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明清时期广西的粤东会馆

八桂纵览

2018/63期

商人会馆作为一种商业社团,是在明中叶以后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空前发展的历史情景下出现的。它不但林立于各大经济都会,而且落脚在各府县市镇;它随着远距离大宗贸易的拓展而出现,随着客商势力的渗透而建立。可以说,凡是客商势力聚集的地方,就有会馆的踪影。

百色粤东会馆

历史上,广西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部市场中心地的辐射带动,广西缺乏一个明显而强有力的经济中心的城市,即使像梧州这样被誉为“广西的商业以及经济重心”的城市,也“不啻粤港二地之附庸”,更不用说其他的。从市场体系的角度对广西进行区域考察,可以这样划分:

一为融入珠江流域市场体系的桂东南部地区,即以粤语为主要方言的粤语区;在这里,广东商人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为处于长江流域市场体系与珠江流域市场体系交叠的桂东北部及桂中地区,即以桂柳话为主要方言的官话区;在这里,湖南商人实力相对雄厚,但粤商实力亦不小。

三为“不通舟楫”、“鲜有商贾”的桂西地区,这里山岭阻隔,人烟稀少,较为闭塞,市场机制薄弱。粤商进入人数虽亦不少,但只限于各主要市镇的“孤岛”上。

粤商的大批入桂,为素来“鲜少商贾”的广西城镇注入了一支极其重要的工商业人口力量,作为广西最大客籍商帮的粤商,成为促进珠江流域市场体系的扩散和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形成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珠江流域市场体系与长江流域市场体系衔接的重要力量。

在频繁的两广贸易往来中,大批入桂粤商活跃在广西城乡。这些客商来到某一城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扩大自己的经营,纷纷通过建立会馆的组织来协调利益和关系。在广西,除了桂东北的全县、兴安灌阳等几个州县没有粤东会馆外,多数州县都有一个乃至几个粤东会馆。

贺州粤东会馆

(一)桂东南地区

梧州位于广西东端,是西江、浔江与桂江的汇合处,全广西水路交通的总出口,有“八桂门户”之美誉。在明清时期,是广西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在明崇祯以前,梧州府城已成为粤商聚居经营之地。崇祯《梧州府志》载:“客民闽楚江浙俱有,惟(广)东省接壤尤众,专事生息,什一而出,什九而归。中人之家,数十金之产无不立折而尽……仰机利而食遍于郡邑多高明人,盐商木客,列肆当墟,多新顺南海人。”在梧州府城,康熙年间,广东商人在今五坊路曾建有一个广东会馆,但在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战火。到了同治十二(1873年)年,当地的一些富商在广东全省到处募捐,很快筹集四万两银子,将会馆重建。

梧州上游不远处的戎圩,为明清广西四大商业圩镇之一,大批广东商人到此从事谷米生意。在明代,在此地建有关夫子祠,“享一圩香火”,“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更祠为会馆”。顺德人温汝适撰《重建戎圩会馆记》 载:“西省田畴广美,人民勤动性成,中岁谷入辄有余,转输络绎于戎,为东省赖。故客于戎者,四方接革引而莫盛于广人;集于戎者,百货连樯,而莫多于稻子。凡两粤相资,此为重地。”又说,建立会馆的目的是“变本加厉,踵事而增华。”

除此之外,在清前期,梧州府属之藤县岑溪容县等地亦建有广东会馆。溯浔江而上,是为浔州府;自桂平沿郁江而下,是为郁林州。浔州府是粤西入桂在时间、密度和聚居规模上仅次于梧戎的区域。这里拥有广西四大名圩中的两个:桂平之江口永和),平南之大乌(大安)。广东商人在此亦建立有会馆。

在桂平的江口圩,粤东会馆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加以迁建和扩大。冯成修撰《创建粤东会馆序》云:“桂平邑在粤西浔州,古百粤地。远接桂林,近连藤峡,诚一方之要区,西粤之门户也。是以四方商贾,挟策贸迁者,接踵而来。舟车辐辏, 货贿积聚,熙来攘往,指不胜屈,而以我东粤之商旅于桂平永和、大宣两圩为尤盛……今建两圩会馆于永和,以为宴集同人、筹公事之所;复于大宣创立会栈。两圩一水相连,乡人便之。”

在平南大乌圩,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新建粤东会馆。钟元畏的《创建列圣宫题名碑记》提到“庙尊兹土,八十余年,商旅稠集,货物充盈,日新月盛,祷祠报赛,诚荷神庥。”

在贵县,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有粤东会馆。

在郁林州,也有大批粤商辗转而至,从事工商业经营。

清初,在现淳熙里就建立有最早的粤东会馆,后于嘉庆、光绪年间两次迁建。吴道恒撰的《郁林粤东会馆沿革》对此有载:“清初有陆诸实君,感于吾粤客兹土者甚众,乃在城西北隅四穿阁偶建郁林最早之粤东会馆……乾隆五十九(1794年)年博白知县区大登,郁林教习汤日新招饮斯馆,倡议迁建,一时赞助者六百余人……不经年而落成。”光绪六年,会馆再次迁建,“远近募款应捐者,达一千叁佰余人”。

南宁府在广西西、南部,靠近左、右江交汇处,左、右两江及江水河流域的土特产品均以此为集散地。南宁共有六个广东商人团体组织,其中省馆一个,县级会馆五个;一个县独建的两个,两县合建的三个。省馆为粤东会馆,在会馆街。其他会馆系列有:广东嘉庆州商人建的梅州书院(在上郭街),东莞、南海商人合建的二邑会馆(在三界坊街),高要、高明商人合建的要明书院(在上郭街),顺德商人建的顺德书院(城西会馆街),钦州、廉州商人建的钦廉会馆(在上郭街)。

苍梧粤东会馆

(二)桂东北及桂中地区

桂林府是“广西首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十分活跃。仅在桂林城、郊五十里范围内,有大小圩场四五十个,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兴起的。桂林城东面的大圩最为繁华,是明清时期广西四大圩市之一。桂林商业的繁荣是与外地商人来桂经商分不开的,城内外商贾云集,粤东江右人以及湖南人居多。各地域商人均建有自己的会馆,广东商人的粤东会馆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东门外浮桥南。粤东会馆在桂林虽势力弱于湖南会馆,但它还是有着重要影响力的。

平乐府位于漓江、桂江、恭城三江要冲,其区位的经济优势十分明显,是重要的商埠。在平乐府城,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创立有粤东会馆,这是广西省内最早成立的会馆之一。平乐县城乡现存粤东会馆共有四个。桂林、平乐二府的其他县镇亦建有粤馆,如龙胜县瓢里圩、阳朔县白沙镇、荔浦荔城马岭、修仁等镇。

在贺县,广东系列的会馆更是达数个之多,计有粤东会馆、冈州(新会)书院、要(高要)明(高明)乡祠、南海乡祠、开建乡祠。此外,昭平、信都、蒙山等地,也建有粤东会馆。

柳州府位于广西中部,柳江岸边,也是广西中部的重要商埠,商业十分繁荣。柳州城内有两所粤东会馆:一在今青云路,清初,广东潮州、梅州商人建潮梅会馆,康熙年间改建广东会馆;一在今东台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名为粤东会馆,从广东会馆中析出。

南宁粤东会馆

(三)桂西地区

即三江、柳州和南宁以西的少数民族山区一带。该区域万山重叠、人烟稀少,加之该地区距广东遥远,粤商进入势力较桂东地区大减。由于该地区出产丰富的山林土特产品,而壮、苗、瑶等少数民族人民又缺乏经商意识,他们中罕有自己的商人、专业手工业者,因此仍有为数不少粤商进出营生,数量虽相对桂东为少,却也能在这些地区的地方经济与外部市场衔接中发挥重要影响。在该区域,粤商亦建有不少会馆。

在南宁以西的龙州,明代时就有大批粤商入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建有粤东会馆。

太平府之宁明州,“有粤东会馆,在城东门外,盖粤东人商贾于此,醵金为之,以联乡谊也。内祀关帝。”

在雷平(今大新),其会馆、书院只有广东系列,如下南街乾隆二十三(1758年)年建立的粤东会馆,还有下雷街在乾隆年间建立的羊城书院,后者在嘉庆年间又改为粤东会馆。

百色,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建有粤东会馆。同治年间,会馆重修。谭宗浚撰的《重修粤东会馆碑记》载:“其时(指建馆时的康熙年间)海寓升平,闾阎殷富。客斯土者,莫不出采琪,归驮瑜,钻陋子,阗之月日;小蒙谷之英丹,运有通无,达乎数省”。

以百色为依托,还有一定数量的粤商不辞险阻进一步渗入桂西极边的大石山区圩镇中,如隆林的旧州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即建有粤东会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

在田西县及极边的南丹县城,清代前期已出现了粤东会馆。

庆远府城即今之宜州市,距柳州府城不甚远,扼环江之咽喉,是和融县(长安镇)、百色、龙州齐名的广西西部四大商埠之一。不少广东商人来此经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有粤东会馆,有陆苍霖撰的《庆远粤东会馆碑记》。此碑现存市文物管理所。宜州除了粤东会馆外,还另有广东会馆。

此外,北牙、山岔两圩在清代前期也出现了粤东会馆。在其他地方,如沿融江的融县,不但在县治长安镇有粤东会馆,就连县属的板榄、龙沙、瓦窑等圩镇也有粤馆。另外,罗城黄金、龙岸等地,也都有粤馆的存在。

北流市粤东会馆

从总的来说,粤东会馆在广西不仅仅规模大,数量多,并且实力亦相当雄厚。从时间上看,从明代开始出现,到清康雍乾嘉道年间达到高潮。从空间上看,粤东会馆在桂东南占绝对优势,在桂西地区,粤馆亦首屈一指,在桂东北地区则和湖南会馆、江西会馆互有消长。从数量上看,粤馆遍及广西各地,约有40个以上,平均每县一个,这正是印证明清以来流行于广西的民谚“无东不成市”的表象。

深度了解广西

※文章来源于《广西地方志》

Hash:a5eaddb23598e15639693f8369a0f81cd2107929

声明:此文由 方志广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