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名称背后风水中的一段奥秘

揭开贬官谪臣轶事,展示琼崖人文精髓

三亚第一塔“文峰塔”为何会被村民拆毁?

题记:崖州曾有三座古塔: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文峰塔、西关塔和迎旺塔。除了清咸丰元年由知州徐咏韶同州人捐建的迎旺塔,留存至今外,另外两座塔,西关塔毁于日本飞机,而文峰塔则于上世纪1980年代被当地村民炸毁。那么,作为三亚史上最早的一座文峰塔始建于何年?被何人所建?又怎么会被当地村民炸毁?上期我讲了迎旺塔的来历,本期始分三讲,开讲一下文峰塔轶事背后所涉古崖州城与学宫的一段风水布局,以及崖州历界官吏与士子们渴望“独占鳌头”的人文背景。

——————

文图|刚峰

一,崖州名称背后风水中的一段奥秘

三亚,历史上最早建的一座风水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崖州知州在其治所西南面亦丁位的山(深)沟岭上,命名为文峰塔。

然而,想不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却被当地村民炸毁。

塔乃一座城市的地标,是一座城市人文底蕴的象征。特别是文峰塔,作为古代科举的祥瑞之地,更是文人墨客“折桂攀丹”的文魁灵魂。而,三亚史上这座最早建的文塔,从始建到炸毁,为何只存余了二百年?这中间到底折射出一段什么样的人文背景?解读三亚史上这座文峰塔的往昔,其实,就是去把握古崖州岛南一域人文风水的灵魂。三亚文峰塔的始建与炸毁,事关古崖州置城的一段风水奥秘。所以,在讲述文峰塔的来龙去脉之前,必须预先说一段崖城的前身今生。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三亚重修的古崖州城南门,并非历史上的崖城南门,而是崖州学宫的南门,也叫“文明门”。过文明门,就是崖州学宫亦崖州孔庙。文明门上的“尊经阁”不是城楼设施而是学宫建筑。将学宫南门与城墙南门合二为一,三亚的这种作为,恐怕在中国古城墙建筑史上都是唯一。

三亚为何会把学宫的南门与城墙南门合为一体?

历史虽然远去,奥秘却隐蔽在岁月的黄纸堆里。说一段中国最南端的这座古称崖州前世往昔,真相就在名称的来历里,让我来说说崖城。

三亚古称崖州,但,崖州在宋之前,却并非三亚的原名。宋之前的三亚,在唐朝时名叫振州,将振州改名崖州,却是在宋开宝五年(972年),由北宋首任琼州知州周仕浚根据宋太祖之命而颁布的命令。北宋开国,将置在琼北地区的崖州更换原振州(今三亚一带);同时,在原琼山县邑开琼州府城,确定了以琼州管辖崖、万、儋三州及十三县的行政格局并一直沿袭至今,可谓丰功伟绩。

北宋为何要将岛北的崖州更换岛南的振州?这是出于对冼夫人的尊敬。

崖州,乃南北朝时期岭南首领冼夫人依据梁武帝之命,将东汉之后中原政权“遥领”的海南岛重置行政单位而建立起来的首府,地点在当今儋州中和镇。隋唐后搬迁到了琼北地区亦现在的旧州镇。冼夫人因三朝时都归顺中原政权,在隋唐时,朝廷为表彰冼夫人支持统一的功德,将原三亚一带的临振郡赐给冼太夫人为“汤沐县”亦私人领地。故,三亚,其实就是海南史上最早的“特区”。

将临振郡更名为振州是唐朝所为。在中国最遥远的南疆,南中国海一带的这块土地上,“振州”之名,其实,充满了中原政权对南海之滨的期许。史志中记载唐朝两位宰相韩缓与崔元琮贬谪为振州刺史,除了有处罚犯错误干部之行为外,皆是希望通过贬官将中原文化带入南疆,为外化之地实施“改土归流”之举。

唐朝的振州虽然是朝廷管辖之地,但大部分官吏其实是“土司制”亦,皆是冼夫人与其夫冯宝后裔担任,鉴真大和尚上岛的史料亦可佐证。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元月二十七日,唐代高僧鉴真率弟子们第5次东渡日本传教,海途遭遇台风,航船迷航,始于十一月初漂流到振州,在今崖城边上的宁远河口大蛋港登岸。史志记载,当年接待鉴真上岸的便是振州首领冯崇债,官职是振州别驾,遣兵四百余人来迎接入城。一年后,鉴真别离振州途经万州,接待他的万州首领冯若方,与振州别驾冯崇债皆是冼夫人后裔。这是因为,冼夫人之孙冯盎,曾被隋唐任命为岭南地区“八郡总管”,海南岛上的州县官职,几乎都是冼夫人冯氏后裔世袭。直至唐中后期后,特别是北宋开政,将振州更名为崖州,才真正实现了“改土归流”。宋太祖将一方面将冼夫人“重置崖州”的“崖州”之名搬到三亚;另一方面,却将犯了错误的宰相卢多逊第一个贬谪崖州。从此,开创了宋朝三百年来贬官谪崖的先河。一大批来自朝廷的“省部”级高官大吏纷纷放逐南中国海边,中原文化的种子,便开始在三亚一带生根发芽。

这便是宋朝“南贬崖州”的真实背景!

中原来的朝廷官吏与谪臣们,从繁华的京城来自“南蛮”之地的岛南,其实,从政绩上来看,无非就是“置城”与“办学”,将化外之地变成书声朗朗的“礼仪之邦”。从西汉开琼在岛南设立临振县至北宋置崖州千余年来,岛南三亚一带的政治中心县、郡、州等治所,一直定格在宁远河水靠南的一方筑城。无论是隋朝的“土司制”的临振郡,还是唐朝的振州及下边的宁远县,到北宋的崖州或南宋的吉阳军,其治所代代相因,一直盘桓在水南一村。我们从北宋第一位贬谪的宰相卢多逊谪居水南村因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水南烟雨》诗中,便可得知,作为“琼南第一村”之盛名水南村,其实,就是治所所在地。

无论是“置城”还是“办学堂”,都离不开中原文化的精髓之一的“风水”。 从隋唐开科取士到唐宋之间,有那么多流吏与贬官谪居并加持的崖州,在科举中竟然“颗粒无收”。特别是在北宋,不仅有卢多逊谪居,还有宋相丁谓贬崖,他们都曾办学育人;南宋定居于岛南的裴氏一族与放逐的著名谪臣胡铨在水南村的“盛德堂”与创办儒学馆的许多人文轶事,都似乎没有给崖州带来一个举人。于是,岛南一带的文人墨客与乡绅们,便开始反思并得出结论,是崖州城的方位不对,纷纷要求州领导搬城。

史载,直到南宋淳熙年间,原名崖州的吉阳军署才迁到宁远水北对岸,即今天之古崖州城,并开始了一场八百年来的风水布局与争论。

那么,谁是第一个为崖城布风水的人?

不要走开,下期再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Hash:b9a2309e417a252ab6d3b8bfcac757f45fae75f8

声明:此文由 刚峰看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