⑪瑶里改编旧址

11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地

建筑名称: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旧址—程氏宗祠

年代:明代

建筑面积:865㎡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瑶里镇

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旧址位于皖赣交界的浮梁县瑶里镇,原为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背依狮山,面临瑶河,正对瑶岭。宗祠体量宏大,是一栋带庭院的三进硬山式砖木石混结构建筑,两侧有封火山墙。整个祠堂组群完整,由上、中、下三堂组成主轴线,并设有书塾、厨房、花厅等附属建筑。进深50米,面阔12米,占地865平方米。正门为四柱三间砖雕牌楼,镶嵌着众多砖雕、石雕,其中“喜鹊登枝”“鹤鹿争春”“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颇具特色。下堂戏台为活动式台板,号称“万年台”,上部有藻井,木构架饰彩绘精美。下中堂之间天井两侧单开间的回廊上层为包厢式阁楼,供人们看戏。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红军与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多个游击区。1935年,由于国民党的“清剿”,分布在皖浙赣边区的各游击队被迫离开原游击区,转移到休宁婺源交界的鄣公山。皖浙赣省委扩大会议成立了赣东北、皖赣、上皖浙、下皖浙和开(化)婺(源)休(宁)等5个特委, 建立了以鄣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蒋介石被迫调走“清剿” 南方红军游击队的主力部队,分散在皖浙赣边区各地的游击队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区域鄣公山集结。

9月22日,国民党以发表《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形式,宣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29日,项英、陈毅以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名义发表《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在南昌设立南方红军游击队接洽处,召集红军游击队下山。与此同时,皖赣特委也派人赴南昌寻找上级领导。陈毅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两次来到靠近鄣公山的景德镇瑶里,居住在“敬义堂”,领导红军改编。

陈毅在瑶里居住处——敬义堂

当时,皖浙赣边区大多数游击队干部和战士对改编工作不理解,对“国共合作”之说仍有疑虑。1937年11月下旬,陈毅在南昌听取皖赣特委副书记李步新和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江天辉汇报,又于12月初,经瑶里到达祁门舍会山。他在皖赣特委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陈毅的报告使广大指战员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抗日热情,为统一部队思想指明了方向。

根据陈毅的指示,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称“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1938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红军游击队改编时机已经成熟,应尽快下山改编。从便于扩军训练、交通给养,能尽快开赴抗日前线考虑,陈毅经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商洽,决定把靠近鄣公山的瑶里作为新四军改编地。红军游击队350余人从舍会山开到瑶里,驻扎在瑶河西岸的吴家祠堂、敬义堂、宏仁寺等处,准备接受改编。

抗战初期的陈毅

2月初,陈毅再次来到皖赣边区,抵达瑶里指导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与整训。他在瑶里召开各级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和关于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决定,宣布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

2月8日,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在瑶里程氏宗祠举行,一千余人与会。陈毅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全面分析国内政治形势。时任国民党军26师政治部主任的陈毅胞兄陈孟熙也受邀参加大会,兄弟二人用自身生动的事例说明“家人不和外人欺”,国共两党要殊途同归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的道理,号召每一个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投身拯救祖国的战斗中。广大军民备受鼓舞,积极为部队捐款捐物,踊跃加入新四军行列。2月10日,集中在瑶里参加改编的全体红军战士,以及当地许多群众,在程氏宗祠召开抗战誓师大会。附近群众蜂拥而至,杀猪慰问,为子弟兵饯行。

陈毅与兄长陈孟熙自瑶里返回南昌时合影

经过瑶里改编,皖浙赣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营长熊刚,政委杨汉生,下辖三个连。至此,这支在皖浙赣边区经过长期战争考验的队伍离开皖浙赣根据地,奔赴抗日战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战绩卓著,令日寇畏之如虎,立下不朽功勋。

瑶里改编纪念碑

瑶里改编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最重要的改编地之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改编实现了皖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的战略任务转变,推动了皖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旧址于198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瑶里改编旧址

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原为“敬义堂”,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地登仕郎——吴容光家的书斋。建筑系二重堂式砖木结构瓦房,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建筑风格朴素大方,装饰精美雅致,园中种植有一棵桂花树,寓意家中如有中举的世子,好似蟾宫折桂,鼓励子孙读书入仕,功成名就。

1937年至1938年陈毅在瑶里指导新四军改编工作时曾居住在此。他曾与胞兄陈孟熙同住一室,畅谈国共合作抗日。

1983年3月,旧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瑶里改编旧址革命历史陈列馆。

宏毅祠

宏毅祠是吴家祠堂的庭屋,建于清朝,为一栋三进两天井建筑,宽敞高大,矗立于高台之上,总面积529平方米。正门前有八级台阶,凹入式门廊,三开间。前端为板壁,古朴素雅,两侧五花山墙,顶覆青灰瓦。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1937年底至1938年初皖浙赣红军游击队下山,曾驻扎此地,接受陈毅同志指导改编为新四军。中共皖浙赣特委在此设立招兵处。旧址于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王采莹

Hash:c1583f8f1cbef671157e3e1a1bb33763112f4227

声明:此文由 江西风景独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