凶猛;西面是一只健硕的白虎,呈腾跃之势。

高浮雕本身就雕刻得活灵活现,再涂上各种颜色,更加栩栩如生,似乎要从石壁上走下来一般。

李队长招呼几个人把写有墓志的盖子挪开,小心翼翼放在一旁。盖子下面的墓志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我和大林拿出竹刀慢慢地将泥土剔除,再用毛刷清扫干净,一行行字迹逐渐清晰地显露出来。

李队长急忙俯下身来,借着亮光仔细观瞧,但见上面写着:“大唐故,兴国推忠保定功臣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北平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三百户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

五代时期,是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的年代,军阀割据,自称为王。王处直就是一方霸主,他号称北平王、太原王,除了身兼两个头衔之外,又是义武军节度使,乃是朱温的部下。

李队长看罢多时,禁不住拍掌大笑:“果然是晚唐时期的墓葬,王处直乃是五代时期的人物,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难怪此墓修建得如此奢华!”

至此,大家不得不佩服李队长的判断能力,曾军在一旁说:“要不人家怎么是队长呢?水平就是不一样啊!”这话听着舒服,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

趁着兴头,大家手里举着各种照明工具涌到前室与后室之间的隔墙边上,举着电筒往里看,但是后室比前室黑暗了许多,看起来十分朦胧。大林就想跳过去一看究竟,李队长拉住了他的衣角,说:“为了安全,咱们还是不要过去了。明天咱们准备好发电机、鼓风机,再进去也不迟。也借着这个机会,让后室污浊的空气散一散。”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李队长接着说:“今天大家都很辛苦,咱们的工作就到这里,早点下工回去休息。工地里留下小勇和大刚值班,一会儿大林和小明上来给你们送饭,顺便替你们值班。今个先委屈一宿,住在帐篷里点几只蜡烛,明天咱们带上发电机,通上电灯就好了。” 第二天,大家人挑肩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发电机和汽油运上了山。墓室里通上了电灯,后室也被照得通明。这时大家才看清楚后室里的真实面目。后室也是拱形的顶子,四壁用白灰抹面,再涂以红褐色的涂料。后室的最后面横置着一个二尺高的棺床,前脸用汉白玉镶嵌,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棺床两侧的墙壁上各镶嵌一块1.8 米长、1 米宽的汉白玉高浮雕。北侧的侍女浮雕已被盗墓贼从墓壁上撬出来,因为巨大沉重,才没有被运走,得以幸免。我举起电灯,仰头看到后室的墓顶上也有一个盗洞,流下来的雨水将隔墙污染了一大片,痕迹很陈旧,年代久远。

棺床上散落着两副骨架。一个头骨掉落在棺床下面,另一个歪倒在棺床的角落里。这应当就是王处直夫妇,我们收拾好骨架,等回去再整理鉴定。

骨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淤泥,很可能是第一次盗墓后,没有封堵洞口,泥水流到棺床上造成的淤积。骨架四周没有发现任何随身佩戴的首饰,说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盗。只是第一次来的盗墓贼没发现前室,不知道那里的宝贝更多。

我又仔细地勘察了这堵隔墙,有新近拆除的痕迹,正是那伙盗墓贼第二次光顾时拆毁的。有人在前室角落里发现了几个柯达彩色胶卷盒。原来这伙盗墓贼拿着相机在墓室里拍摄好了片子,拿给买家老板看。买家的老板看到

墓壁上的壁画很漂亮,就想切割几块下来,运到外面卖钱。可王涛这伙盗墓贼没有技术手段,气急败坏的他们就用铁锹把壁画的头部铲掉了。

最艰巨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下一步的清理工作更不容忽视。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细致活。

墓室的地面上覆盖了一层泥土,大家手里拿着竹签、小铲和毛刷,一寸一寸地清理。一场剥丝抽茧的考古工作就要正式开始了。

福利

Hash:156fe589bbea67e989170dd4847f26a79ee5de6d

声明:此文由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