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皋内城河以前叫什么吗?

正文共: 850字 1图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城河

内城河原名玉带河、市河。

古运盐河自西北流至古旧河巷南折而向东,至玉带桥西侧向南,过钱家桥至王家湾折而向东。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知县胡昂浚治运盐河及西南秀水港支流,并由藕花池折而向北浚通至钱家桥,连接古运盐河,成矩形环河,形似环绕县衙的玉带,因名玉带河。

嘉靖年间,扩筑新城,外凿濠河,改称市河,又名内城河。

明万历年间,浚学宫东部分,经迎春桥达东水关。东、南、西三面,清代曾多次疏浚,可行小船。

民国3年(1914年)及民国17年两次捞浅。县署以北一段因居民倾倒垃圾,日渐淤塞,日渐淤塞,至清代后期贾家桥至关帝庙一带,已成为平地,民舍栉比。

民国19年,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建设局将东起泰平桥、西迄沙家红桥一段填平,改为中山路(今新生路)。至此,迎春桥、闸桥、益人桥、雁桥、丰乐桥沿河皆建有民房,河身窄隘,流水污浊,不再行船。

1955年、1958年,内城河两度捞浅。

1960年冬,如城人民公社成立疏浚市河民兵团,拆除沿河房屋,将狭隘之处拓宽、捞浅,历时两月,共挖土6万余立方米。

1961年,北水关处建幸福河闸,安装20千瓦水泵,抽水、放水,并于市河两岸植树绿化。

1983年12月,具政府成立内城河硫浚工程指挥部,历时12天,挖土21.25万立方米,实支费用11.78万元。疏浚后,河底宽2米,高程1.5米,坡比1:3,2.5米以上1:2。同时,城河与通扬河汇合处建排灌站,1984年10月竣工。

至1998年年底,内城河东起东水关,北迄北水关,总长2381米。最宽处为洋池,33米;最狭处在文德桥东,10米;一般为15-20米。

2001年8月,市委、市政府开始组织内外城河整治工程,内城河两岸用石块驳坡,由益人桥向西、文德桥向东改用一级坡。拆除重建冒家桥、益人桥、丰乐桥、雁桥,修复众善桥

2002年,开始进行后续工程,加固钱家桥、育贤桥,实施如皋师范至如皋师范附属小学沿线内城河治理工程。此后,又全面实施内城河亮化工程。

来源:《如皋市志》

Hash:293b20e6832b4c209a628d261486d75783019ced

声明:此文由 如皋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