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河道》‖ 这样的中河,你玩过吗?
中河
中河南起于钱塘江边闸口小桥,沿复兴街南侧东流至美政桥,穿复兴街沿北侧东流至南星桥,沿中河路一直北行,穿越市区至体育场路梅登高桥北田家桥(现水星阁小区)折向东流,沿新横河过新坝入东河,全长10.2公里。
今之中河,为古时龙山河、盐桥河、新横河三河河段的全称。据文献记载,中河开凿于唐代。宋时候潮门、登平坊以南称龙山河,以北称盐桥河。清时合并称中河。清光绪五年(1879),在其北端又开新横河,和东河沟通。昔时,中河南端通钱塘江,于龙山闸(闸口在白塔岭附近)引江水北流,补济城内诸河。20世纪50年代初,龙山闸虽废,但船只尚能在闸口小桥东南侧翻坝入河,故昔时中河有南起龙山闸之说。而后闸口小桥以南至龙山闸,因淤塞而改为管(渠)道至江边,并设调控闸门一座。1996年复兴街改造时,此地建双向泵一座,既能汲钱塘江之水补充城内河,又可防止内河洪涝。
中河地处杭城中部,南接钱塘江,北连大运河。在民国以前,它不仅承担了市区排水泄洪功能,还是杭城一条繁忙、兴旺的河道,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河道上穿梭而行,既有豪华的官船,也有小巧的民船。船上有从钱塘江上游转运来的山货土产,也有运河两岸平原上出产的各种农产品,人们在船埠边交易装运,一片繁忙景象。
古桥
中河上共有桥梁28座,是杭州桥梁分布最多的河道之一,是一座
活生生的“桥梁博物馆”。
•六部桥
中河六部桥,始建于宋,单孔石拱桥,东通六部桥直街。桥长13.6米,宽5.9米。元时称通惠桥,明代称锦云桥,清代复称六部桥。
六部桥横跨中河,因南宋时朝廷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就位于桥西而得名。这座宽不足6米、长约4丈的石拱小桥,当年曾经承载过南宋“国家六部委”众多官员的脚步。 南宋大内的地形图上,清晰地标着这座桥的名字。
为便于外使来朝,桥东设有“都亭驿”,是专门接待北使之所。凡北方来的使者,先在此驿站中安顿,然后才得以入宫觐见,故此桥又名“都亭驿桥”。那些刚刚来杭的外地人,站在六部桥上,就能感受到杭州的繁华与威仪。
•通江桥
桥,清称通江桥。
该桥为石拱桥,桥长27.2米,宽7.4米。宋时,桥东有都茶场、杂买务、榷货务、雄武营、太医局,北为怀信坊、裕民坊等。明代在其东有镇东楼。
据《宋史》载,南宋淳熙二年(1175),通江桥置板闸,遇城市中河水浅涸,启板纳潮,即下板固水势,不得通舟。若河水不泛,即收板闸,让舟楫往还方便。这可能是通江桥一名的由来。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杭州鼓楼古代为滨海敌楼,位于吴山东麓,始建于南朝。曾名曰:“新城戍”、“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现在鼓楼遗址系隋废郡置州、杭州定名之初最早的州台所在地,至今有 1400多年历史。千百年间,鼓楼屡建屡毁。每次重建之后,都留下碑文,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明代徐渭撰写的《镇海楼记》。文革期间,鼓楼被彻底拆毁。
重建的鼓楼按明代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城墙为复制原城墙,墙体为清水墙。鼓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由洛阳民间工艺大师制作的一面直径达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径为1米的小鼓,重达2.1吨的“四季平安”钟和长11.8米、高2.2米的东阳木雕《清明上河图》等宝物。
南宋美食街
杭州南宋御街南起万松岭路口,北至十五奎巷的约1400米中山南路段是美食夜市集散中心,大家习惯称之为南宋御街美食街,享受美食一定不能错过。晚上六、七点左右,南宋御街立即变得热闹起来,各地美食摊位一个接一个,此地摇身一变成了吃货的天堂。一路上的美食街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如今,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美食汇聚到了美食街,也成了杭州符号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沿着中山南路一直往南走,到了和中河路的交汇处,就能看到横跨在中河上的凤山水城门。凤山水城门北面,藏青色的石砖古朴、有年代感。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用栅栏围了起来,只剩下了中间拱形的一段,顶部还是城墙的形状。转到南面,就看到了刻在拱门上方的“凤山水门”四个字。城门靠近中山南路这边的断头处,有2.2米高的浮雕墙将其围一个圈。浮雕分婚嫁、市井、码头、笔绘四个部分,讲的都是城门边的生活。
(内容来源:《玩•河道》)
Hash:5e231f31f663f169f5bc483c81de63d214e6305d
声明:此文由 杭州河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