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航运的“摆渡人”
从原始的沼泽水沟,到如今的阡陌河流;从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到如今的万吨货轮。上下8000年的航运发展历史,见证了萧山航运的兴盛,滚滚江河,讲述着萧山水运的故事。
变迁——纵横交错的水路,航区里程达到796.83公里 8000年前,萧山的原始人已经划着独木舟在跨湖桥、下孙这片濒临滨海的沼泽之地活动,载客运货,繁衍生息。8000年后,随着西江塘、北海塘的修筑、萧绍运河的开挖,萧山形成了如今南部、中部、沙地这样三个自然区域,萧山的航道也形成了钱塘江水系、萧绍内河水系和沙地航道这三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水运网。
浙江第一大川:钱塘江
“郡人以地界于钱塘县,遂名钱塘江”。《山海经》内,钱塘县就是如今的杭州,是吴越文化发源地之一。钱塘江,全长605公里,自富阳长岭头水面入萧境,经闻堰、钱塘江大桥、钱江码头、七甲渡等站注入杭州湾。
滔滔江水东流去,钱塘自古出繁华。钱塘江,养育了江边的萧山。钱塘江的穿行流淌让整座城市变得开放贯通。汩汩江水,悠悠钱塘,在这里有土地的滋养,也有文化的发祥。在这里,萧山乘着八千年的独木舟,穿越重重历史,以“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精神,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繁忙的杭甬运河
公元290年,贺循开挖萧绍运河,全长92里。后又延伸,形成了西起钱塘江、东到宁波入海口的完整运河,史称浙东运河,现称杭甬运河。
21世纪初,杭甬运河被国家规划建设列入全国内河“一纵二横二网”及长江三角洲航道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横贯杭州、绍兴、宁波三大浙江经济最发达区域的航道,是浙东省东部宁绍平原上水运货物集疏运唯一的主干航道,全长239公里。2003年,杭甬运河杭州段改造工程开工,历时三年,改造工程竣工通航。全线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建设,滚滚江水,穿境而过。它的通航,西连京杭大运河,东接宁波镇海北仑港,沟通了长江、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及甬江等各大水系。
改造后,500吨级船舶可直接进入萧山内河,工业园区的进口物资、设备,从山东、江苏、上海、宁波-舟山港运来的煤炭、钢材和化工原料以及出口成品均可通过水路直达。建成后的杭甬运河不仅起到了缓解陆上交通运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开发和精心点缀,她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和景观效应,沿岸绿化和湛蓝的湖水相映成趣,一桥一画的美景让人留恋往返。
变迁——从传统码头到综合性港口
记忆中的港口码头,船只靠岸只能依靠两岸浅滩或河埠搭跳板。装卸工人靠肩抗背驼,身负重物,过跳板,爬石级,硬是把货物从船上搬到岸上,或从岸上装载至船上。而今,在萧山港区,出现了龙门吊、固定式及移动式起重机等机械起重设备和直立式的岸线码头,提高了装载能力,加快了货物装卸速度,减轻了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由机械化装卸货物代替人力装卸作业。
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跨江发展战略让航运走上新台阶。三堡两线船闸启用,杭甬运河通航,给萧山航运和港口发展带来勃勃生机。萧山港区拥有杭州市唯一的出海码头,是杭州市、萧山区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目前,萧山港区已发展成为以散货、渣土运输等物资运输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港区,未来,义桥作业区的建成将实现萧山港区集装箱装卸的零突破。
萧山港航积极打造绿色码头
在浙江江顺实业有限公司码头,停靠着不少修整的船只,却没有往常机器轰鸣声;经过洒水除尘的港区道路干净整洁,不起尘埃......大多数人印象中机器轰鸣、粉尘弥漫的旧模样,如今已经逐渐消去,未来生态环保的“绿色”码头正在萧山各个码头快速崛起。
杭甬运河萧山段首个智能岸电桩在浙江江顺实业有限公司码头完成安装并调试接驳岸电成功。这标志着杭甬运河萧山段首个内河智能岸电系统正式建成投运。
智能岸电桩的建成将取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机发电,减少了对码头周边的噪音污染,改善了船员的工作生活环境,还降低了船舶靠港成本和维护费用,更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排放。这两个智能电桩,按全年接电船舶1000艘次来计算,将节约燃料成本约3万元,将减少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达2.8吨。
除了智能岸电设施的配备,萧山港航大力推动“绿色水运、清澈运河”的建设。在新的渣土码头采用了纯电吊机设备,降低分贝的同时保证了零污染;在渣土车辆进出时使用喷淋设施,并设置雨污水收集池,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在萧山航区的散货码头都进行覆盖,防止扬尘。
变迁——水路客运淡出,货运崛起
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萧山古时属于越地,自古就将船作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萧山,水路旅客和货物运输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明清后,凭借着钱塘江、浦阳江、萧绍内河的有利条件,民国时期,萧山已成为浙东宁、绍、台通向浙南金、衢、兰的客货往来主要通道和枢纽。境内的临浦曾有“活水码头”、“小上海”等称誉。
萧山人坐船的习惯可以追溯至8000年前,跨湖桥中的独木舟和船桨就是最有力的见证。从那以后,船舶有小到大,由少到多,航线由近及远,遍及了萧山的乡村角落,以至“舳舻相衔,往洄不绝”。当时,萧山航区的客运按照水系划分,可以分为钱塘江水系客运和萧绍内河水系客运。
1956年水上合作化运动会,萧山的水路客运成上升趋势。1980年运量达77.5万人,共有客运线路11条。然而,随着现代化交通的逐步推进,江南古老的水上运输在航空、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中失去竞争优,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舟楫时代”渐渐落下帷幕。
货物运输,如今成为水运的重要“顾客”
水路客运的淡出,货物运输却成为如今水运的重要“顾客”。2019年前三季度萧山港区货物吞吐量590.45万吨,已超过2018全年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增幅达52.19%。水路运输的畅通和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为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萧山港区货物吞吐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从山东、江苏、上海、宁波等港运来的煤炭、钢材及矿建材料均可通过水路直达。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辖区进港量由上年的342.9万吨增至474.14万吨,同比增长38.27%,占2019年度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的80.3%。随着辖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亚运会保障项目、高铁等重点工程建设加速,矿建材料需求量大增,其中黄砂、石料等矿建材料进口量持续增长,总量已接近2018年度全年矿建材料的进港量。
下一步,萧山港航将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发挥水运缓解公路运输压力的优势,节约运输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发挥航道的生态效应,促进港航事业的绿色发展,助力水运经济发展。
Hash:7a2114af6350940d27623cc8b8eea47d0a21f0e5
声明:此文由 浙江快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