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陶桥村上河南卫视了!一村不足千人,家家金榜题名!

眼下,全国高校陆续迎来开学季。在漯河有一个声名远扬的“大学生村”---源汇区陶桥村,这个村全村991人走出了240多名大学生,家家“金榜题名”。每年此时,都是这个村的丰收季、欢乐季。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陶桥村看看,这个大家口中的“凤凰窝”到底有啥秘密?

陶桥村三面环水,南距驻马店西平县仅2公里,是源汇区距离漯河市区最远的村庄。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已经走出了241个大学生。

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党支部书记 陶文博

别看我们村很小,但是我村的大学生比较多,平均下来4个人中有1个大学生,40多个人种有1个硕士,70多个人能出一个博士,今年俺村又出了7个大学生。

申明意

努力学习,在本科的基础上,继续考研、读博。

陶永谦老人是陶桥村一位退休教师,他有2个儿子1个女儿,3个孩子1个博士,1个硕士,1个本科。

如今,大儿子陶光辉在中科院研究所工作,曾参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及航母的研制工作。提起这几个儿女,陶永谦满脸的骄傲。

漯河市源汇区陶桥村村民 陶永谦

对我这三个孩子的教育我是比较严格的,因为从小就灌输知识能改变命运,在学习方法中我始终坚持兴趣、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他们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读到硕士博士。

为何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却人才辈出,今年68岁的陶永谦老人给出了答案。

漯河市源汇区陶桥村村民 陶永谦

我们村的村民一二百年以来,走孔孟之道,我们村形成的一股风气是不比楼房比学生,不比轿车比希望,不比排场比教养,在这个偏僻的小村,村民培养孩子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这样一种习俗。

陶永谦说,陶桥村历史上就重视教育,很多农户都是诗书世家,这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挖掘该村大学生人才的优势,陶桥村专门建立了敬贤堂,把历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和在外成功人士分别做成英才榜和乡贤榜,陶桥村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也得益于走出去的这些人‘反哺’。

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党支部书记 陶文博

我们会加强对这些大学生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学、他们手里的资源,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好。

【小编有话说】不可否认,现在农村的很多地方,‘读书无用论’依然很盛行,‘辍学-打工-结婚-生育-再打工’仿佛是很多人眼中农家子弟无法摆脱的宿命。但在陶桥村,从来没有学生中途辍学。父母千方百计供孩子们读书,孩子们也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学成归来,他们又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给“崇文重教”的陶桥村点赞,也给为了改变自己和村子命运努力拼搏的学子们点赞,希望你们努力掌握知识本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河南卫视、广电一号线

Hash:c043cfc4e47aebce00425f3f6ea51c9d4142ab07

声明:此文由 漯河贴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