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里的建筑,从清晨到日暮,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点击上方 “华南理工大学”可以订阅哦!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

华工吾校,伟人遗芳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崛起南国,培育栋梁

…………

相信每一位华南理工人对这首《华南理工大学之歌》都不陌生。每一句歌词都谱写着历史与当下的情感交织,记载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繁重的学业、忙碌的工作是否让你终日步履匆匆,少有闲暇驻足以专注忘情地欣赏华园美丽的风景呢?

错落有致的湖泊,起伏连绵的山丘,一排排高大茂盛的芒果树,笔直挺立的棕榈树、木棉树,还有满眼火红俏丽、绚烂无比的杜鹃花凤凰花……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你有留意华园里的历史人文景观吗?

一幢建筑就是一段历史,一处景观就是一个故事,你知道华园美景背后的故事吗?

它们在岁月的打磨和洗礼中,与一代代的华南理工人心手相连,共同见证着学校百年办学发展的风雨历程,承载着代代华南理工人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老建筑守候于校园各处,每日里静静地伴随着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摒却纷扰和喧嚣,从清晨到日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华园历史上那些难忘的事,无比怀念地回想着那些难忘的人。

石牌坊

校门石牌坊——南校门 1940年前拍摄

原中大石牌校区的正门和西门,各有一个牌坊。不知你是否留意到华南理工大学校徽中的牌坊图,图中牌坊即以正门牌坊为式样。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正门牌坊现立于五山路与广园快速路立交旁边,也位于学校现正门之南,所以又叫它南门石牌坊。南门石牌坊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用钢筋混凝土做骨架、12根冲天方柱双行排列。牌坊最高的地方约有11米,宽25.3米,柱顶用莲瓣图案装饰,6寸厚香港花岗岩石做柱面;云板等构件则是用香港白石打制的。南门石牌坊曾是进出学校的必经之地,也是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最南端标志性的建筑,是人们心目中华南理工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校门石牌坊——西校门 1935年拍摄

西门石牌坊位于东莞庄路与粤垦路交界处,分3个门,坐东朝西,为4柱3门的单挑冲天柱式样,用料与南门石牌坊一样,但牌楼体量不及南门石牌坊的一半,柱头最高处约9.3米,全坊宽约15.2米。由华侨林仕椿、区国良两人捐资建造,于1934年动工,1935年竣工。2011年10月11日,《广州日报》刊登《网友微博呼吁保护中大老牌坊——位于东莞庄路 题字风化磨损严重》一文,呼吁加强保护,指的就是西门石牌坊。

西门石牌坊

南门石牌坊的南面横额上题写的是“国立中山大学”,北额题写的是“格致 诚正 修齐 治平”8个字;西门石牌坊的西额也题写了“国立中山大学”,东额则是“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8个字,都是由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的。南额校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就曾被毛泽东书法 “为人民服务”5个字覆盖过。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9月上旬,旧校名改用水泥砂浆披覆后,南额用红漆写上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

南门石牌坊

五山校区正门

五山校区南门

很多人都不知道学校正门曾经历过由老到新的转变。老校门始建于1962年,由原有简易校门改建而成,是我校土木工程系李恩山老师设计的。新校门落成于2003年10月,由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主持,与郑少鹏教授共同设计。新校门以6根乳白色方柱作为主体,中间各两根为一组,仍然分为主门和两侧门。新校门上面没有横梁连接,简约大方

老校门 摄于1983年

图书馆

老图书馆 1960年拍摄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图书馆,是在原中大图书馆总馆基础上,后经过多次续建和扩建而成的图书馆。原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工程由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主任杜定友教授主持,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原设计为3层半仿中国古典式建筑,能藏书80万册。1936年11月动工,当时预计1937年秋建成,后因全国抗战爆发而停工,当时仅完成了首层楼面的混凝土工程。

扩建后的老图书馆正门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1951年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夏昌世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在原基础上修改续建。1952年华南工学院组建之后,在此基础上又续建,直到1954年5月竣工验收,全部工程改建面积为8842.4平方米。老图书馆从动工到竣工,建了18年,历经新旧两个社会,见证了历史沧桑。

5号楼

5号楼 1949年拍摄

这座红墙绿瓦、古香古色的5号楼,是原国立中山大学的文学院大楼,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郑校之设计。全楼框架结构,仿中国古典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大屋顶,绿琉璃瓦绿屋脊,红墙钢腹窗,而非传统的青砖木窗。5号楼具有20世纪30年代早期岭南建筑流派的现代风格,又是中外混合式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也是广州市政府2002年7月公布的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号楼 20世纪90年代拍摄

卢沟桥事变前,国立中山大学的爱国师生喜欢在5号楼做宣传救亡、动员群众工作。广州沦陷前的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是社会公认的抗日救亡之地,文学院又是重要场所之一。中大地下党通过地下学联骨干,加强对各公开合法社团的活动,广泛团结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占学生数的近80%,成为全市学生运动的堡垒。所以,一般人称石牌校园为“解放区”。因历次学运联络处都在文学院,故文学院三楼又被誉为中大的“红楼”。

5号楼层脊

5号楼层脊不置仙人与走兽,却放凤鸟与6柄一组鸟羽翅随后,古法规定走兽数目须为单数,此处却是双数鸟羽毛。但顺着垂脊望去,3只雏鸟正蹒跚趋向母鸟,脊上琉璃瓦件仍是单数,合乎旧规:除京都皇宫太和殿可以用满10个走兽外,其他建筑最多只能用9个。盖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以9为尊。5号楼建筑设计者与传统开了个善意的玩笑。

日晷

日晷仪 1985年前拍摄

日晷也称作“日规”或“日圭”,是古代利用日影测时的一种简易装置。位于12号楼前广场上的日晷仪属投影日晷。它不设指时针,只在晷盘上有一南北径向直角三角形形状铜件,其斜边向上朝南,短边垂直于晷盘。铜件的西、东两侧晷盘分别有若干时刻线,阳光下铜件阴影达到的时刻线,则表示相应的地方的时间。1934年11月11日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建筑奠基时,该院师生倡议捐资建造日晷。

日晷仪 细部特征

建造日晷,其意在取日晷仪端正的外形,寓意法律、政治、经济公正的准则,从而勉励本院学子学以致用,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所以在造取日晷端正外形的同时,更彰显其意义深远。日晷仪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时任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胡德元设计。

日晷仪

当年所造的日晷原物已不存在,仅留下了台座。该圆形台座侧面饰有彩画和花纹,整个台座给人以雄浑之感。现在所看到台座上的日晷,是学校于2001年根据当年施工图以青铜浇铸复制的。重新修造日晷的目的在于以物明志,勉励我校师生养心守正,珍惜光阴,把握人生。如今,日晷景观成为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来宾来我校指导、访问时多必参观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

老体育馆

老体育馆

这幢颇具特色的老建筑是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用馆。2002年7月,该馆也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老体育馆是一幢框架结构的中外混合式建筑,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关以舟、余清江设计,楼前正门门额上“体育馆”三个字也是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所题写。

发电所

发电所

发电所是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发电工场。发电所为杨锡宗设计,由广州宏益建筑公司承建,1934年11月动工,次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为428.3平方米。该所建筑体量较小,近似于立方体,为框架结构,外墙由清水红砖砌筑,四面均设有高通窗,屋顶设置两列带状天窗,是当时石牌校区中颇具特色的现代风格建筑。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日军盘踞中大石牌校园后,霸占了发电所内的设备,恣意享受用电之便。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的一段时间,国立中山大学收复石牌校园,所内设施经过维修维护,继续发电为中大师生学习、生活所用。

随着岁月更替,发电所的原有功能被彻底改变。2008年学校对其内部作了欧式装修,保留外观,改为校园果吧。室内装修清新典雅,置身其中,静静地享受着淡淡果香,乐声悠扬,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遥想当年。而现在,我们仅能从室内唯一保留的一台天车寻觅它早年的痕迹。

贺兰山青砖堡

青砖堡 2003年拍摄

坐落在五山校区北区木兰山路中段北侧、海拔54米的贺兰山上的青砖堡,是一座圆柱形炮楼,直径约5.5米,高约5米,堡上瞭望、射击孔的水泥用料与壁上零星红砖,都是后人修缮时加上去的。它结构简朴,留存有晚清民初建筑的遗风。碉堡究竟建于哪个时期,现在已难以考据了。

青砖堡

民间有一传说,是晚清民族英雄刘永福在这一带驻防后遗留下的堡垒;而另有一种说法是,从前的民众为捍御盗匪、守望相助、保乡安民而修筑的。经历了沧桑岁月的青砖堡,以后逐渐被人淡忘。2000年6月学校在贺兰山一带兴建学生公寓,此时,整个青砖碉堡已是树盘藤缠,碉堡的顶端灌木葱茏。

刘义亭

刘义亭

刘义亭位于五山校区北区长江北路中段梁山山腰上。梁山历史上称作旧营盘,它与西边邻近的燕塘一带一起,是晚清民族英雄刘永福从1886年1月29日起驻军,前后长达17年之久的遗址。山间小亭建成于1937年2月,亭额曰“刘义亭”。这是一个六角亭,高约6米,边长2米多,亭盖是黄绿琉璃瓦,亭柱头为仿古希腊爱奥尼柱的样式,以水洗石米画装饰表面。

刘义亭

1987年学校对小亭稍作维修,并重新添置了亭内的石凳,将记事碑移入亭中。另外,为造访亭子的主要通道开辟了拾步而上的台阶。2002年7月,刘义亭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以上列出的景观,五山校区还有诸如老校训石、孙中山先生塑像、7号楼、8号楼、9号楼、12号楼,东一至东五宿舍,西一、西二宿舍,老电话室、日晷、致远石、金银岛、逸夫科学馆、西湖苑,东湖、西湖、南湖北湖……等许多人文自然景观。

老校训石

孙中山先生塑像

百步梯

12号楼

海丽文体中心

老电话室

逸夫科学馆

除了五山校区这些景观,还有大学城校区的噢!想知道这些校园景观的故事吗?你可以从《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建筑之旅》这本书里得到答案。

厚重的人文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而建筑和园景,则是大学人文精神的直观体现和生动写照。在景观中寻味人文,在建筑中回眸历史。华南理工大学,等你去发现!

供稿/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编辑/臧江江 新媒体工作室

Hash:08704f002785d3815fefaa947ffc282bd7a27a5b

声明:此文由 华南理工大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