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红色文旅

辛丑孟冬,暖日当空。 自灰汤至梅城,上长芷、二广高速,120公里许,1个半小时就到。

导航至安化一中,旋至三梅文旅。 小憩片刻,随袁总(新风),至清塘铺。 山道弯弯,一溪烟水,逶迤而上,至安化竹鑫茶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鑫荡漾着喜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走进茶叶生产车间,仿佛又听到了“千两茶踩号子”的歌声: “压起来呀 把杠抬呀! 重些压呀 慢些滚呀! 大杆压得好呀, 脚板稳住劲呀。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鑫茶叶的老板周鑫,祖辈是做贡茶的师傅。茶的品质好,有人一次订做了80支千两茶,也有人一次买过12支千两茶......醉人的茶香,好吃的饭菜。 此次同行的有50余人,禁不住很多人在此泼墨挥毫...... 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前辈也来了。“茶可治病何须药,水能生香不用花。”谭老前辈当众挥毫,对竹鑫赞美不已。

谭主席文集《桥》,是1991年在安化竹鑫茶业附近创作的,他对竹鑫这地方情有独钟。 1992年谭谈主席创作的《人生路弯弯》,我家珍藏了一本,我拜读了。谭谈前辈14岁开始做工,后在部队参军7年,其《山道弯弯》拍成了电影...... 竹鑫,山也好,水也好。 我们,来亦匆,去亦匆。 竹鑫中餐后,至梅城华天假日酒店。

下午,至安化一中参加此次活动启动仪式。 红色东华山,爱在川天界。 2021“乡村振兴宣传队”赴“东华山访古,川天界登高 重走青年毛泽东梅山研学、社会调查之路”文艺采风活动。 启动仪式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行程安排,我们80多人到了红色东华山。 东华山位居“沩山以西,雪峰以东。山高岭险,沟壑纵横,奇洞叠生,林木葱翠,奇山异水孕育了一方勤劳、善良、勇敢、坚毅的梅山人民。 百里梅山,以梅城为中枢; 十里梅城,又以东华山为锁钥。 观东华山,千年梅山文化,百年红色基因,便可大致了然于心......”

1917年 ,1925年,毛泽东2次来安化,都曾登临东华山...... 东华山下,有一座燕子桥,横跨伊溪。始建于宋熙宁年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建。 桥头”燕子桥”,由李作成上将题写。 桥联“岁月迁延塔驻魁星勘地出;风云际会桥蹲石燕待时飞”。“故址建新桥欣逢盛世;时贤兴善举光耀古城”。由李国祥、聂焱、梁大宏书撰。漫步燕子桥,我紧随谭谈前辈,并与之握手致意,笑曰沾沾文气...... 晚餐及住宿,都安排在华天。

孟冬笔会,楚地骚林。参加活动的文艺家们晚餐后在华天大厅赋诗作画,绘韵江山。 与我同来的朋友,家里临时有事,当晚,开车回家了。在长沙,我认识一个梅城的朋友。打他电话,正好在家,欣然来华天相会。 一进门,朋友笑着对我说:“1917年,毛泽东至梅城。听我祖辈说,毛主席喝过我祖辈的茶,赞不绝口,好茶,好茶。并送对联一幅:‘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据说,民国时期广州忠爱路“妙奇香”茶馆也有此对联。) 我这朋友,他祖辈以前在梅城开过茶馆 来去茶馆。 他大学毕业,回乡继承祖艺,专做黑茶。曾做客湖南卫视,解读安化黑茶...... 他乡遇故友,倍感欣慰。 朋友侃侃而谈: 梅山文化就是蚩尤文化...... 梅鋗对梅城贡献很大...... 陶澍、谢觉哉、毛泽东等来过梅城...... 李作成上将就是梅城人...... 谈至深夜,老朋友回家了,我也该睡了。

翌日,至文庙、武庙,参观青年毛泽东游学和社会调查史实陈列馆...... 1917年暑假,24岁的毛泽东,与萧子升一起,从长沙文运街储英园楚怡小学早起,渡湘江,过宁乡,至安化...... 毛泽东,高高的个子,短装布鞋,肩背雨伞、包袱,沿着溁湾镇、白若铺、夏铎铺宽阔的大路,到了宁乡县城、香山寺、白云寺、云山书院、何叔衡家、谢觉哉家、沩山密印寺...久泽坪...安化梅城......。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游学途中,毛泽东去拜访安化羊角乡夏黙庵先生。 夏先生出此上联,毛泽东信口对之。 惊讶之余,夏默庵先生当即送了8块银元给毛泽东...... 梅城文庙,至今还保留着毛泽东住过的房间...... 梅城武庙,谢觉哉1910年在此教国文和历史...... 谢觉哉住宁乡沙田兰馥冲,与何叔衡同乡。 “家乡好,室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脚,门前树大好遮阴,六月冷冰冰。 家乡好,吃得十分香。腊肉咸鱼煎豆腐,细茶甜酒嫩盐姜,插菜打清汤。 家乡好,何日整归鞭。革命成功容我懒,田园无恙仗妻贤,过个太平年。” 以上调寄《望江南》,是谢觉哉前辈写的。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这是谢觉哉前辈代毛泽东主席挽续范亭所作。 谢觉哉是“宁乡四髥”之一,“长征四老”之一,“延安五老”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与毛泽东私交甚密。

早几天,我到了何叔衡、谢觉哉故居,今天又梅城遇老乡,肃然起敬! 参观完文武庙及陈列馆,登临川天界。曲径通幽,高山仰止。川天界直通天界!它是千里芙蓉山的一座山峰。因山高路阻,为国家级贫困村! 2018年8月,纪红建大作家凭借《乡村国是》,斩获第七届鲁迅报告文学奖! 我在长沙聆听过纪红建大作家解说的《乡村国是》,倍受感动!真可惜,纪大作家没来川天界采访...... 在精准扶贫的暖心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爱心企业家魏平初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川天界23家贫困户114人与全村50多户170多名村民,全部搬进了梅城新居 福祥家园。

至川天界途中,正在修路,弃车爬行,人生如爬坡,一步步往前走。山高路远,走了近1个小时,空山不见人,鸟鸣山更幽,应该快到川天界了。同行的人说还有8公里,来回16公里。因时间关系,只好打道回梅城。下次有机会,再去。 返回途中,见肖君,曾在清塘铺与他同桌吃饭,相见如故。

在梅城鸿都大酒店中餐。 “伊水拖蓝,紫云返照。 铜钟滴水,梅岭寒泉”。 这首1917年8月毛泽东题安化梅城“北宝塔”的四言诗,就撰刻在大酒店一楼大厅。 中餐后,参观川天界村民搬迁至梅城的福祥家园。 树挪死,人挪活。山上的村民搬下来,住房条件好了。远离家乡,村民没土没地了,收入的来源主要靠打工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有些问题,还亟待解决...... 福祥家园参观后,坐益阳文联的采访专车至益阳火车站。原打算去陶澍故里、去安化县城看看,也只能下次去了。 快到火车站,看到了周立波故居。“南周北赵”,周立波前辈是大文豪,红色作家,下次专程参观。 在火车站,购买回宁乡火车票,到宁乡后,当晚打的回灰汤。 一路上收获满满,乐游梅城,不虚此行。 对袁总的邀请,深表感谢。 文/胡志华

图/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瞿顺利

编辑/龚杰

Hash:d7304e44a246b57b26112f951217acdb0a1d91e7

声明:此文由 县域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