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心惊现古墓葬!还有这些考古谜团也被解开了……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这些年来,在这座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城市里,诸多考古新发现逐一亮相,让人们认识了更生动的古杭州。而对于那些未解开的考古谜团,也令人遐想万千……

2017年,杭州又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

五代吴越国高规格建筑遗存出土

1000年以前的临安是吴越国重镇

今年4月,杭州临安区政府建设地下车库人防工程时,意外发现了古代建筑遗址。于是,杭州文物研究所与临安保护管理所组成考古队伍,迅速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经发掘,一处大型古代建筑遗址出土。同时,考古队还有发现了瓷片及宋元时期的铜钱、文字砖、瓦当等遗物。

临安五代时期的砖石刻字“大唐

杭州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征宇介绍,依据这座建筑的用砖模印“大唐”字样和“宝相花纹”推测,该基址属晚唐五代吴越国遗存。与杭州其它吴越国建筑遗存相比较,其柱础石的规格是目前已发现的吴越国建筑遗存中最大的。建筑规制较高,所用墁地方砖的尺寸与吴越国时期功臣寺遗址相近。

临安五代吴越国宝相花纹砖

发掘区域位于钱镠墓西,且邻近衣锦街,地理位置重要。遗迹主要为一大型建筑台基。台基座西朝东,长11.50米,宽12.25米。建筑构件有石柱础、陶脊兽和多种规格的方砖、长方砖、板瓦、筒瓦等。

“杭州作为七大古都之一,除了南宋时期,五代吴越国的都城也建立在杭州。吴越历史是杭州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料记载,吴越国的版图内有一军十三州,而这一大型建筑遗存的发现,则可以推测临安是吴越国当时的一个重镇。”王征宇说。

杭州南高峰塔遗址发现

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正名

双峰插云”早在南宋时期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诗人王洧有《两峰插云》诗云:“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诗中所形容的正是南高峰和北高峰的山巅之上两座佛塔高耸入云的景观。但清代以来,两峰佛塔失修毁圮,最终难寻其踪迹,令“插云”景观名存实亡。

南高峰塔基发掘现场

去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计划实施南高峰景观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对西湖十景“双峰插云”之南高峰塔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从今年年初直至年中6月,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进行南高峰塔遗址全力发掘,不仅确认了南宋时期南高峰塔的塔基以及道路、塔院等建筑遗址,还出土建筑构件、塑像、古代生活用具等文物90件。

南高峰塔的建筑构件

南高峰塔基呈六边形,主要由五代始建时的塔基,宋代重修的道路、塔院建筑,布局为前塔后殿式的整体空间格局。出土的屋顶脊兽和雕砖造型精美。

南高峰塔屋顶脊兽

杭州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曦说:

《咸淳临安志》等史料文献记载,南高峰塔始建于五代,历经宋代重修的记载,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得到印证。

南高峰塔可能在当时作为登临远眺的观景塔,也可能是‘巡檐张灯’的制定方位的夜间灯塔

南高峰塔遗址的发现也成为研究五代至宋代小型宗教古建筑的又一实例。

萧山发现从春秋到明代21座古墓

湘湖边的陈家埠出土文物信息量巨大

在杭州萧山新出土的陈家埠古墓群位于湘湖旅游度假区老虎洞村陈家埠浙江海洋学院周边山坡。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1150平方米。

共清理出春秋至明代的墓葬21座,其中春秋时期石室土墩墓1座,汉代墓6座,六朝墓葬4座,唐代墓1座,宋代墓1座,明代墓8座,出土文物115件(组),另有7合墓志铭,提供了信息量巨大的史料。

陈家埠古墓群中的一座汉代凸方形竖穴岩坑墓,发现保存完整的墓上封土堆,并出土一件完整的汉代玉手镯。

陈家埠出土的一块完整汉代玉镯

另一座汉墓,为汉代横前堂双后室砖室墓,规模较小专门放置随葬品,而这种横前堂双后室的结构可能还保留着战国至西汉早期箱式木椁墓的分室结构特征和功能布局特征。它们的发现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线索。

遗址中,出土的曹氏家族墓为大型明代家族合葬墓,墓葬规模宏大造型考究,出土七合圹志,墓志文信息量大,墓上茔园和墓前神道保存较完整,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和地方史贡献了资料。

位于市中心湖滨的劝业里古遗址

发现不少“大宝贝”

这一地块东临东坡路,西为蕲王路,北临长生路,南临学士路。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对该地块进行考古试掘,共布探方(沟)5条,发掘面积1500平米。发现多处房址、路面等遗迹以及古墓葬2座,出土青花瓷、龙泉青瓷、青白瓷、越窑青瓷、铜钱等遗物。

南宋时期引水管

这项考古发现为研究古代杭州城市的饮水系统给水设施提供了重要材料。在劝业里发现南宋时期木质引水管。东西向,发掘长度10米,截面方形,用3.4厘米厚的四块木板以铁钉和粘结剂拼砌而成,外径19厘米。每段水管长5.3米,连接处为子母口,设有用以清淤的两块活动木板。水管埋于砖铺路面下,先挖坑槽,底部铺小砾石,再用细腻泥土加以密封,制作考究。

自唐代刺史李泌 “导西湖,作六井”至南宋末期,引水设施经历以“竹”“瓦筒““木”和“石筒”为管几个阶段。“以木为管”出现于南宋晚期,据内部填满的细腻黑泥分析,是因为淤塞而被废弃,这项考古发现也正证实了史料中记载的古代杭州城市的引水系统给水设施状况。

此外,劝业里还发现砖室墓两座。平面梯形,东壁略外弧,墓壁以侧砌和平砌砖组成。墓中残存人骨和棺钉,头部随葬碗一件。两座墓葬距西湖约200米,经鉴定为南宋临安城范围内首次发现南朝及唐代墓葬遗迹,这对研究杭州尤其是隋唐时期的城墙位置和城市范围,提供了重要的坐标性材料。

本年度器型最大的出土文物

杭州古兴福寺香炉

今年在杭州百井坊巷出土一座青铜香炉,通高 67厘米,口径36厘米,腹围170厘米,足底部直径7-9.5厘米。如此大体积的青铜器在杭州地区考古发掘中较为少见。

器形似古代陶鬲,无耳,三长足。纹饰以回纹、蝉纹为主,口沿部底纹为回纹,主纹饰为两首相对的蝉纹,绕口沿一圈共有三对蝉纹均匀分布,足部主纹饰依然为蝉纹,腹部饰一圈凸起的弦文。腹部弦纹以上外壁铸有铭文,正面为“皇帝万万岁”,竖排,五字。与其相对的另一面共有十四行铭文,计一百一十字,非常详实地记载了香炉的来源“杭州路在城东北隅兴福寺”、铸造年代“延祐六年孟夏望后一日”、铸造者“车桥万寿观营力铸古铜杨子春造”等一系列信息。根据出土地层与器物铭文,可确定它为元代杭州城内的兴福寺所用。

记者 黄天然 编辑 李如

Hash:bcda12f5f8c31eecb6320042af06e2fd245f71ae

声明:此文由 浙里杭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