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新说》第4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穿越千年的城市记忆,邂逅深厚的历史底蕴;坚持永恒的文化自信,呈现时尚的下城魅力……娓娓道来,《武林新说》下城故事。本栏目由中共下城区委宣传部诚意出品。

04

《武林新说》第四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杭州市下城区,有一处历史建筑,流淌着百年的教育文脉,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它就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位于下城区凤起路238号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是一处清末民初建筑,1963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追溯学校的历史要从明朝开始,旧址是明、清两代时期的杭州府贡院,是浙江举行科举考试的唯一考场。1908年,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贡院旧址上建成,是当时浙江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1913年7月,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着时代变迁,成为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占地110亩,建筑面积41874平方米。建筑外墙为橙色,歇山式屋顶,上铺红洋板瓦,两侧各十间,中间分别有一楼梯。大楼北侧设有内廊,墙上开二十个拱形窗洞。楼房的东北面是亨颐园,园内有碑亭一座,里面陈列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碑刻。楼前草坪上,矗立着一块勒石,上刻“一师风潮”四字,记录着学校的光辉历史。“五四”运动时期,这里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20年爆发的“一师风潮”,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杭州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干部基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等重大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享有“北有京师学堂,南有浙江一师”的美誉,这里大师云集,是名家大师曾经驻足守望的驿站,是仁人志士、文化名流启航的港湾,是科技精英成长的摇篮。沈钧儒、经亨颐、马叙伦等先后担任过校长;

左起沈钧儒、经亨颐、马叙伦

鲁迅、李叔同、陈望道、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等都在这里任过教。潘天寿、丰子恺徐志摩、郁达夫、张抗抗等一大批名人,姜立夫、毛江森、徐匡迪、李兰娟等52位院士都曾在此就读。

上:潘天寿、徐志摩 下:丰子恺、郁达夫

2005年凤起路改造,杭高大门前的绿地上增添了一组雕塑:“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石刻横额,置于大门西侧;

东侧绿地上有沈钧儒、李叔同、鲁迅等雕像;花岗岩景石上镶嵌着杭高历史的铜蚀图片;绿地上还有镌刻着几十位院士姓名的花岗岩巨石。2017年末,地铁2号线完工后,又在校门西、南两则设置了双语“杭高校史”碑文和学校名人浮雕墙。这里已成为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为一身,融历史与现代为一体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区。作为浙江百年名校、"浙江省教育文化示范点""杭州国际旅游访问点"“杭州市重点涉外单位”的杭高,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学硕果累累,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并与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待参观访问超过1万人次。校内的“杭高校史陈列馆”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该馆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运用校园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颇具社会影响。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枝繁叶茂;如今的杭州高级中学在琅琅读书声中,延续了百年学府的文化命脉,依然生机盎然,在流光溢彩的时代画卷中开辟出崭新的教育诗篇。

来源:区文明办

编辑:小沈

Hash:c1ae99f2a30d861a79fa89b9d5b799122b906a7a

声明:此文由 下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