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馆说她有“科学之眼,艺术之笔”

编者按:又挖到一枚国宝级的科普画家,怎能不好好珍惜?

最近,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科学之眼,艺术之笔——卢济珍鸟类科学绘画展”。老一辈科普画家都远离尘嚣,卢济珍是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卢济珍女士

卢济珍是当代著名鸟类科学绘画师,祖籍浙江临海,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身为该所绘图组首批科学绘画师中的一员,她专门负责鸟类科学绘画,是动物所第一位专职的鸟类科学绘画师。

跟随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为其绘制鸟类科学插图。1964年调动到广州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现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继续从事鸟类科学绘画工作,并定居广州。

在其35年的工作生涯中,卢济珍共为《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八卷》、《中国经济动物志》和《中国鸟类系统检索》等30余部著作绘制了鸟类插图,以个人名义出版了《画鸟的基本常识》(1958)、《鸟谱》(1983)、《中国经济鸟类彩色图谱》(1983)、《中国鸟类百态》(2009)等著作,还制作过两套可用于科普教育的彩色幻灯片,可谓硕果累累。

据悉,卢济珍女士将自己的科学绘画作品捐赠给浙江自然博物馆,完成了她回报故乡、落叶归根的心愿。

这次她捐赠的画作还包含了她1953-1987年间不同时期的作品,大多数来自鸟类学著作和科普读物,不仅有铅笔、钢笔、水墨、彩色等多种类型,还有少量绘画步骤及草图。

2016年11月7日,浙江自然博物馆严洪明馆长、陈水华副馆长等一行专程前往广州拜访卢济珍女士。

西方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很早就开始注重科学绘画的研究和收藏,科学绘画作品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也一直广受欢迎。国内自然科学博物馆目前为止仍然以标本类藏品作为收藏对象,对科学绘画关注较少。

这次她捐赠的作品是浙江自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入藏的首批科学绘画作品,数量较大,填补了该馆在自然艺术类藏品收藏方面的空白。

浙江自然博物馆有意将科学绘画作为一项特色藏品进行长期、计划性的征集。该馆已将科学绘画作品纳入正在筹建的位于安吉的博物园展品征集计划中,专门设立了自然艺术馆,而科学绘画是其中的重点征集展品之一。卢济珍女士的鸟类科学绘画作品在自然艺术馆中进行展示。

为了向卢济珍女士致敬,让大众领略鸟类科学绘画之美,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了“科学之眼,艺术之笔——卢济珍鸟类科学绘画展”,精选140余幅作品装框展示,并浅显地介绍了鸟类科学绘画方方面面的知识。

卢济珍个人物品展示

卢济珍绘画工作台复原场景

可惜,图片都是笔者临时用手机拍摄的,效果与原作有差距,不如专业相机拍摄或扫描件清晰。有兴趣朋友可以去浙江自然博物馆看看,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0日—12月4日

去不了现场的也没有关系。据悉,该馆正在为卢济珍鸟类科学绘画编撰书籍,让更多人了解鸟类科学绘画、特别是了解中国早期鸟类科学绘画风貌,将中国的自然科学绘画事业发扬光大。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浙江自然博物馆严洪明馆长、陈水华副馆长向卢济珍女士颁发收藏证书、荣誉证书

“科学之眼,艺术之笔——卢济珍鸟类科学绘画展”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0日—12月4日

展览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馆(西湖文化广场6号)1楼B临展厅

关于科学绘画

科学绘画为描述科学发现而服务,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普领域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绝大多数以插图的形式出现在各种论文和著作里,使抽象的文字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将晦涩的知识传递给普罗大众。

中国科学绘画起步时间晚,鸟类科学绘画更是鲜有借鉴,卢济珍将国画工笔画的技法运用到科学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西方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很早就开始注重科学绘画的研究和收藏,科学绘画作品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也一直广受欢迎。国内自然科学博物馆目前为止仍然以标本类藏品作为收藏对象,对科学绘画关注较少。

作者:思宇

图片提供:严洪明、陈水华等

—————————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发爱惜和保护之心

微信公众号:ziranguancha

投稿邮箱:ziranguancha@163.com

—————————

征集盲目放生信息

放生信息:照片或者视频,文字描述,组织者的联系方式(如果能有最好)

放生地点:越详细越好

放生动物:有哪些?最好有照片以及文字描述

放生组织:是哪座寺庙或者哪个宗教团体?

征集重点:集体放生,参加的人多,被放生物种多、数量多,对当地生态影响大

联系邮箱:ziranshizhe@126.com

不是163邮箱哦

Hash:40c9199a8fdd21fa2fa2527af4023d76ddf6e2da

声明:此文由 自然使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