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身边的名胜古迹 | 吴越瑰宝·西湖南山三大摩崖石窟造像群

杭州辉煌的佛教历史是从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开始。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军阀割据、战火不熄的动乱年代,但其统治者钱镠及其后继者都秉承“奉佛顺天, 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吴越钱氏几代国王,都笃信佛教,热衷于弘扬佛法,在其统治区域广建寺宇梵塔。杭州作为国都,当时在建和扩建的寺院有两百多座,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超过杭州历史上所有朝代。吴越国寺塔之多,僧众之广布,为南方诸国之首,因此有着“东南佛国”之美誉。

“东南佛国”画作

随着吴越国佛教的蓬勃发展,佛教造像得以大规模兴建,当时西湖周边的山岩洞窟中都开凿了大量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主要分布在西湖南山石窟群和飞来峰石窟群,南山石窟群位于群山环绕的西湖西南线一带,多为钱氏家族出资建造。飞来峰石窟群则位于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多为平民百姓和中下级官吏出资开凿。因两者财力悬殊,前者造像相对体量较大,雕刻精美,且通常为庇护造像还在外侧建有寺庙;后者造像则体量相对较小,雕刻技术亦相对逊色。

从题材上看,明显可见当时净土宗、禅宗思想的影响,造像风格上袭晚唐,同时具有明显的江南特色。

由于其后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变迁,吴越国时期杭州地区的诸多佛像已圮废湮灭,现存于西湖周围众多的摩崖石窟,由天龙寺造像慈云岭造像、与烟霞洞造像共同组成了西湖南山造像。这三处造像被认为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代表,合称为西湖南山摩崖石窟造像。

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睹五代吴越时期遗存的这三处西湖南山石刻造像的风采。

玉皇山

天龙寺石窟造像

位于玉皇山上的天龙寺始建于唐代,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出资拓建,并雕凿佛像于寺后的崖壁上,古寺早已被毁,但建寺之初的三龛佛像保存了下来。现在的寺院是80年代依古时格局重建的,造像也经过了一定的修补缺损,在上面建了佛阁作为保护。

天龙寺造像山门

天龙寺造像有东、中、西三龛。中为主龛,位于最高处,一铺七尊。主尊为弥勒佛,端坐于须弥座上。两侧分别为无著、世亲、还有菩萨金刚力士,龛楣上浮雕二尊飞天,十分生动。西龛为无量佛,作全跏趺坐式,背后有火焰纹头光和身光。东龛为水月观音,宽颈挂璎珞,发髻高耸,脸形丰润

天龙寺造像中龛,主尊为弥勒

西龛无量佛

东龛水月观音

天龙寺造像有着鲜明的五代时期风格,承袭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艺术特征,圆熟洗炼,又颇具江南特色,是五代吴越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可惜佛像文革期间损毁严重,主龛和观音龛修补痕迹比较明显,现在能看到的,不清楚有多少是原貌,有多少是后补。

慈云岭石窟造像

慈云岭是玉皇山和凤凰山的一条分界岭。古时这里人迹罕至,吴越王钱镠为了贯通南北交通,在此劈山造路,使这条古道成为钱塘江北岸通往西湖最便捷的通道。慈云岭上有老玉皇宫,香火兴盛,往南两百米处是一座仿古院落,门匾上写着“吴越瑰宝”,入院可见石壁间有数尊石刻佛像,这里就是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山门

慈云岭造像(局部)

慈云岭造像是吴越国钱弘佐在创建资贤寺时所雕凿,现寺已不存,但岩壁造像保存完好,有大小两龛。主龛坐东朝西,龛内造像7尊,阿弥陀佛居中,左侧是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弥陀三尊”。两侧还有菩萨和天王各两尊。小龛坐北朝南,正中雕地藏王菩萨坐像,光头大耳,容貌端严。两侧侍立供养人,龛楣浮雕“六道轮回”。

慈云岭造像周围并无文字解说,只立一块“国保”碑,偶尔路过慈云岭的游客们进来后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其实慈云岭造像在西湖诸石窟造像中属于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石刻遗迹之一。造像局部虽有些损坏,但从身体其它部位,仍可看到唐代造像细腻准确,雄健奔放的特点。不论是安详肃穆的菩萨,还是体态雄伟的天王,在形态上都雍容大度,富有韵味,是江南地区罕见的保留有唐风的五代佛教造像。

慈云岭造像:主尊阿弥陀佛,

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慈云岭造像(局部)

慈云岭造像小龛:地藏王菩萨

满觉陇

烟霞洞石窟造像

西湖南山造像的第三处——烟霞洞造像,就坐落在南高峰和翁家山之间的烟霞岭上。与附近的水乐洞、石屋洞并称“烟霞三洞”。是西湖周围最古老的洞壑之一。烟霞名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此地满觉陇一带群山四合,钟灵毓秀,山间常弥漫着烟岚雾霭,形成奇幻的烟霞景致,故名。洞口有清代碑刻“烟霞此地多”。

烟霞洞造像外景,门口有清代题刻“烟霞此地多”

烟霞洞内的石窟造像绝大多是五代的作品,少数几尊成于宋、清。其中12尊石雕十六罗汉像,容相奇特,雕刻精湛。或盘膝禅坐,或脚下伏虎,或手执经卷,或双手结印,神态各异……相传后晋开运年间,有个叫弥洪的和尚在洞口结庵,那时洞内只有六尊罗汉像,后吴越王又命补刻,才凑齐十六尊罗汉。此洞中的罗汉也是发现时代最早的石刻十六罗汉造像之一。

烟霞洞十六罗汉造像(局部1)

烟霞洞十六罗汉造像(局部2)

烟霞洞十六罗汉造像(局部3)

烟霞三洞的最后一处——石屋洞,可以说是烟霞三洞里位置最好的,处于景点满陇桂雨”所在地。庭院内外沿满觉陇路两坡遍植桂花,是杭州人秋天赏桂的必来之处。石屋洞因为洞石极高、洞内宽敞如屋,故名“石屋洞”。并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

五代时,吴越国王在四周洞壁开凿了五百罗汉造像,小巧精致,排列有序。中凿释迦佛、诸菩萨像。石屋洞因此以摩崖石刻名声大振,成为历代文人雅士交游常往之处。遗憾的是,大量造像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后由当时的僧人修补过。文革时期进一步遭到摧残,原来的造像已经所剩无几,只有地势较高的几尊没有被殃及。如今能见到的大多是后人出资重修的佛像,已远不及原有的精美。石屋洞现在主要以夏季纳凉,秋季赏桂而受到本地人青睐。

石屋洞造像

石屋洞五百罗汉造像(局部)

好啦,关于五代吴越国时期的西湖南山三大石窟造像群,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天龙寺、慈云岭和烟霞洞去走一走,一睹这些珍贵石刻造像的真容哦。

来源:湖滨管理处

编辑:陈志华 范雨涵

Hash:2f00b93c00039a9e3015bfaa3f3f3c7678ce1385

声明:此文由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