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踏查沿岸历史遗存,品读扬州千年文脉
她是苏轼词中的“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是杜牧诗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占得青楼薄幸名”;是周邦彦文中的“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其实从自然区划上来看,扬州是不在长江以南的。唐宋时期的扬州也不属于江南道(属于淮南道、淮南东路)。历史上,只有东汉时期曾经短暂地出现过一个叫做扬州刺史部的行政区划,地跨长江南北,治所在今天的南京,在当时,大概扬州是可以划为江南的。
那是什么造就了扬州的文脉风流呢?
是运河。
从“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到盛唐时的“扬一益二“,扬州城运皆因运河而成。是吴王夫差开邗沟的那第一锹土,也是隋炀帝全线开凿大运河的那一点圆心。扬州在整个运河文化中占据着独一无二之席,一部扬州运河史,也几乎是一部扬州发展史。
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船停在古运河畔。
图源:中国旅游报
博物馆选址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总占地约200亩,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图源:中国旅游报
博物馆内设11个专题展览:“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沿岸的传统生活”“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运河与自然展”“运河上的舟楫”“流动的文化—中国大运河”“探索大运河:青少年互动体验展”,以大运河发展变迁为时间轴,空间上涵盖大运河全流域,并重点展示大运河带给百姓的生活变迁。
图源:中国旅游报
数字化沉浸体验展厅更是带来全新的博物馆解锁方式,在互动中呈现运河两千年的生态涵养,探寻运河湿地的奥秘。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展馆,图源:中国旅游报
这张图是实拍哦,不是效果图。
02 运河故道
回溯历史,了解东南第一都会的形成
正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长江与运河交汇在扬州,使得扬州成为交通要点,南北往来无一不经过这座城市,当时的扬州就如同今日的上海。
作为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的一部分,扬州段京杭大运河共有十处历史遗存点(也是大运河遗产中最多的一段),本次行程将踏访其中的三处遗存点,并探索关联历史遗迹四处。
大运河历史遗存点,明代重要驿站,位于高邮南门大街馆驿巷13号,整体格局保存较好。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57),后不断加建,逐步形成了明清时代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现存部分保存门厅、三间西耳房、后厅五间基本完好,正厅柱础完好,现作为邮驿博物馆对外开放。
瘦西湖
大运河历史遗存点,位于扬州市西北郊,是从清代扬州城北垣绵延至北郊蜀冈的狭长水体,总长约4.5公里,宽度约13~116米。瘦西湖是由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它反映了大运河沿线经济的繁荣和由此而生的文化发展情况,是与大运河带来的思想、文化、技艺的交流和汇集密不可分的运河文化景观。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的确不负此誉。春夏的瘦西湖,杨柳夹岸,一路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尤其是琼花,更是扬州的象征。
大运河历史遗存点,位于扬州明清城北郊外城河边,是清代帝王南巡时驻在扬州的行宫,南对拱辰门(又称天宁门)。始建于东晋,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格局为清同治年间修复后的遗存。现保存完好,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东西廊房及配殿组成,现作为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
重宁寺与天宁寺隔路相望,并称“双宁”,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建筑三进。重宁寺位于长征路15号,南邻天宁寺,寺中主体建筑与天宁寺位于同一轴线,亦为清代8大名刹之一。重宁寺是清代皇帝南巡的重要史迹,乾隆皇帝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额及大量诗文、楹联。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纵贯南北共43.6公里,该段故道集中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
高邮镇国寺
第七批国保单位,唯一一座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河心岛上的庙宇。镇国寺塔为四方形,在全国的古塔中仅有两座,另一座是西安大雁塔。
邗沟大王庙
邗沟大王庙
公元前486年,吴灭邗,吴王夫差筑邗城,在江淮大地上开挖了邗沟,想要屯兵于此,北上争霸天下。邗沟连接了长江与淮河,后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扬州城繁华的第一步。今天,北依邗沟路,南临古运河,邗沟大王庙伫立于此,可以去了解夫差的故事。
隋炀帝陵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登帝位前曾任9年扬州总管,在做皇帝的14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可以说隋炀帝对扬州的喜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隋炀帝东幸图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并不完全一致。他为使江南丰富的物资运往东京洛阳,相继开凿洛阳至淮阴的“通济渠”、洛阳至河北涿郡的“永济渠”、镇江至杭的“江南河”,加之夫差所凿邗沟,共计四段,全长五千里,沟通的是洛阳与江南。
隋炀帝去世后,曾多次下葬。2013年扬州市邗江发现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经过专家讨论认定,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这个夏天,不妨走进扬州城,行走运河两岸,读懂扬州的千年文脉兴衰变迁。
-END-
编辑|艺旅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Hash:a6685f31ce0de0bd463d43e1ccc2bb87316e40cc
声明:此文由 艺旅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