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杭城腹地的这条古巷,没有长度宽度,却有深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初夏的早晨,小佬儿起个大早,赶上一趟不算拥挤的公交,来到杭城腹地。走街窜巷进入马市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拐角、一扇高大通透的飞檐高门,小营巷到了。

这条古巷虽然身处闹世,却远离钢筋混凝土的冰冷、掩映在繁华街道的背后,与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里住着的大都是老杭州人,老底子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厢是打着被子晒太阳,这头是家门口的家长里短。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巷子里,两边是清一色的乌瓦白墙,青石铺地的路面干净整洁,墙边巷尾的绿叶红花更是意外的点缀,如此幽静淡雅的氛围让人贪恋于其中。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巷子很短,长不过两三百米;巷子笔直,可以看到另一端的横切面;巷子也很窄,即使毗邻的街道拓宽了一次又一次,它却始终保持原来的模样。

但话说回来,既没宽度又没长度的小营巷可不是一条没有“深度”的小巷子!如果你不留意,其中的故事就只会是你匆匆脚步下的过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话说杭城的街巷路名中,如果带一个“营”字,就说明曾在这里驻扎过兵营,小营巷也是如此。

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和清军在杭城打过一个持久战,但久攻不下。骁勇善战的陈炳文因此被委以重任,只是略施小计,就碾压一切,最终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攻破了。

之后,在太平军占领杭城期间,陈炳文就在这里建了一座指挥部,商议战事、谋划策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座指挥部也就是传说中的听王府。从马市街拐进来,它就藏匿在小营巷的口子处,不大的墙门旁,竖着几块石碑,上面记录着曾经太平天国听王府的种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佬儿带着些许好奇走进墙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我颠覆了对王府的所有遐想,唯有油漆斑驳的红柱子和彰显不俗工艺的精致雕花还依稀可见王府曾经的模样。(哎~我可能来的是假王府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听王府终究成为了过去式,如今的这里住着几户人家,角落里错落有致地摆着一些盆栽,门梁上悬挂着几只鸟笼吗,清脆的鸟叫声在耳畔叽叽喳喳,空气中多了一份烟火气息。

小佬儿朝着四方天井下的屋檐呆呆地望,仿佛还能看到昔日的战旗朱缨,剑影刀光,而今,都化作了市井午后的慵懒:是轻摇的蒲扇,是呢喃的话语,是碗筷的叮当,是阳光下酣然的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佬儿还在感慨历史的变迁同时,脚步已经不自觉的走到了隔壁的墙门口,每当有人提起这里,当地居民的脸上都会展现出掩饰不住的骄傲。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52年春,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全国掀起了一场爱国卫生运动,杭城当然也是搞得轰轰烈烈的。

有一年,毛主席来到杭州,特地来小营巷随机抽查。虽说那时小营巷的房屋都比较破旧,但卫生环境可都是杠杠滴,每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因此,还得到了毛爷爷的高度赞扬。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此,小营巷爱国卫生的标杆就树立起来了,而毛爷爷曾经视察过的这一处也就成了“毛爷爷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每日敞开的大门送往着周遭的居民和前来瞻仰的游客,安静而低调地伫立在巷子中间,其中的故事却源远流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60年来,小营巷的“爱国卫生”接力长跑从未停过。

一直以来,它都可以算是巷子界的处女座,过分到只能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垃圾?不存在的 )

这不,前几日还迎来了新“盆友”,全国首个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在这里落户了,馆内的各种藏品就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历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往昔与今朝的历史交融又将翻开出新的篇章!

百米长的小巷,两三分钟的路程

走走停停,仿佛能走出一个世纪的赶脚

兜兜转转再回到最初的原点

坐在木板凳上歇歇脚

看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形色匆匆的路人

偶见几个老人缓缓走过,仿佛还能感受到时光的缩影

提醒着我,这里曾有着一段段佳话!

本文由「杭州佬儿」原创

转载请邮件我们授权发布

欢迎关注杭州本地生活平台:杭州佬儿

关注有福利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Hash:a82c079769ca1a85d4c07f4667048c5eaffcf506

声明:此文由 杭州佬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