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陵前剖腹的将军续范亭:自裁明志,惊警天下

82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26日下午5时,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后遇救未死。九一八”事变后,他专程找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蒋拒不纳谏,后又同于右任一起向国民党中央陈述抗日救国大计,仍“毫无补益。”于是12月26日在总理陵前悲愤自裁。

1935年初冬的一天清晨,位于南京市郊外的中山陵,寒风凛冽雪纷飞。气氛和往常一样肃穆宁静,苍松翠柏夹峙的山路上,出现了一位戎装整齐、愁眉紧锁的军人。只见他神色凝重地来到登上峰顶,眺望远方,高声朗诵起诗句: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续范亭

他来到孙总理灵堂前,久久徘徊。诵读了《总理遗嘱》碑铭,神情严肃地默默悼念。吟罢,剖腹前写的绝命诗《哭陵》,转身退了出来。忽然,他放声痛哭,快速解开衣襟,从怀中抽出佩剑,猛力向自己的腹部直刺进去。顿时血如泉涌,身上皮开肉绽、鲜血飞溅!令身旁的在好友刘奠基措手不及,游客和灵堂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作为当时国民党左派势力杰出代表人物,“九一八”事变后,祖国大好河山相继论于日手,国民党当局置国难于不顾,屈辱退让,镇压学生运动,续范亭为此痛心不已。愤于国民党政府实行“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策,他专程找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蒋拒不纳谏,后又同于右任一起向国民党中央陈述抗日救国大计,仍“毫无补益”。此次续范亭是来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大”的,会议期间,他因自己呼吁抗日的建议不被采纳,爱国心切,救国无门,更兼目睹了当时政府的种种屈辱退让行径,心情极度郁闷悲愤,于是下决心“自裁明志,惊警天下”。续范亭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以死来唤醒国人抗日。这位震惊中华、用自杀方式抗议政府“不抵抗”的军官,就是时任西北军参谋长的续范亭。

将军出事后,幸亏在守陵卫士和几位中外游客的全力救助下,送至中央陆军医院抢救。因救治及时,保全了生命,但毕竟伤势严重,为日后英年早逝埋下了隐患。当时,现场救护人员在他衣袋里发现血迹斑斑的《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祭总理文》一纸。文内痛心疾首地写道:“呜呼痛哉!民气将尽,国已不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上焉者犹自私自利,下焉者犹醉生梦死,只知个人利害,而不顾国家之存亡;至今寇已深入,汉奸遍地,惨杀我青年,摧毁我民气,势已不可再忍,再忍则唯有一致投敌,岂不为天下笑?耻莫甚矣”。“人心不死,四万万人不能俱尽也!为民族争人格,为世界打不平,全在此举”。“今日陵国之血聊当秦庭之泪”。

消息传出,一时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报刊誉为“热血大丈夫”、“中华好男儿”,国人无不深受感动。

他的壮举实属罕见,有力地揭露和抗议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而且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遇救后侥幸活下来继续为抗日奔走,在疗养中得知阎锡山与日寇暗中勾结,愤然写下被毛主席称作“檄文式的奇文”的《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策划者》、《三年不言之言》等许多战斗檄文。多次在公开场合称:“惟有中共才是中国之未来,余向往之”。他在《告民众书》中说:“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此举一时震动全国,影响巨大,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亲切慰问,对全面抗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用“剖腹自杀”方式来表达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愤怒和抗议的,大概只有续范亭一人。他还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特有的身份和影响,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为巩固和发展革命大好形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另一首《绝命诗》便是为了民族、国家、正义、尊严、福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最准确的诠释:

三岛切腹士,东海大和魂。悲壮牺牲者,不出王侯门。

宇宙谁为贵?大地我独尊!无畏精神在,身死国犹存。

续范亭文武兼备,尤其擅长传统诗词,作品格调豪迈激越,有岳武穆、陆放翁之遗风。如七绝《函谷关》:破车羸马出函关,日暮苍茫远近山。飒飒西风吹逝水,入秦战士愧生还。续范亭也善工联语,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著名爱国将领,卢沟桥事变后任国民党第二战区高级参谋。他不但是操戈的武将,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一个由爱国志士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典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原平人的骄傲。1944年7月邹韬奋去世,续范亭撰挽邹韬奋先生:法西主义对头,鞠躬尽瘁,韬奋毕生五十岁;革命文化旗手,誓死不屈,鲁迅而后第一人。由此可见一斑。

蒋介石竞选民国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介”,在这里是量词,当“块”讲。“介石”既嵌了蒋的名字,又和上联中的“孤蛙”相对。蒋介石又叫蒋中正。联里嵌上了“介石”、“中正”,是在写蒋介石就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却狂妄自大,十分可笑;又象是茅坑里的一块石头,又臭又硬,顽固不化!

延安,续范亭多次同毛泽东交谈,视毛为良师益友。并写了一首歌颂诗: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此诗也被毛泽东当作自警的“座右铭”。毛主席与续范亭将军同为癸巳年生人,且交往密切,感情甚笃。续范亭敬重毛主席,主席也欣赏续将军,中央档案馆至今保存着毛主席在延安时写给续的14封信函手稿,封封情真意切。1947年9月12日去世,续将军带着对中华民族解放必胜的信念,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主席亲临现场悼念,事前谢觉哉捉笔代毛泽东拟挽联:为民族翻身,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眼睛亮得很,骨头硬得很,典型顿失,人尽含悲。临用时毛泽东大笔一挥,作了些修改,使挽联显得更为工整,含蕴更丰,意境更远,更富于艺术性。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上联颂扬续将军在为争取民族解放、阶级翻身革命事业中所作的贡献。“胡”:何。“遽”:骤然。西安事变时,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后又在解放区历任要职,功勋卓著。下联赞誉他像云水一样纯洁的胸怀和松柏一样的品质气节。联文对在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革命队伍中失去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典型人物感到无限的悲恸。

“西安事变”与续范亭有着很大的关联。张学良、杨虎城和续范亭交情甚深,他在医院治疗三个月期间,赠杨虎城将军的诗中表示了“不怕死,不怕痛,不怕辛苦不怕穷,养成一身大无畏,誓与倭寇决雌雄”的豪迈气概。杨虎城曾来电告慰:“惊耗传来,悲痛无似。国势若此,吾侪真不愿偷生斯世矣。然念新亭对泣诸君,岂可畏死,含辱忍受,终支偏安之局。我国现势虽危,究胜东晋。尽我心力,徐图挽回,自有出头之日。万望吾兄为国珍摄,保存有用之身,以谋尽其所未足,是为切盼。”

吴玉章挽续范亭联:取义孙陵,悲愤填膺因救国;建功晋北,山河变色在新天。上联写续将军“剖腹自杀以谢天下”之事,下联写续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山西所做出的贡献。9月13日,中共中央从延安发电追认续范亭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评价“以此引为本党的光荣”。

贺龙、李井泉挽续范亭联:十载共艰辛,方幸大业垂成,胜利在望,何期一病竟千古;三军齐痛哭,誓将美帝驱逐,蒋贼歼灭,清平六合告重泉。19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他与毛泽东和延安“五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诗词往来,故有上联“十载共艰辛”之说。

转摘自邢同科主编的《续范亭纪念册》朱德、刘少奇赞续范亭词:“……先生一生奔走革命,与蒋贼卖国集团坚决斗争,誓不妥协。近十年来,先生在解放区坚持抗战,力主民主,对国家人民建树尤多。正当人民大军大举反攻,全国新民主主义胜利在望之时,先生遽尔仙逝,更倍增我等悼念。望全解放区军民,继先生遗志,英勇奋斗,歼灭蒋贼,建立民主和平之新中国,以慰先生英灵”。

叶剑英同志1941年赠续范亭同志的诗:“孙陵碧血长青苔,阿斗昏庸事可哀。剩有残躯辨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人民日报》1947年10月5日第4版刋董必武挽续范亭诗有曰:“代郡多豪杰,先生更出群。怀才能拨乱,许国已忘身。血迹陵园地,勋明日月新。遗书有深意,易箦亦归真。”由爱国主义走向追求共产主义,从旧式军人转变为紧跟时代潮流勇进的革命斗士整个途程中,顽强不屈、百折不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赤胆忠心、奋斗终生,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辛亥革命元老,被社会各界赞为“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的一生,具有浓厚传奇色彩。他在临终前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遗书,提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1947年9月13日,续范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 民族魂:郝梦龄上将的战地遗书

♦ 是谁逼死的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

♦ 外国军事专家如何看抗日游击战?

回复关键词“ 抗日03”,获取以上文章!

Hash:9e5ca0a1c054db710c9bd25ba28f205aa083a23e

声明:此文由 非常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