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望话海塘·体育文化篇——杭州体育的起源,清末民初的文化碰撞

杭州的体育文化发展时日不长,仅近代百余年。中国近代历史上短短几十年的民国却将杭州的体育文化发展的极为迅速。历史为一面铜镜,以史为鉴以知兴替。

清末战乱的背景之下,西方文化的传授大都来自于传教士

离杭州不远的宁波城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因此杭州的近代化进程受到西方深远的影响。杭州近代学校也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创办。

清朝末年,清政府逐步开始兴办教育类产业,近代的西学东渐,便是全国升腾起学习的热潮。

1897年求是书院开办之初即聘日本人富长德藏教体操,并开始有了体操课,拉开了杭州学校设体育课的序幕。

求是书院俨然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线

沿海城市宁波温州相继开埠,学堂演化成书院,书院进化成学校,洋务学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课程模式,为西方体育的引进提供了思想准备。杭州近代体育教学逐渐成形。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杭州蕙兰中学设体操课,并且在1903年按照《奏定学堂章程》在高等小学堂以上设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课。即为杭州体育文化的雏形,更是近代体育的先行者。

清末,《奏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学堂开设加入体操课

在当时保国强种的社会潮流之下,社会各界均认为中国人武力孱弱,唯有强身健体,发展武备才是上策。学校的体育课源于清末维新派的尚力思想,主张军国民主义。《癸卯学制》中规定“体操科”为授课内容。

民国成立之初,仍然保留了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初期的壬戌学制要求中小学体操课改成体育课,田径和球类项目与体操一道出现于学校体育课程之中。至此,杭州的体育教育进入了双轨制时代。

民国初期新办学堂必开兵式体操课

传统的教育制度已然不能满足培养所需人才的要求,教会办学丰富了学校体制内容。教会学校不同于中国传统学校的其中一点就是兴办体育。教会创办的蕙兰中学与之江大学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之江大学、蕙兰中学都在校内建起篮球场,以满足篮球运动竞赛与推广的需要。排球运动在之江大学、蕙兰中学和弘道中学也相继开展。辛亥革命之后足球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外籍人员先后在之江大学和蕙兰中学教授足球。

蕙兰中学旧址

民国初期,正值奥林匹克竞技体育由欧洲传入我国,项目主要为田径与各种球类竞赛,大部分项目主要在学校开展。杭州学校体育兴起便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带动杭州体育文化的发展。

清末是杭州体育的启蒙,民国是杭州近代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杭州现在一些百年学校体育的发展仍能从民国追寻足迹。

如今的校园体育文化饱含着奋进拼搏的精神

各具特色、符合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仍是当今学校体育发展要求的主流,中小学的课程多样性,高等学校的场地设施保障与校内外各种竞赛,层层相扣,体现了杭州体育文化的教学阶段性与层次性,值得现今学校和体育中心去借鉴和学习。

Hash:1007f988f9bc6b6348ea4a2d59e7e0ee2725a43f

声明:此文由 钱城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