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社科讲堂丨清风来六面,明月转三台——走进于谦故居

上城自古文脉悠长,历史底蕴深厚,无数的历史文化名人都与上城有着不解之缘。“周末社科讲堂”推出的上城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将带你走进他们,在时光的烙印中重温经典。

于谦故居

上城区清河坊社区祠堂巷42号,是于谦故居所在地。祠堂巷南起河坊街中段,北贯高银巷,背依吴山,邻见西湖。于黑色大理石的碑刻前走过,推门而入,有小屋数间,屋后一方小池、一角亭榭和几许梅株。这便是于谦旧宅,后改名怜忠祠。

荏苒流变间,一端市声喧嚷,一端镌刻流年。

本期社科讲堂就带大家走进于谦故居,寻迹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故居内琴台

仰古代先贤,怀天下苍生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于自古繁华的钱塘(今杭州),太平里故家。

于家累世书香。曾祖于九思,在元朝任广东道宣慰使,后改任杭州路总管,罢任后,在杭州定居。祖父于文大,洪武初年曾官工部主事。父亲于仁虽未出仕,但十分重视对幼年于谦的教育,即便家中贫寒,也坚持让他拜师求学。

于谦自幼好学,过目成诵,所见所闻,信手拈来;又善于属对,六岁时便有“今朝同上凤凰台,他年独占麒麟阁”之对。他读书进步很快,读经书疏通大旨,常有精辟见解,时人称之为“神童”,十岁时已遍读经书。他好学不倦,《忆老婢》诗中说,“我昔少年时,垂髻发如湊。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便是写这段经历。十四岁,于谦作文已颇可观,且声誉日起,继而留心诗赋之学。十六岁,于谦同友人高孟升等读书于吴山三茅观。此时,他留心史学,喜读唐政治家陆贽奏疏,作文取法秦、汉及苏轼。

杭城文风浸润,家中书香熏陶,邻里交相鼓励,学友琢磨切磋,少年的勤读生涯为于谦日后的成材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后,于谦心怀社稷、报国在外,宦海浮沉更眷恋故土,写下诸如“我家住在西湖曲,种得梅花绕茅屋”“涌金门外柳如烟,西子湖头水拍天”“有时飞梦绕钱塘,此景依然在心目”等思乡佳句。

于谦仰慕古代先贤,并心怀拯救天下苍生之志。于家自从祖父于文大开始就供奉文天祥画像。文天祥正直清廉,杭州是文天祥长期任职之地,于谦生于斯长于斯,耳闻文天祥的感人事迹,从小就十分仰慕文天祥的精神。于谦曾在故居书房瞻仰文天祥画像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我瞻遗像,清风凛然。”

除了文天祥外,于谦还歌颂过诸葛亮、苏武、岳飞等英雄人物。他曾诗赞诸葛亮是“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称苏武为“孤臣不为一身惜,降将应怀万古羞”,挽岳飞则道“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自于谦笔下,可识其家国情怀。

于谦故居内画像

銮舆北幸国无人,保障须凭柱石臣

于谦留在历史上的功绩,最广为传颂的莫过于在土木堡之变中,击退瓦剌入侵、使明廷转危为安的保卫京师之役。在这一战役中,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临事决断的气魄得到高度的发挥。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时盘踞西北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明朝,直逼土木堡,英宗御驾亲征后被俘、“劲甲精骑皆陷没”,明廷元气大伤。

后来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于谦建议,招各地之兵驰援京城,以安人心。同年十月,也先大军包围北京,于谦临危受命,说服郕王,将22万明军悉数列阵京城四野,他本人则亲自指挥德胜门外的明军与敌人鏖战,终于击溃了也先统率的凶悍瓦剌军,保得京城平安

于谦在代宗朱祁钰执政时期,深为代宗倚重,由此得罪了不少佞臣。尤其在是否迎接英宗归来这件事上,于谦力排众议,以“大位以定,孰敢他议!”指出皇位不可轻易更改。

后朱祁镇复辟成功,再加上嫉恨于谦的朝中重臣石亨等人的蓄意报复,于谦在1457年被处以极刑。一代英杰就此含冤离世。

于谦《石灰吟》

百代罄击意社稷,一生清白胜石灰

身兼政治家、军事家的于谦,也是一位卓然自立的诗人。他的诗歌,诗如其人,既是其怀抱的展露,又是其人格的体现。若能从政治、军事上的抱负去理解,其人格自然呈现;反过来,若能从诗歌去了解他的为人,会更深切地认识他的伟大人格。

于谦的人格,集中地表现在他少年时代的这首七绝中: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中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的磊落襟怀和崇高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诗歌的题材主要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勤政济世,二是治军守边,全部作品贯穿着他报国爱民的思想和廉洁坚贞的操守。

于谦关心农民的生计。风调雨順之时,他感到高兴,挥笔写出如《喜雪》、《喜雨》、《谷日喜晴》等寄寓丰年的乐观期待;风雨不调顺时,他为农作物的歉收而感到忧虑,如《春愁》、《入春狂风大作,加以久无雨雪,因以自咎》等,表达了对农家收成的忧愁。

此外,于谦身为巡抚,临民之时,兼抚军重任。他积极备边,不示敌以弱,坚决反对向敌人屈辱妥协。《阅武》 篇写积极训练部队,《从军五更转》写开赴前线部队的士气,《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则表达了战胜入侵者的喜悦之情。《夜坐念边事》、《塞上即景》和《立春后寒甚》等诗,则希冀有良将守边、保障边城无事,让军士不必有“铁衣单”之苦,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这些诗篇集中写治军守边之事,表达了于谦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

于谦故居内琴台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张煌言曾作诗“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认为于谦之功绩可与日月争辉;清代文学家袁枚在拜谒于谦之墓后,赞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于谦祠于谦墓,现已成为西湖三台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观,继续向后人讲述着于谦至性过人、忧国忘身、忠勇无畏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田晶.于谦与杭州[J].人民周刊,2019.

[2] 水天.三台山与于谦的故事[J].工会信息,2020.

[3] 于谦著,林寒选注 .于谦诗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4] 李世琦评注.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述志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

来源丨区社科联 华语之声

Hash:8b63e69e6686d5590916db46f9471bafdcc0238f

声明:此文由 上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