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沥滘卫氏大宗祠筵开250围,三百余年贺元宵贤寿会,不变的敬老传统!
元宵夜是一年一度的团圆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也是一年一度的敬老节。
昨日,位于广州海珠区沥滘村的卫氏大宗祠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这里正在举行贺元宵贤寿会。
据悉,这种敬老传统已经在这个古村延续了三百多年。现场,卫氏大宗祠外筵开250桌敬老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卫氏宗亲在有404年历史的祠堂里团聚,共庆元宵,场面十分热闹。
1993年,卫氏大宗祠入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宴传播孝道已有三百余年
上午,祠堂的工作人员就在内外进行布置,摆下了超过250张宴席桌。而祠堂外的侧面通道,则被临时改造成厨房,烹饪队从早上就开始准备着可供超过2500多人晚宴的食材。
“85岁以上老人在吃饭之余,还能收到一封100元的利是。”卫氏宗亲管委会会长卫志雄表示,元宵节沥滘卫氏族人设置元宵敬老村宴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村里传播孝道、敬老尊老的传统活动。沥滘村卫氏族人希望通过设宴让族人有一个相聚沟通的机会,传承族人一直坚持的孝道。
祠堂张灯结彩 共享节日欢腾
下午4时半,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各地宗亲开始祭拜祖先,并参观修葺后的祠堂新貌。此时,祠堂内外,张灯结彩,鲜花、年桔、春联,处处都透着过年的喜庆气息。
据介绍,去年的活动还加入了传统民俗飘色巡游的环节。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取消了,仅保留了祠堂内的仪式。
6时许,晚宴正式开始。祠堂前鞭炮齐鸣,伴随着锣鼓声,栩栩如生的狮子通过一系列的表演,获取悬挂于高处的“利是”。随后,来自城中各个艺术团的演员为乡亲们献上一个个精彩节目,为节日助兴。当晚,除了卫氏族人可以在祠堂碰面叙旧,不少亲朋好友也前来感受这场盛宴。
演出团队
热心宗亲们捐款
吃“十全十美”,联络宗亲邻里情
“吃了十多年了,从小时候跟着父母来,现在我带着自己的孩子来。”30岁的的卫氏村民小燕表示,这是村里的大活动,从小就参加,有浓浓的年味 ,现在也会带自己的孩子来参加贺元宵贤寿会 ,让他们感受父母小时候过年的气氛,也借此机会向下一代传递孝道。
“今年订了3桌,除了和家人一起吃饭外,还邀请了一些挚友来参加,感受一下卫氏家族的盛事。”居民阿新表示,到祠堂聚餐是每年元宵节的固定节目,吃完正月十五的元宵饭,寓意新一年的开始。她认为,祠堂持续举办这个活动有助于宗亲联络感情,让亲友团聚,保持春节的热闹气氛。
过年的大聚会,吃什么呢?
在广州,过年吃的都是“意头菜”,
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小e从菜单了解到,今年的菜式食材与往年差不多,有鸡、清蒸鱼、炒丁、焖猪手、西生菜、虾等一些有好意头的菜式,寓意十全十美。
村里的故事宋明两代卫氏成望族
广州有俗语称“未有河南,先有沥滘”,早在清代,这里便是“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名村。而沥滘卫氏是开村大族,据《卫氏族谱》记载,在南宋年间有一个叫卫宁远的人,儿子们一支去了东莞茶山,一支来到沥滘,在村东龙眼树脚下定居下来,成为沥滘卫氏的开村之祖。在宋明两代,卫氏家族在沥滘拥有大片良田,影响力已远远超过其他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沥滘村的祠堂数量特别多,曾有30多座祠堂历经宋、明、清和民国多个朝代,是广府地区朝代最齐全的祠堂群之一。如今举办盛会的卫氏大宗祠规模最大。
卫氏大宗祠
南宋时,卫氏先祖来到这里安家,经世代辛勤劳作,虔心向学,终成望族。位于海珠区沥滘村振兴大街23号之一的卫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至今已经404年整了。
卫氏大宗祠其建筑结构、手法及祠堂内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等,都是广州现存明代建筑的佼佼者。其主体建筑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后殿、青龙巷、白虎巷等,占地2000多平方米,宗祠为四进三天井结构。
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地区的众多祠堂中,只有卫氏大宗祠才有此“燕子斗拱”。这因为祖上有明嘉靖皇帝的外孙婿,才准许建造这气派不凡的大宗祠,宗祠二进牌坊上的“燕子斗拱”是身份的象征。
【记者 卫静雯】
【编辑 子禾】
来源:微社区e家通梦缘南洲(微信号:xxsbejtnz )
Hash:8da26e50ec10565c3090dcc8a20769db0b0cb94b
声明:此文由 微社区e家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