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人,你可还曾记得儿时萧山这些老画面?老城厢,旧曾谙……

城厢,小编生于斯,长于斯。

家乡面貌丕变,纷呈迭兴。

西山、越王城山、湘湖,或不复当年,或回黄转绿;

市心桥头、东门头、西门,往来聚散,几多兴衰流转。

就按儿时记忆,借助朱老《萧山旧事散记》,

来一场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混合的忆旧怀新吧。

西

西山,相信大多数萧山人都很熟悉。“萧然山下县”,萧山的县名就源于此山。

山顶有一座梅雨亭,过去亭周围广植梅花,萧然八景中的“西山梅雨”即出此。北麓有古刹隆兴寺,隆兴寺西又有宋代净土寺。山中金泉井、白龟井终年不枯

老萧山人眼里,西山的界限是指从最东北山尾到史籍记载的净土山为止。再往西南延伸即称市燕山,向西南向东北连绵近10里。而西山从现在的初阳亭到净土山巅大约二三里。

旧时城区的市心桥头是最繁华的地段。

小编的第一个家就在这边。

记忆中,西边有热闹的老街绣衣坊和工人文化宫(最早好像叫工农电影院)。小编爸爸小时候看电影很奢侈,一张票5分钱,没钱就捡废票拼凑,要么直接爬墙头逃票。一有新电影,那就不叫买票了,叫挤票,得从人头上爬进到窗口买票。

东边是老街明月坊和文化路,有萧山剧院、萧山图书馆、萧山中学、人民会堂;北面是湘湖浴室,到了夏天这里就成了湘湖冷饮店,旁边是朝阳百货商店,对面是湘湖饭店、五交化商店、湘湖照相馆;南面有城厢饭店、新百货公司、城厢医院、城厢镇委。

原县委以东是大操场,是最具人气的地方,示威游行、运动会都会在那边举行,日常是人们健身玩耍的场所。1995年改建成为新世纪广场

老电影院是80年代萧山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电影院,这里也曾是萧山人的恋爱圣地。几场电影下来,对象就搞定了。如今,电影院让位杭州地铁,这里是杭州地铁2号线——人民路站。

市心路是萧山城区的第一条柏油路,50多年前,老一辈萧山人靠着肩挑、人抬,成就了萧山的市心路,如今,市心路改造一新,又有了新的面貌。

西

陶唐弄到西桥一带的菜市是西门菜场的前身。3米左右宽的路上,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

在西门菜场隔壁,七层高的贸易大楼,一时成为县城最高建筑。90年代,江南大厦、购物中心、百货大厦、贸易大楼,堪称城厢四大商业巨头。现在的商业新区北迁,是另一派繁华景象。

“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作为大运河一部分的浙东运河就在萧山境内,绵延20公里。它又称西兴运河、萧绍运河、官河。

桥,是留在萧山城河上的古老韵味。

永兴桥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永兴桥原先的名字称“西桥”。

市心侨

始建于南宋,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繁华、热闹的中心地带。

仓桥

仓桥,又名丰济桥。时尚女装街,昭示仓桥的另一种繁华。

梦笔桥

建于南朝齐建元二年,历代屡经修葺,现为清代建筑。过桥向北,便是远近闻名的江寺了。

惠济

又称竹林寺桥,据说,此桥是用僧人化缘得来的善款建造而成。

东旸桥

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六年,清乾隆二十年重修。在石桥的台阶上,有纵向铺就的两条石道。

江寺,北宋时,以寺额、阁文、壁画“三绝”著名,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上世纪50年代初改作“萧山县人民会堂”,至80年代才得以拆堂复寺。江寺后的江寺公园,相是老城区的“中央公园”.

如今江寺的匾额是清代咸丰年间重建后,由会稽书法家陶浚宣所书。

位于城厢街道体育路的祇园寺,东晋时期,原为隐士许询的宅邸,后按钟楼式样重修鼓楼和建造碑廊,重修藏经阁、僧房、西厢房。整体布局保存完整,是萧山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友情提示:祇园寺已经不对外开放

东门头的市面不及西门繁华,但东门头的商店也不比市心桥、西桥一带少。后来,随着老街的改建,以育才路为主要商业街道的东门也成为了老城区的繁华之地。

东门上街,1995年的东门板桥头。

找到“东门上街”老照片的时候,小编特别激动,因为儿时常在这边跑,入口的第一家小店“骗”了我多少零花钱啊!

麻麻曾经在东门上街里面的工厂上班。那个厂很神奇,一会儿是豆制品厂,一会儿是糖果厂,一会儿是味精厂,一会儿又成了棒冰厂……所以,小编从小就对各种“古老”的生产流程熟稔于心。

萧山城区两所最老的小学——人民路小学和体育路小学合并为湘师实验小学,迁至位于西河路的新校区。湘师实验小学的启用,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争创名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体育路小学 人民路小学

湘师实验小学是在原湘湖师范学校校址上改建

朝晖初中,历史可追溯到抗战时期,1946年始名为萧山县国立小学。1978年起正式成为单设初中并定为现名。原校园坐落在萧山区城厢街道南药弄,是萧山南街城隍庙旧址。2004年8月搬迁新址。

萧山中学,首批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创建于1938年春,前身为“萧山县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1954年,更名为“萧山县第一初中”,1956年,学校增设高中班,定名为“浙江省萧山中学”。

“杭二棉”于1958年筹建,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是全省少有的万人大厂之一。当时萧山城区每四、五户人家就有一户是 “杭二棉人”。这是一份属于爸爸妈妈们的共同记忆!

杭发厂,旁边还是田地。

虽然萧山原工业区中,两家国营大厂原址用地已昨日沧海化今日桑田,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业化的踪迹都被抹去,“工人路”、“萧棉路”、“二棉路”这些道路和老小区的名字仍然珍存了过去风光的痕迹。现在该区域已经属于北干街道。

在萧山80后的心里,少儿公园是他们童年多彩岁月里最难忘的记忆。水泥蘑菇门、小白兔塑像、童话城堡、歼-5战斗机、红白蓝三色的小火车……这些游乐设施与现在的各种游戏项目相比,显得简单而动感不足,但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却是非常时髦。

现在的新少儿公在金沙滩了,三面环水,以水、沙为特色,迁建后占地面积约226亩,分为无动力活动区、金沙戏水、汽车城和花果城四个主要活动区块。成为了现代化的高级乐园。

我们的记忆里有曾经的美

现在生活在和谐融洽的新城

真是棒棒哒!

为家乡点ZAN!

来源:萧山日报、参考《萧山旧事散记》朱淼水著、网络收集、私家记忆、如有误,欢迎指正

编辑:萧山之窗 申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人才求职信息!

Hash:22947ce0dfd2bff6719a3d63849f904c3e2e5adf

声明:此文由 萧山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