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色密码 ㉑ | 黄宾虹纪念馆——走进画坛泰斗的革命人生

西湖西溪是杭州历史文化之窗,也是杭州城市价值的核心体现,既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人文内涵,又记录了华夏儿女自强奋斗的红色步伐。

黄宾虹纪念馆

西湖边的栖霞岭低缓绵延,在这里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小楼依山邻湖而建,周围清静幽雅、修竹茂林蔽日,颇有“得西湖精华,含民族浩节”的气韵,这就是黄宾虹纪念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纪念馆,去了解“中国人民优秀画家”黄宾虹的红色革命足迹。

黄宾虹纪念馆位于栖霞岭路31号,徐徐推开院门,一尊汉白玉人像映入眼帘,双眼凝神、笑容可掬,他就是画坛泰斗——黄宾虹。

提起黄老,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绘画中独特的气韵、深厚的文学素养,为中国画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如此,黄老还是一位救国救民的革命战士。

甲午战争爆发后,面对清政府的无能、列强的欺凌,黄宾虹抒发出“非犯难兴革无以挽民族危亡”的愤慨,立即致函康有为、梁启超,极力推动戊戌变法,为实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远大目标而奔走。

然而,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六公子慷慨就义并殃及黄宾虹,于是黄老就开始了两年的流亡生活。直到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黄宾虹应邀任教于安徽公学和新安中学堂,并于1906年成立黄社,反对清政府统治、宣传新思潮。

1911年参与武昌起义革命胜利以后,黄宾虹选择急流勇退,笃志文艺,专心于绘事,决心用绘画来补救世道人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百废待兴的国家又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中,黄宾虹应邀到北平参加抗战。除了每周一两次外出讲课外,黄宾虹绝大多数时间都杜门不出,谢绝应酬,日常来往的也只是几个交好的文艺之士。此外,他还在家门前亲自种了一排竹子,刻“竹北移”以铭其志。这样一种寂寞的艺术生活是对时政和侵略者最好的抗争。

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的消息传遍全世界,黄宾虹听闻以后,如隔世重生,立即刻了一枚“冰上鸿飞馆”印章,比喻自己就像被囚禁的大雁一样,整整八年,如今重获自由,终于可以展翅南飞了。

1948年,85岁的黄宾虹南返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因爱西湖之美,遂决计定居杭州”,愿做西湖老画工。就在栖霞岭的小楼里,黄宾虹走完人生的最后7个年头。1955年3月25日,黄老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遵照遗愿,将其生前的作品和所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黄宾虹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气象浑厚的山水画大师,还是一位意志坚定、舍己为国的人民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当革命胜利后他却急流勇退,用文艺实现士人的治世理想。黄老“爱国、崇艺、善学”的精神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点击图片查看

来源:西湖水域管理处

音频:高子茵

编辑:高子茵 范雨涵

Hash:162fb9b9554f0594d742b31a60fb46512eb0249f

声明:此文由 无风不出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