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家介绍德国领事馆旧址:抗战期间幸运躲过空袭

德国驻汉领事馆旧址(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外观。 记者 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2日(记者王亚欣 王雪)“两层砖木结构,采用券廊处理,主入口设在门中,有门斗凸出。屋顶中部设有塔楼,塔楼四侧开半圆形天窗,屋顶四角各建有一个小圆尖塔,建筑上充分考虑了武汉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 武汉市地方志研究员、租界史专家吴明堂介绍,在汉口旧租界现存的领馆建筑中,武汉市政府院内的德国领事馆保存相当完好,颇具有研究价值,是中国和德国关系的历史见证者。

建筑走廊。 记者 郭良朔 摄

吴明堂介绍,德国领事馆由德国设计师韩贝礼设计,1895年《汉口租界合同》签订,开辟了德租界,1888年设立德国领事馆。“该建筑的选址在当年的武汉城墙外,周边还是蛮荒一片,仅有一些草棚和坟地,德国领事馆建立后,几年功夫周边已是新楼林立,分布银行等德国在汉机构。”

德国领事馆不仅具有德式建筑风格,同时考虑到武汉的地域因素和气候特征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按照欧洲的立面结构理论,古典主义在建筑立面的上层多半是采用柱式,到了武汉,则变成了一个大的回廊和阳台。吴明堂解释,这是因为德国本身纬度较低,气候凉爽,做这种改变是为了适应武汉炎热的夏季气候。

建筑(德国驻汉领事馆旧址)内部,吊灯、木制楼梯、回廊,是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 记者 郭良朔 摄

木质雕花楼梯 记者郭良朔 摄

又因当年长江边堤防较矮,夏季容易淹水。德国领事馆在修建时,地下留足了一人高的空间,既能避免大水漫灌,也能避免潮湿。此外,德国领事馆两边坡道可驶入汽车,屋顶四角各建有一个圆形穹顶角塔,屋顶中设有阁楼,阁楼四面开半圆形采光窗,使得室内空间轻盈通透,天花石雕花饰、楼梯木雕更显精美。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德国领事馆关闭。1925年,领事馆重新开放,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

“德国领事馆保存至今,可谓非常难得,在抗战期间幸运躲过了多次空袭。” 吴明堂称,1944年,武汉沦陷后美军空袭武汉,德国领事馆周边大量建筑被毁,德国领事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德国领事馆由国民党汉口市政府作为办公用途后,才得以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汉口租界被武汉市政府全面接管,各外国领事馆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德国领事馆作为为数不多的近代领事馆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的重要佐证,是武汉近代城市建设史当中重要的一笔财富,也是武汉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祝洁】(作者:王亚欣 王雪)

作者:王亚欣 王雪

Hash:12c6195c6e73dc48adbe7f0bed03a29893de17fa

声明:此文由 大城小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