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优化布局 浙江积极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

一、杭州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在杭州,“数字”正深刻变革各行各业。万向、娃哈哈、吉利、西子、中策、恒逸等传统骨干企业,正在打造云上工厂、智造样板,超过7.4万家“企业上云”,以此驱动流程创新和业务创新,百年商业大街延安路等街区变身为“新零售大街”,山核桃、覆盆子、莲子酒等农产品通过网络从山间地头销往全球各地。

在杭州,“数字”也全面影响日常生活。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98%的出租车、5000余辆公交车都支持移动支付,带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全城,完成“吃、住、行、游、购、娱”;下载一个“杭州办事服务APP”,就能办理出入境、公积金、社保等153项政务服务;“医信付”让全市近900万持卡群体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

科技创新,已成为杭州企业第一选择、产业界最大共识。比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凭借近20家国家创新平台和之江实验室等载体,杭州正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赋能全国制造业转型。

按照行动计划,杭州将聚焦创新引领,突破基础前沿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科技攻关领域,将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等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在平台建设方面,将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全力支持阿里达摩院、云栖工程院等新型创新平台建设。

在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上,将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二、杭州五大举措高质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近年来,杭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打造的“1+6”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培育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位重点的“生物经济”逐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

突出重大平台集聚。构建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余杭区、杭州高新区为特色集聚园区,以东部医药港小镇、富春药谷小镇等特色小镇为支撑点的“一核三园多点”产业格局。其中,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医药港小镇等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二合一的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余杭区依托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在创新药物、可穿戴设备、植入介入材料、基因诊断(生物芯片)、基因检测、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等领域形成优势聚集。杭州高新(滨江)区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战略以及区域智慧医疗产业建设,形成了以智慧医疗为核心,高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服务、药品制剂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智慧创新高地。

突出重大项目引领。自2018年5月,杭州推进“医药港”建设以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招引生物医药项目52个,总投资298.75亿元,产业项目计划用地724亩、利用厂房22.52万方,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2亿元。突出创新资源驱动。目前,全市集聚了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16所,建成了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帝国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生物医药领域PE/VC投资活跃,产业领军人才不断集聚。

突出产业生态赋能。围绕药物发现、成药性分析、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注册审批、药品生产、上市销售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创新医药研究院,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一系列评审、检测、研发、生产等专业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全链式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浙江健康产业联合会与迪安诊断共同发起建设“基因小镇”,支持海外高级人才归国创业

突出发展环境带动。为强化政策支撑,出台了《杭州市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持续推动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大领域,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杭州桐庐:全国最大硬管内窥镜生产基地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趋势,衍生出了一批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并以某些特定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和重点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当地政府从产业定位、政策扶持、产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值得参考。

随着政策、资金等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环渤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力部队,同时,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集群也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产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区域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态势也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此衍生出了许多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以某些特定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和重点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如昆山的小核酸、台州原料药等。

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特点,与药品相比,所需的产业配套设施及服务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地区产业,尤其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不具备政策和资源优势的地级市甚至区县、乡镇来说,从细分领域切入,或许更有利于形成领域内的发展优势。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已经出现了以浙江桐庐县的内窥镜产业、河南长垣县的医疗耗材产业等为代表的特色医疗产业集群。

浙江省桐庐县的医疗器械产业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是浙江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也是全国最大硬管内窥镜生产基地,曾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授予“中国医用内镜产业基地”称号,其主打产品——医用硬管内窥镜手术器械,在全国医疗器械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 顶层设计:2017年,桐庐主动融入“产业强县”战略,大力建设“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已纳入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布局,也是浙江省首个以医疗器械产业为核心的小镇。

2. 产业规模:2017年,桐庐县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税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8%,发展势头迅猛。

3. 产业主体:据统计,桐庐已集聚了超过1000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生产企业82家,配套手术器械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达30%以上,涌现出了“康基”、“天松”、“光典”等行业龙头企业。

4. 体制改革:桐庐县搭建了医疗器械销售平台,并大刀阔斧地进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就有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只需签署告知承诺书,就可领取经营许可证,1个月内工作人员上门核查承诺事项。仅两个月,就已有325家经营企业入驻该平台,集聚效应非常明显。根据火石创造统计,近五年桐庐县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聚集,仅2018年就新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500余家,同比增长超130%,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5. 产业服务:依托浙江省食药监局与县政府签订的《关于打造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的合作协议》,设立了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桐庐受理点和创新医疗器械服务点,打通了审批、检验、检查通道,并在县域内实现了送检产品受理、检测状态查询及最新产品标准查询等功能。

杭州医药港发力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

围绕建成要素最齐全、环节最完备、发展速度最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发集聚区,发力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18年以来下沙科技城加快完善杭州医药港小镇规划设计,着力推进“3348”工程。即:加快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3个国字号品牌建设,打造生命科技创新高地;推进生物医药广告服务平台、动物试验中心、临床试验基地3个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全链式产业生态链;聚焦人才、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值4项产业经济指数,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落实机制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招引、人才引育、产业体系打造、生态环境提升、配套服务完善和产业发展氛围8项举措,加快医药港小镇建设。联合省股交中心打造“浙江生物医药板”,强化资本产业对接,重点推动挂牌企业上市,拓展融资渠道。目前已储备符合挂牌要求的企业12家。

三、宁波全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宁波是有名的制造之都,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居浙江省首位;全市形成了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新材料等一批产业集群,有28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首位;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和全球第一的分别有149家和36家。

虽然成绩喜人,但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空间不集中等问题,也制约了宁波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加快集聚产业升级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宁波着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吹响了加快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所谓“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宁波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2个世界级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宁波将产业提质扩量与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攻关“两条战线”一体推进。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软件园……一批重大战略举措扎实推进;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批强校强院强所加快引进,将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宁波的各个县市区积极参与“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承载区的宁波北仑区,聚焦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将努力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而作为浙江省有名的工业强区,鄞州区今后每年要引进1个以上百亿元、5个以上50亿元项目,同时大抓企业集群,以龙头带骨干、大企带小企,加快形成千亿领跑、百亿支撑、亿元集聚之势,做“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全优生”。

当前,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正在研究谋划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给予“滴灌式”支持,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按照规划,到2025年,宁波研发投入强度将提高到3.4%,每个产业集群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家以上,基本形成集聚高层次、网络化、全链条的研发创新网络体系。

四、温州重点打造智能+新能源大新千亿产业集群

温州积极打造新能源网联汽车和智能装备两大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整合提升智造产业。

2016年11月,占地约1000亩的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温州也成为威马汽车的首个制造基地,拥有年生产20万台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生产能力,带动温州市电气及汽摩配行业转型提升。

以威马为龙头,温州在新能源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空间上,沿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和瑞安等三地进行带状布局。在产业链上,上游以福达合金、宏丰合金等为主导,发展汽车新材料应用;中游以瑞明汽车发动机系统研发联盟等为代表,发展汽车动力系统;下游以瓯江口威马、浙南中电、瑞安马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为龙头,发展整车制造,确保2109年威马首款纯电动智能化SUV车型下线和中电新能源汽车投产。

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空间上,则依托浙南、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浙南科技城,以正泰传感器产业园、台邦电机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恒丰泰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为支撑,加快乐清智能电气、瑞安智能装备等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级、省级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在产业上,重点支持智能家用电器、智能汽车部件、激光加工设备、类机器人及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引进培育,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系统软件。

温州还将积极引导企业和行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智能技术装备,提升一批传统智能装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重点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传统装备智能化提升上发力,促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温州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

温州是全国最大低压电气产业基地,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0%,已形成行业话语权,主导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226个,国际标准1个。通过不断技术改造,温州电气行业也在向高压电器和电气成套设备挺进。通过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温州电气产业有望成为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

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电气产业总产值近1400亿元,其中规上产值1010亿元,同比增长8.7%;电气行业产品出口交货值约112亿元,同比增长10%

2018年4月,温州市出台的实施方案分别在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品牌标准、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整治淘汰、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指明方向。以培育企业为例,实施方案提出,一方面深化企业综合评价,推进完善“亩均论英雄”机制,推进实施用地、用水、用电、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实行价格差别化政策。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小散企业,为新动能培育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上市进度,争取累计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00家,累计新增新三板挂牌10家,累计新增报会上市企业15家,新增并购重组40亿元。截至2018年11月,温州市电气企业共11900多家(户),其中规上企业63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上市公司7家。

随着小镇经济兴起,小镇也成了温州智能电气行业的新动力之源。2017年8月,乐清智能电气小镇成功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

2018年温州乐清GDP增长9.2%,达到1078.5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电工电气产业是乐清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乐清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民营经济发祥地的一张金色名片

乐清智能电气小镇总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左右。根据规划,乐清智能电气小镇将打造成五个中心,分别是智能电气智能制造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创业中心、智能电气销售展览中心、智能电气文化休闲中心和智能电气总部经济中心。小镇已引进电气产业智能化项目16个,总投资49亿元。

温州乐清电气行业如此规模的聚集,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做好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向着进一步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

温州瑞安打造百亿VR产业集群

立足于互联网经济,VR产业的蓝图正在打开。近年来,温州瑞安市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兴业态,研究出台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将虚拟现实产业作为四大新兴业态进行重点培育,从招引培育、联盟组建、大咖支招、项目合作、园区集聚等出发,出台专门扶持政策,招引培育VR产业重点企业,举多方之力推动以视客科技为龙头的“1+8”VR产业链建设,VR产业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瑞安发展VR产业具有先天优势。瑞安入选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汽摩配等制造产业实力雄厚,两化融合走在全市前列,以工业互联网、工业技术软件化、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制造等为工作载体,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接下来瑞安将通过四大举措,做大做强VR产业。

招引龙头企业回乡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VR产业发展。2018年瑞安市政府与视客集团签署总部回归项目。视客集团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VR软件研发、硬件生产、资源整合、品牌运营、连锁门店特许经营服务为一体VR龙头企业。该企业的回归,将有力助推瑞安VR产业发展。

组建中国(温州瑞安)VR/AR产业联盟,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共50余家,由北京VR电影协会、中影集团、视客集团等VR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和核心技术研发单位组成,汇聚了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省内和温州本土的众多新兴知名企业,实现VR上下游产业资源高度整合。

以发展VR产业为契机,2019年瑞安还将继续举办全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聘请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深圳VR协会等一批国内知名VR专家担任瑞安市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为VR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路径等出谋支招。同时,推进一批“VR+”项目深度合作,优先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拓展VR应用空间,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发展壮大VR产业。

目前,瑞安市正规划建设一个VR产业园,将位于经济开发区阁巷新区打造VR产业链园区。通过完善VR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人才培训、技术攻关、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吸引VR产业集聚,力争到2022年培育一批VR产业牛羚企业和瞪羚企业,形成一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VR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打造“六大百亿级” 时尚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着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将抓紧出台实施眼镜“双十大工程”、智能锁“冲百亿”计划、服装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亿元以上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打造“六大百亿级”时尚产业集群。

在打造六大百亿级时尚产业集群中,瓯海以科创平台为主抓手,大力推进生命健康小镇、时尚智造小镇两大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同时,该区将全面推进浙大温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发挥实质性作用,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温州市医疗器械总部园、精准医学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产学研用”的创新发展链条。

在产业平台方面,瓯海在抓好2018年5个旧工业区改造的同时,2019年启动郭溪上屿、瞿溪南片、南白象金竹等3个旧工业区改造,完成村级二产整治150亩,集中力量推进眼镜小镇、智能锁产业园、真皮大世界等产业平台提质扩容;全年新开工小微园200亩以上、竣工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在开放平台方面,初步考虑实施“4321”工程,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进口名品“世界超市”。

五、绍兴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上世纪80年代,原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之一——八七一厂落户绍兴,这正是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八七一厂的到来,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沿技术,营造了良好氛围。随后,浙江华越芯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光大芯业微电子有限公司、绍兴芯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先后成立。

目前,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基本完善,涵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绍兴与浙江省内同类城市有着明显优势,多家设计企业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信息家电、通讯、消费类电子等多个领域。在制造环节,华越微电子拥有4.5英寸集成电路、5英寸MOSFET、功率分立器件生产线,基础设施完备。中芯国际项目也将弥补绍兴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空白。华越芯装电子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每月可封装3500万块。

绍兴也不乏集成电路国际国内市场的佼佼者。比如,上市企业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硅片设备制造商,也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英寸区熔硅单晶炉国产设备研制的唯一承担方,是硅片设备领域的绝对龙头。该公司目前正与全球第三大、区熔硅片供应商中环股份合作共同投资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与制造项目,加大推动半导体关键装备国产化力度。

起步早、基础实、后劲足,绍兴集成电路蓄势待发,已成为绍兴成长性最强的新兴产业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绍兴市共有集成电路产业企业13家,已初具规模。2016年,绍兴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利润总额2.4亿元;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81.2%;完成利润总额3.81亿元,同比增长59.1%。

大湾区时代的到来,给绍兴集成电路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区位上看,绍兴地处杭州湾南岸,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基地杭州毗邻,与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上海仅一桥之隔。浙江省99%的设计企业分布在以杭、绍、甬、嘉为代表的杭州湾区域,绍兴作为区域核心成员之一,产业环境优越。

人才上看,华越微电子作为曾经国内首屈一指的集成电路企业,培育了大量高素质集成电路管理、技术人才,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集成电路人才库。绍兴及周边城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的大部分领军人物、多个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均来自华越微电子。

2017年12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将全省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业务收入从目前的500亿元提升到1000亿元,成为引领未来的重量级产业。

绍兴则把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列为重点扶持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力争到202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突破80亿元,产业规模比2017年翻一番。

围绕这一目标,绍兴正加紧制订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扶持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项目,探索设立信息经济产业发展子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大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集成电路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

六、嘉兴打造智能传感产业集群高地

经过25年的创新发展,嘉兴嘉善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2018年,这三大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30%。

2018年底,嘉善县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签约,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嘉善。根据协议,项目将复制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亲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打造升级版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规划先行”等经验也将陆续在嘉善实践。

产业园将集中引进以智能传感器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上游集成电路相关产业以及下游应用相关制造企业,在“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上形成智能传感产业的集聚。

七、舟山加快航空产业集群建设

2018年12月15日,美国波音公司与中国商飞在舟山共同设立的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交付首架飞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接收了这架飞机。舟山以此为契机,加快航空产业集群建设。

这架交付的飞机为波音737MAX 8机型,其先在美国华盛顿州伦顿工厂进行组装,于2018年11月9日抵达舟山,之后在舟山工厂进行完工。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是波音公司首个在海外的此类工厂,占地40多公顷,由舟山市负责建设,目前已基本落成,从奠基到完成首架飞机交付仅用时19个月。

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是舟山航空产业园的组成部分,该产业园为浙江省两大航空产业平台之一,列入浙江省航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该产业园于2017年3月获省政府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以“一园二区”的方式协同布局。其中,规划面积17.9平方公里的飞机制造园区位于朱家尖,内有舟山普陀山机场和舟山港综保区空港分区;零部件制造园区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未来,舟山航空产业园将以大飞机为核心,兼顾通航飞机,充分发挥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带动效应,培育壮大集整机制造、大部件与系统集成、附属制造、运营保障、现代服务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

近两年,舟山航空产业园在完成舟山港综保区空港分区建设、试飞空域规划、机场口岸开放等三大运营条件的同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已签约内饰件生产制造、航油供应基地、飞机进口服务等6个项目。服务舟山航空产业园发展的两家医院通过JCI认证,舟山航空培训中心也于2018年10月举行了揭牌和开训仪式。

(资料来源:浙江在线、杭州市投资促进局、国家发改委网、杭州日报、中国经济网、温州日报、温州网、绍兴日报、浙江日报、杭州网)

Hash:38183ee3728006622f80932b76747e7c1a76589b

声明:此文由 战略新兴产业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