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人记忆中的茧站、电影院又“回来”了!还有“十八窑”即将重现!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余杭的颜值正在不断提升。不仅是改变了眼前的美,更是让记忆里的“乡愁”和“情怀”不断在余杭人心里蔓延。

苕溪小镇文旅街区的茧站正式对外开放,

原来茧站收茧、煮茧等过程,

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瓶窑电影院也建设完成,

将成为电影下乡下村定点播放点。

桑蚕生产,在60、70年代盛极一时,可谓家家养蚕、户户种桑。重新开门后的茧站,尽可能还原了历史旧貌,复原了原来茧站收茧、煮茧等过程。

▲电影院里,老底子的售票处、老底子的放映机、老底子的故事片,让人一秒穿越回那个排队买票,伸长脖子等待的年代。

苕溪小镇另外两大板块,

窑山公园、非遗展览馆也将在近期完工!

窑山公园:重现“十八窑”

窑山原本有18口窑,18座井和18条弄堂,兴于唐朝,盛于南宋,衰于明清,这是瓶窑人口口相传却未被印证的历史。

窑山公园动工后,在公园东入口意外发现了若干破损陶片,经过考古发掘,确定为南宋窑址。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龙窑窑炉三条,砖砌挡墙一道,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均保存完好。层层累积的窑片印证了瓶窑曾经盛极一时的烧窑历史,更佐证了关于瓶窑曾经制陶盛行、烧窑得名的传说。

龙窑窑炉被就地清理保护,上建回廊,让南宋遗迹与现代公园共处,努力打造一个有历史、有底蕴、有记忆、有温度的综合性山体公园。

▲窑山公园窑址廊架

窑山公园东至大桥北路,西至窑山北路,北至小窑北路,南至里窑街,占地面积约12万平米。改造共涉及新建与改造提升建筑约8000㎡,景观绿化提升约10万平方米,硬质游憩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一处。

开放后游客可以循着栈道拾级而上,感受南宋遗存的历史风貌,体验山体公园的自然环境,沉浸苕溪小镇独特的记忆,远眺苕溪与老城不同角度的美景

文化小城镇的灵魂,也是小城镇的活力之源。”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也为了打造瓶窑独有的记忆,非遗展览馆应运而生。

非遗展览馆由老底子的工人俱乐部与10幢新建建筑组成,总面积约8000㎡。其中4幢用于展示余杭纸伞(省级)、风筝制作(市级)、良渚玉雕(区级)与瓶窑陶艺(镇级)等非遗文化,1幢用于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其余的6幢将以文化结合产业,培育孵化出瓶窑的文创基地。建成后,本地非遗传承人将进馆入驻,油纸伞、玉雕、风筝、陶艺等非遗技艺将展现在游客眼前,让非遗文化从照片、书本中走出来。

中部这片兼具美丽与智慧的沃土,

内容支持/区交通集团

编辑/言卿、一聪

Hash:bc02aea492d188c44c70044e14c69d88ece6a6df

声明:此文由 余杭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