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民族团结进步花“尽情绽放”
“花是团结花,藤是连心藤;寨是金银寨,城是锦绣城。侗瑶苗壮汉一家亲,同心耕耘千年文明……”一首《美丽的龙胜》,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各族群众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共建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龙胜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全县总人口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0%。作为少数民族山区县,多年来,龙胜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多管齐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百花齐放”
“善行义举传乡里,夜不闭户大门开,移风易俗我做起,文明新风吹进来……”在龙胜,有这样一支侗族琵琶歌志愿服务队伍,他们走村串寨,用侗歌将乡风文明之声传遍侗寨千家。
一直以来,龙胜都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来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宗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胜不断依法制订完善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法规。2018年重新修订了《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其中专门有一章表述民族关系,内容涵盖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各民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民族自治县;出台《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实施意见》,全县建起了平安壮寨、黄洛瑶寨、广南侗寨、布弄苗寨等30多个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此同时,还颁布实施了《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纳入法治化轨道。较为完善的民族自治法律法规体系,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山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县教育部门还编写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知识读本》等乡土教材,纳入县内中小学课程,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
此外,龙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把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龙胜宣传、组织、统战、民宗等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利用各级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县、乡、村党员干部进行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传培训,学习《广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牢固树立了“抓民族团结进步就是抓社会和谐”的意识,全力打造平安龙胜、法治龙胜、和谐龙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
“自从村里开寨搞起了旅游,我们在家都可以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还在村子周边田地里种植黄金菊,吸引游客观光游玩。还将菊花烘干成菊花茶,打造成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村里的瑶族阿嫂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龙胜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充分依托龙胜独特的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民俗旅游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继续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突破口,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以“精品旅游+精品农业”为目标,以“旅游+”和“+旅游”为主抓手,初步打造了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文化旅游格局。近年来,龙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用好党的扶贫政策、抓住粤桂扶贫协作契机,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步伐。
目前,龙胜已有龙脊辣椒、罗汉果、凤鸡等16个农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龙脊茶叶、龙脊辣椒、凤鸡、翠鸭、地灵花猪、龙脊红糯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认证产品,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末的9.68亿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27.7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93元增加到13931元。
一直以来,龙胜坚持把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实现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有,确保“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9年4月,龙胜实现脱贫摘帽,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实现了生态富民、生态惠民,走出了生态文明新路子。去年,龙胜被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68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620.139亿元。先后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通过旅游业带动,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公路、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一批民生项目陆续建设、竣工,惠及群众。龙胜还曾获得“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打造住得安心、放心、舒心的幸福和谐家园。
3
民族交融开出绚烂“文化花”
借助“百节之县”优势,龙胜举办壮族“开耕节”、瑶族“晒衣节”、侗族“侗年节”、苗族“跳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3项、市级16项、县级58项。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民族节庆活动异常活跃,节庆中展出的民族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承了民族文化。每年一度至今已举办39届的10个乡镇农村业余文艺代表队集中县城举行的农村业余文艺汇演更是一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大盛会。
有了广阔的群众基础,龙胜还注重抓好“七进”(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各部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为创建工作打基础、树样板、升档次。
记者获悉,自国家、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3个单位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名同志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另有多个单位、个人获得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打造了龙胜“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此外,龙胜不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提升创建水平,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升级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已有全国、自治区、桂林市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5个。
除开展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外,该县119个行政村190多支农村业余文艺队,以及彩调队、琵琶歌队等常年活跃在全县壮乡、苗岭、侗寨、瑶家,演出节目紧扣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等内容编排歌曲、戏曲等文艺节目,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成为宣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
编辑丨刘高妗(见习)李书雨(实习)
审核丨莫耘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Hash:7021f83c81ee3fb1d75b302f7b0df0631db74cb7
声明:此文由 桂林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