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郡治所在今石湾大浪古城,抑或是今合浦廉州镇?
小编说:从地理环境来看,从政治、经济条件来看,特别是从大浪村一带的地理环境、从发现的古港码头的规模来看,大浪古城附近的古码头遗址,是不是《汉书∙地理志》一书所说的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遗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然而,东西方的文明交流,陆上先于海上,但海上却比陆上的发达。
自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的斯基太人便把中国的丝绸传入波斯帝国。公元前5世纪末,在波斯王宫当御医的希腊人克泰西亚斯又把波斯王赏赐给他的中国丝绸介绍到希腊。通过丝绸的联系,中国与希腊的文化、物质开始了交流,促进了东西方各大文明之间的互相丰富。公元前1世纪,汉代张骞通西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的交流从此便多了起来。当时运往西方的除了丝绸之外,还有陶瓷、珍珠和茶叶等商品。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较多,常因战争受阻,且不时受到西域匈奴的袭扰,因此必须在西南寻求一条通往东南亚诸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汉代中国西南的海上交通贸易,一以日南(今越南中部)、一以徐闻、一以合浦为中心。这可从《汉书∙地理志》一书得到证实。《汉书∙地理志》云:“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因汉代的日南与东南亚诸国距离最近,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第一个便选在日南。后因日南郡的林邑蛮反叛,劫杀来往的外国使节和客商,故日南这条通道因此闭塞。这条通道闭塞以后,便选择当时合浦郡治所以东的徐闻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这是因为当时的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的南端,扼交趾至番禺海道之咽喉,对儋耳郡和珠崖郡(琼州)的控制更为重要。徐闻当时又是内海交通贸易的中心,商贸交通往来于琼州(海南岛)、番禺、徐闻,因此当时选择了徐闻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然而,徐闻县无内河作依托,土地贫脊干旱,每年多台风袭击,且港口开阔,无阻挡风浪之屏障,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均不及合浦。故徐闻港像昙花一现,不久便被合浦港所取代。由于合浦地理环境优越,又是合浦郡的治所,为北部湾沿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以选择合浦乾体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就成了必然。
汉化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首先是以军事行动为目的的。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为统一中国,挥戈南越,“以卒凿渠(灵渠)而运粮道,而与越人战”(见《淮南子》卷十八)。秦始皇为了运输军粮,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后又凿桂门关分水坳,沟通了北流江和南流江,从此沟通了中原和合浦的水道。其中由越佗、屠睢 率领的一路秦军,从长安出发,经沔水入长江,进洞庭湖、湘江,进漓江、过灵渠,入桂江、浔江,进北流江过分水坳入南流江,顺流而下直抵合浦。“秦征西瓯,必由合浦”(见《古代中国与交趾之交通》)。秦始皇平五岭时,开凿灵渠和分水坳(桂门关),沟通了长安和中原至合浦的水道。
秦始皇平定百越后,置南海、桂林、象郡,迁徙大批中原汉人到百越,“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二岁”(见《史记∙卷十二》)。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加快了合浦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秦始皇平定五岭时,曾派一部分商人随军队到百越地区经商,这些商人一方面在物产丰富的合浦地区进行贸易,另一方面不辞劳苦,远涉重洋,进行海外贸易。故合浦乾体港早在秦朝末年便开始与东南亚诸国通商贸易。
秦末汉初,赵佗占据南海三郡称王,号称南越国。西汉元鼎五年,南越宰相吕嘉反汉,杀死汉朝使臣。同年秋,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率讨伐南越国。汉无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处,置合浦郡,郡治在今合浦县廉州。
汉初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汉武帝平南越后,由于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长安成为全国的商业都会,其他各地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商贾
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当时合浦廉州作为郡的治所,是北部湾沿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故当时合浦地区海外贸易是相当繁荣的。《廉州府志》云:“武帝威德远播,薄海从风,外洋各国夷商,无不梯山航海,源源而来,现在幅辏肩摩,实为海疆第一繁庶之地。”
由于合浦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优越。汉初便选择合浦郡汉附近的乾体港,作为通往东南亚诸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合浦乾体港之所以优越,是因为乾体港有纵深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并有内河作为依托。中原航船可经湘江、漓江、桂江、北流江
和南流江直抵合浦乾体港出海。外国商船和贡舟,进乾体港后,可溯江而上到达中原和汉都长安。
南流江自博白入境,在州江分五条支流,南流出海。境内干流全长82.5公里。自古至今,南流江的几条支流沿岸至出海处,曾先后出现过很多港口(码头)。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政治、经济等原因,南流江至出海处的沿江两岸港口(码头),也随着变化。如:山洪爆发、地震、战争、行政治所的迁移以及商业的盛衰等原因,致使南流江沿岸的港口(码头),也不断发生变化。旧的港口(码头)消失,新的港口(码头)出现。如南北朝时,越州治所在今浦北县(旧属合浦县)的石冲坡子坪,坡子坪距南流江干流仅三
公里。故越州附近的南流江河段,必定有一个港口(码头)。公元634年,改越州为廉州,州治在今廉州镇。越州消失了,附近的港口(码头)也自然随之衰落消失。又如民国初年,廉州江的污塞,海船的停泊码头移至廉州江下游三公里的老哥渡。山洪爆发和强烈
的地震也可把港口(码头)摧毁得无踪无影。
千百年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有些河流已改道,有些河流淤塞断流,陆地不断向海的一方延伸。现在要在南流江的干流和支流两岸及出海口处,寻找出汉代合浦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的港口遗址,是相当困难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段时间去考察、探索。这个考察要对合浦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如果只是从某一条江边发现一个古代的渡口码头遗址,就断言是汉代合浦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港口遗址的话,那就是极端片面的。
2014年广西考古工作人员在合浦石湾镇大浪村附近的南流江支流发现了一个古代的渡口码头,并在附近挖掘出土了一些汉代陶瓷器的碎片,便断言该码头便是《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港口遗址。诚然,在大浪村江边的发现的确是一个古代停泊船只的渡口码头,但如果说该码头遗址便是汉代合浦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港口遗址,就无异于将山鸡当作凤凰了,岂不为识者所说吗?
从地理环境来看,从政治、经济条件来看,特别是从大浪村一带的地理环境、从发现的古港码头的规模来看,大浪古城附近的古码头遗址,是不是《汉书∙地理志》一书所说的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遗址,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古代以水上交通运输为主,南流江是我国中原通往东南亚诸国必经之水道。南流江古称“合浦水”或“廉江”,中游部分河段又称“晏江”或“罗成江”,入海处则称“白须口”或“三叉港”。它发源于北流县的大容山,向南流经玉林、博白、合浦。干流全长约287公里,其中县境干流长约82.5公里。汉代合浦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便在南流江最东一条支流的出海三叉港(今乾体港)。南流江自石埇入境,向西南而流,在旧州江分五条支流出海。在常乐镇至出海处,形成南流江平原,该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从地质地貌考察,约在6000年前,合浦古海岸线在南流江三角洲边缘,即今大浪村附近。6000年来陆地向海推进了10.12公里,平均每年约1.6米。在县城西南的廉州中学境内,有一座北宋建筑的海角亭,该亭的碑记云:“郡故有亭曰‘海角’,盖因其地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后经三次迁建,明隆庆年间,再迁今址。当年登海角亭可以看到“天南地尽海溟”也可听到“海角潮声”。可见在北宋初,海角亭之南江面很开阔,潮水涨到海角亭旁的廉州江。
汉初,由于河流淤塞,海岸线已延伸至乾体乡的三叉港(即乾体港)。今天的乾体港外,已是方圆几公里的滩涂,低潮位时,海水无法淹过滩涂,只有在高潮位时,海水才能淹过滩涂。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根本不可能在今天的石湾镇的大浪村附近。其次,作为郡治附近的对外交通贸易的始发港,港口附近也应该有造船厂,然而大浪古城附近的渡口码头,没有发现古造船厂的遗迹。而乾体港附近三公里处,便有汉代造船厂的遗址,史籍也有记载:“廉州九头岭下,有战国时的造船厂遗址”见(《廉州府志》)。九头岭下即廉江下游河段,距乾体港三公里。这可证明汉初乾体港已是一个繁忙的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
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应在郡治附近,不会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那么我们也应首先找出合浦郡的治所位置。合浦县建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郡治也在合浦。然而合浦郡治所到底在今石湾大浪古城,抑或是今合浦廉州镇?这应该从地理环境、史籍考证和文物等方面来论证。合浦的含义就是江河汇集于海的地方。而大浪古城在汉代虽然有一条南流江南流经过,但当时还是荒无人烟之地。大浪古城规模过小,城内没有街道遗迹,更没有发现砖瓦碎片,也无汉代陶瓷器物,只发现一些陶瓷碎片,故大浪古城绝非合浦郡治所,也不是合浦县城遗址。
今合浦廉州汉代合浦郡的治所,从地理环境来看,应在廉州镇。廉州镇地处南流江出海口,依山临海。南流江三角洲是河流冲积平原,河流交错、土地肥沃,是鱼米之区。县境河流纵横,水上交通极为便利。溯江而上进入珠江流域可直抵中原。
从考古发现来看,合浦县城郊东起清水江,南至禁山一带遍布汉墓。据统计约有汉墓6000多座,清理发掘的约1000多座左右。不少规模较大,相当于郡守一级的墓葬。十多年来,在汉墓中发掘出土了大量国家一级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也出土了许多金银器物。在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外国进口的玛瑙、琥珀和璧琉璃等。从历史文献、自然环境和汉代的墓葬以及汉墓出土的文物来看,廉州应是合浦郡的治所。我国汉代对东南亚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应在郡治附近的乾体港。
作为汉代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港湾的规模应该是港湾水深,港口宽敞,中外来往的商船和贡舟有回旋余地。港湾附近也应有规模较大的市集,绝不会是荒无人烟的。
汉初,是合浦乾体港对外交通贸易的黄金时期。据史籍载:“合浦与外夷海上通商,由来已久,汉初最盛。港湾帆樯林立,常有大舶百艘,小舟不可胜数。”然而,汉代的大浪古港码头,能容下百艘远洋巨舟吗?据实地考察资料表明。二千年前,大浪村附近的南流江南流河床宽约80米,水深约8米。远洋巨舟可通行,但不能容下20艘远洋巨舟。汉代中外的远洋航船是艨艟巨舰或三桅大船。
每次远航船的队,起码由二十至三十艘大船组成,绝不会是几艘船便可以出海远航的。如果是对外交通贸易的港湾,一定会经常有中外商船队在港湾停泊、补充淡水和粮食。港湾没有一定规模是无法容纳这么多大船的。
我们翻开东汉建武间的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的史料。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郡征侧征贰叛汉,攻城掠地,自立为王。汉光武帝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十万余人讨之”,马援将军当时的行军路线,即是秦尉睢进军百越的路线。十万余人的船队,当时使用的战船是楼船,需要多少艘战船呢?如果是每艘楼船载一千人的话,十艘船载一万人,百艘船载十万人。如果每艘楼船载五百人,十万人就需要两百艘楼船。马援将军当时以合浦作为军事基地,沿海西进进攻交趾。
在合浦港休整,训练水军,补充淡水和粮食,维修楼船等。两千年前的大浪古港能容下这么多战船吗?而马援将军要在港口训练水军,没有宽阔的港湾怎么布阵,如何回旋?汉代我国对东南亚诸国的贸易,除了丝绸之外,尚有陶瓷、珍珠和茶叶。近十几年来,在
合浦廉州附近及沿海的老哥渡、廉州镇窑上街,先后发现许多汉代陶瓷窑址群的遗址。这些汉代陶瓷窑地址大都建在郡治廉州附近和乾体港附近。老哥渡窑址在河边,距乾体港六公里。可想而知这些陶瓷窑所产生的产品,大多是为当时出口东南亚诸国服务的。
合浦南珠驰誉于世,名震天下。早在秦代合浦南珠便列为贡品。汉代合浦南珠的发展到顶峰。当时合浦有珍珠交易市场,史籍载:“汉合浦有珠市,在今卖鱼街。”据考当时卖鱼街在今阜民南路。因为合浦盛产珍珠,故有专营珍珠的市场。汉代我国对东南亚的海外贸易,除了丝绸陶瓷之外,尚有珍珠和茶叶。为了适应当时的海外贸易,故有珠市之设。
汉代合浦的丝绸生产已经得到普遍的发展。当时合浦北部地区的寨圩、乐民、福旺(今属浦北县),以生产天然树蚕(木蚕)丝绸为主,合浦中部地区的常乐、石康则生产桑蚕丝绸为主。合浦生产的丝绸,一为交趾商人所购,一为外夷所购。“交趾蕃夷皆来市焉,虽赋重困穷,民未到庐室空虚,舟楫之繁遮,胜于他所,此蚕桑之厚利也。”
汉代,合浦不但是丝绸、陶瓷、珍珠和茶叶的产地,也是集散地。当时中原商人在合浦采购丝绸、陶瓷、珍珠以及茶叶等商品后,便结队远航东南亚诸国,以交换玛瑙、琥珀、香料、璧琉璃等奇石异物。东南亚诸国商人,携玛瑙、璧琉璃、香料及琥珀等,在
合浦交换合浦的丝绸、陶瓷、珍珠、茶叶等商品,不必长途跋涉到中原地区。
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大浪古城遗址,并非合浦郡治所,其规模过小,应该只是当时一个很小的行政机构所在地,也可能是当时一个建好城墙后,而没有使用过的“废城”。古城附近的河流狭窄、水浅,至今发掘的古港遗址规模也过小,应该只是当时东西两岸的一个渡口码头。而且至今也未发现有关大浪古城以及古城附近的任何设施的史料;考古也未发现汉代古城附近的任何遗迹。这可说明汉代大浪古城一带是人烟稀少、土地荒凉的地方,既不可能是合浦的治所,更无可能是汉代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我的观点也许尚不成熟,在此,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希望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研究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来源:遇见北海 作者:周家干
▍客服:投稿、加群微号:YB1314_YB,渴望骚扰
Hash:e50b431ca2feb2fe80c063396d2e3f7522f75343
声明:此文由 遇见北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