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时光机,穿越回昨日的中大

再过几天

金猴就要与雄鸡交棒

即将又长一岁

或许,此刻的你正挣扎于

各种年末总结

懊恼自己

没有完成年初的计划

或是看着细纹悄悄爬上眼角

感叹岁月不饶人

岁末寒冬

梦回康园

总有一些关于青春的人和事

让人心头一暖

他们可能是

入学时稚嫩的脸庞

怀士堂前拍过的大合照

上学时经过的林荫小路

一次就好

让我们踏上时光隧道

穿越今昔

看老照片遇上今日的中大

回忆那些青春年少

广寒宫里没有嫦娥

但比嫦娥更动人的

是同窗的你

被雅称为中山大学广寒宫的学生宿舍由钟荣光校长和岭南大学美国基金会筹资于1933年建成,是一座八条灌顶朱红柱子直通三层的大楼,楼顶是绿色琉璃瓦

黑石屋旁

怀士堂前

那些年拍过的大合照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黑石屋(Blackstone Lodge),原11号住宅,现东北区306号。该建筑由美国芝加哥伊沙贝·布勒斯顿黑石夫人(Mrs. I. F. Blackstone)捐建,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1913年设计,落成于1914年,并以捐建者命名。

怀士堂(Swasey Hall),又称小礼堂,原70号建筑,现西南区492号。该建筑由美国克里夫兰市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华纳与史怀士公司总裁安布雷•史怀士先生(Ambrose Swasey)捐建,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1913年设计,落成于1917年。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希望学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现堂匾“怀士堂”为商承祚先生所题。

格兰堂的钟声

马丁堂外的小路

马应彪招待所前的大树

和大家一起列队做操

那些年

说不尽的一切

都让人难忘

格兰堂(Grant Hall),又称大钟楼,原63号建筑,现东北区333号。该建筑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Architects)于1915年设计,落成于1916年6月。20世纪60年代初加建一层。从1952年中山大学迁址康乐园至2001年中山楼落成前,这里一直作为中山大学行政办公楼。

马丁堂(Martin Hall),原61号建筑,现东北区334号。1905年岭南学堂成立之初,美国纽约董事局出售证券,提供2.5万美元,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Architects)于1905年设计,落成于1906年。初因与西院史达理堂相对而称东院;后为纪念建校捐款最多的美国辛辛那提工业家亨利•马丁先生(Henry Martin),改称马丁堂。

马应彪招待室(Guest House),又称马应彪招待所,原81号建筑,现东北区388号。该楼由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董、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先生捐建,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1918年设计,落成于1922年。1989年,马应彪之子马文辉先生捐资加建一层。

模范村建筑群(Permanent Model Village),又称西区住宅,以校友捐赠与学校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兴建,作为岭南大学中西教员住宅,于1915-1930年间先后建成十余栋村屋。至20世纪60年代,模范村一直是康乐园内教职员住宅区。现存13栋。因其代表当时教师住宅的小洋楼模式,故名曰“模范”。

524栋

时光隧道来到了八九十年代

老校遇到了更多新鲜的面孔

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穿上帅气的白衬衫

约定一个时间

再次回母校拍个大合照

你一定比回忆中更美

记忆中的那些年

28寸带横杠的自行车

是出行的标配

图书馆、教学楼

处处有我们的痕迹

定个时间

我带上你

你带上车

再次在校道里迎风骑行

古朴的礼堂

庄严的校训

青春的脸庞

边弹边唱

康乐园见证了

我的青春乐章

英东体育场上

有我们奔跑的足迹

有我们挥洒的汗水与泪水

更有我们获奖时欢笑

北门

珠江边

与师友共聚

昔日的那片笑声

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各自奔向天涯

你们都还好吗?

时光很长

也很短

我们匆匆地来

你以笑脸迎接

也匆匆地离去

你深情目送

无论年长年少

我们在母校眼里

始终是个孩子

不畏惧离别

因为我知道以后总会归来

千百个梦里

总把校园当家园

---iSYSU---

策划:李敏盈

摄影:丘奎源、徐梓峰

文案:李敏盈

老照片来源:Yale Divinity Library

《<向大海>中山大学校园音乐30年》

微博用户 @小巴拉盖

中山大学86级地理系校友

部分来源于网络及公开征集

部分建筑文字介绍来源:中大图志之《中大红楼谱》

编辑:刘靖萱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Hash:bdf096a477dcad863c7f029dd6448311fa01a91d

声明:此文由 iSYSU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