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全州古村上畔塘蒋氏祖辈尸身不腐探秘

作者:蒋建刚

广西桂林全州县凤凰镇上畔塘村建村历史可追溯到大明成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保留有规模可观的蒋家大院和数量众多的古墓群、夹石等。而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我村的真实历史故事——清代武举人、武秀才尸身不腐往事。

笔者太高祖(曾祖之祖父)蒋鸿翎(1826-1890),字丹山,乃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恩科武举人,榜名岐鸣,敕封六品武略骑尉,候选卫守府。天姿英敏,读书务观大义,不屑为章句之学。常习武强身,身材魁伟,现存四五十斤重的石锁即是证明。与贵县知县焦肇骏为幕僚和莫逆之交。为人秉质刚正,热心公益,遇有乡党雀角争,得公一言立解;遇有桥道损毁坍塌及倡修,则慷慨解囊无少吝。笔者太高祖母杨氏(1830-1902),例封五品宜人。事女红、寡言语、不争吵,与乡邻和睦相处,为中国传统之妇女。1988年某夜,太高祖母夫妻墓被盗墓贼盗挖。数日后族人才发现这一情况,随后全家老少都去垒土。当时第一次是太高祖母杨宜人棺椁被盗。当时我才两岁多,母亲抱着我去看的。据家人讲述。只见老婆婆面色皎白,身材偏瘦,身穿绫罗绸缎,仿佛老人家睡着一般,并未腐化,众人啧啧称奇,衣物扣子是玉做的,仍有少许金银首饰,大家稍作处理后,重新盖棺入殓,垒土。随后不久古墓又被盗挖了,这一次就被挖到太高祖蒋鸿翎棺椁了。众人听闻就又去垒土。只见古墓周边地上到处都是被盗墓贼拖出来的衣裳裤子,皆是高档布料、丝织品。只见太高祖蒋鸿翎身穿官服,头戴顶戴,脚登朝靴,身材高大,发辫仍然较黑,胡须也呈黑色,可见仍显年轻,毕竟享寿只有64岁。但官帽顶上的“顶子”已经不见,应该是被盗墓贼扯掉偷走。据家父对我说,红漆棺材里尚有一些蓝色液体,不知是防腐液,还是氧化物。我推测是年代久远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正是由于这些液体的存在,隔绝了氧气,才有利于尸身的保存。想必当年盗墓贼盗墓的时候也被吓到了吧?万万没想到古墓里还躺着两位尸身不腐的老人,所以或许这就是部分陪葬品并未盗走的缘故吧。

笔者太高祖父、太高祖母蒋鸿翎杨宜人夫妻墓。全州文管所专家说此墓是全州古墓样式代表。

  接着要说的这位主人翁便是祖辈先贤武秀才蒋鸿翔。他乃武举人蒋鸿翎的二兄。

蒋鸿翔(1814-1890),武庠生。学名和鸣,字仪庭。生性孝顺友爱。十四岁就开始辅佐父亲良高公处理家政事务。二十九岁开始练习孙吴技艺,不久以府试第一名入武庠。1859年兄长鸿翱公征讨太平军在灌阳殉难以后,他不畏艰险星夜驰骋到灌阳运回兄长鸿翱和次子达材遗体并厚葬二人。独自处理家事之外,鼓励弟侄儿孙进取功名。后来果然有多人中生员中举人。他一生积累田地达到两千多亩,将曾祖应通、祖父登桂、父亲良高、兄长鸿翱各坟墓依次砌圈修建,并且修建房屋多座。他为人仗义大方,家谱记载“有婚嫁无资登门乞贷者,公倾囊成美也”,“四世产不分内外雍然里党称之”。1849年米价飞涨,一升米六十文钱,他命人熬粥赈济饥民。太平天国运动干扰了先生的科考,等到补考时,已经四十三岁。1863年入“府庠”。因有手疾,无法练习骑射武艺,故无法再进一步考取科举功名。他仁慈宽怀,救济乡邻朋友,为人称道。先生去世后哭送者竟达数百人之多。全州翰林赵炳麟、吏部文选司主事雷祖迪、进士刘奉璋和唐尚光,举人蒋汝梅、廪贡阎冠英等士人皆撰写祭文、挽联、诗词歌赋等惦念先生。例赠六品儒林郎、晋封五品奉政大夫。

武秀才晋封五品奉政大夫蒋鸿翔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盗墓之风猖獗,蒋鸿翔墓同样未能幸免于难,甚至今年还被盗掘过一次。据笔者堂兄蒋淑亮介绍,蒋鸿翔墓被盗墓贼盗挖以后,他们一家也去垒土,武秀才尸身当时并未腐烂,就如同老人睡着一般,栩栩如生,仿若活人,大家无不惊叹。可惜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县文物部门也没有专门的博物馆保存古尸。要是能及时保护好,或许在今天的县博物馆就能看到祖辈真身了。

在这里,笔者呼吁,保护文物保护古墓,人人有责,要加大惩处盗墓力度,加大犯罪分子违法成本,杀一儆百,加大公安机关破案力度,加大保护文物先进科技装备投入力度等多手段综合运用,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盗墓违法行为。保护好祖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

Hash:71e4d82e5cf20f08579b94bf316e272fa81cfd36

声明:此文由 探秘桂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