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这处神秘的磐石,是否就是千年佛塔遗址?

神秘的磐石

编者按:

上个月,杭州历史建筑平台刊发,超万人关注和讨论,为此平台和爆料人一直保持联系,并不断求证他提供的线索。爆料人二十多年来,围绕“隐秘的中轴线”,走访了杭州的角角落落,并对现存的遗址、实物进行考证,一步步印证吴越国时期风水布局的玄机。对于城北“拱宸寺”,相关历史记载很少,尚有一处佛塔,为此,作者应平台的邀请,再次前去考证。然而佛塔不在,只留下一处神秘的磐石。那么就听作者是怎么讲述这处佛塔的来历的。

我叫唐根发,男,家住杭州上城区东坡路劝业里,今年61岁,1998年前,工作单位在杭州纺织器材厂,是一名驾驶员,开“解放牌 ”大卡车。因为工作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经常去拱宸桥浙江麻纺厂附近拉货。

拱宸桥浙麻厂厂区老照片

浙麻厂1950年正式建厂,曾经是杭州“八大厂”之首。依据《浙麻志1949-1985》记载,那时,杭州拱宸桥一带有 800亩的前日本租借地。西濒京杭大运河,南接新开河(1980年左右河流枯竭) ,东临通城河(接上塘河),北界蚕花港,是一片荒地田野。第一任厂长翟翕武一看,四面环河,觉得是个好地方,还不用大面积征用老百姓的土地,厂址就定在这儿。

原浙江麻纺厂厂区内曾经有一座寺庙,从厂区面积看,是个大庙。1950当年新建麻纺厂,寺庙遗址遭到破坏,但尚有一些遗存,有二处佛塔塔基,还有一尊佛塔,比较完整,有塔基,有塔身,有塔刹。

现今古塔遗址所在地-定海园小区内

麻纺厂北大门附近,有个池塘。池塘不大,似圆似方,上下左右约40米。池塘里的水,发混,不清但不臭,有一些野生的小鱼游来游去。池塘的北面,有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池塘的东面,就有一尊佛塔。

佛塔,基本完好,直径约3米左右,高约10米左右(有三层楼这么高),塔身颜色,黄,塔檐虽然有点残缺,但基本完整。因为有灰尘污垢长年积累,分不清具体颜色。塔刹,为宝珠型,颜色好像是金色,颜色暗淡,尘埃覆盖,失去曾经的辉煌。塔基和塔身之间,有莲瓣一层,线道和线道之间,夹以莲珠。遗憾的是,没有《须弥座》。我依稀记得:佛塔旁边,政府部门立有一块石碑,上面有介绍,写着:该塔属于吴越王国文化遗产。

上个周末,因杭州历史建筑平台编辑关于“杭州中轴线 ”一说的的咨询,我再次到拱宸桥一带寻找当年的佛塔遗址,最终佛塔已经不在,只剩一个标志物,就在定海园小区西门附近的广场中间立有一块磐石 ,特别显眼,外形怪异,露天开口部分为八边形,中间凹槽有蓄水,保留佛塔八边形的构造。

据作者所述,此处石基即是当年佛塔遗址

从浙麻厂的关停,到厂区土地出让成为了居民区,几十年来,城市发展巨大,浙麻厂已经消失,过去偏远荒凉,现在人来人往。只可惜这座见证历史的佛塔已成过去。可惜啊!就好像杭州延安路上的《龙兴寺》,如果没有“经幢”的存在,还有哪个记得此处还有曾经辉煌无比的龙兴寺?!

延安路灯芯巷口的龙兴寺经幢遗址

征集见证人

时光如流,岁月变迁。一塔一故事,说不尽的杭州城事。作为一名老杭州人,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收集杭城变迁过程的一事一物。这座佛塔背后的历史已经很难在典故或者在档案中查询。今天,杭州历史建筑平台刊发作者的寻访故事,希望有更多知情人求证、补充完善佛塔的历史。如有相关重要线索,请发照片或者文字至平台。一旦采纳,定付稿酬。

延伸阅读:浙麻厂的往事

在拱宸桥以北的湖州街拐弯处,一片葱葱绿荫丛中,藏着一座灰瓦砖墙的古朴小楼,这里曾是杭州“八大厂”之首——浙江麻纺厂(简称浙麻)的所在地。

三道并条机(老照片)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兼杭州市军管会主任的谭震林即与上海军管会联系,将原中国麻厂的机器设备迁杭设厂。同时,在土建方面,经多处选址比较后确定在拱宸桥以北,京杭大运河东岸征地240亩,动工建厂。

细纱机(老照片)

1950年~1953年,三期工程相继完工,特别是第一期工程仅用10个月时间,创造了建厂速度的奇迹。到1953年年底,浙江麻纺厂职工人数达4526人,年工业总产值达4266万元,麻袋产量2359万条,麻布23万米,麻纱线281吨,完成利润总额1171万元,税金452万元,麻袋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此时的浙江麻纺厂厂区面积达数百亩,各类建筑几十幢,是拱墅地区的第一大厂,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黄麻纺织基地。

浙麻厂车间内的绞纱漂染工作场景(老照片)

浙麻厂车间内女工纺麻工作场景(老照片)

老浙麻码头(老照片)

当时,浙江麻纺厂附近的配套一应俱全,跟一个小城市差不多。杭州城里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想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去看浙江麻纺厂。”浙麻效益好,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在杭州城首屈一指的。当年在浙江麻纺厂上班绝对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好多年轻人都“子承父业”,成为第二代的“浙麻人”。

厂区内的建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原占地面积53.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杭州历史建筑——浙麻厂办公楼(摄于2017年)

初建时期的房屋仅剩下七幢,分别为办公楼一幢、医疗楼一幢、集体宿舍五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均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二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四坡屋顶,主入口设在南立面中央,外挑式门廊,大门上方的墙体刻有简单的浮雕。

内部格局中间为走廊,两侧为房间。这些建筑保存质量较好,形式具有典型的传统工业文化特征,不仅见证了浙麻的发展历史。

编辑:任黎

Hash:bdfc6c5618f0cc23e9f39b8753f7774d33cd440a

声明:此文由 杭州历史建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