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地标火到上央视!89年,54个老广的珍藏记忆,看懂的都哭了……

8月22日

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成功挂牌

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一条10万m²的清末民初风情老街

吸引无数人前往打卡

而且,这还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

牙雕、醒狮、古琴、广彩……

瞬间让人穿越回百年前的老广州!

(图源:中国广州发布)

1931年,恩宁路建成

时隔89年,如今的永庆坊

已经成为广州年轻人打卡新胜地

就连央视《新闻联播》也用了

近4分钟来播报永庆坊的微改造项目

传统和现代碰撞

历史和现实交织

89年的繁盛兴衰依稀可见

骑楼古街可以旧城改造

但对于广州这座伴随

每一个广州人成长的城市来说

89年来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每一刻,都是无比震撼的冲击

陪伴我们成长的不只是这个地方

还有那些情怀和回忆

接下来

一起来场“时空穿梭”

看看89年来广州的模样

1931

恩宁路建成

当初,去南洋做生意的华人返乡后开始兴建骑楼,广州高峰期曾建成了数十公里长的骑楼街。

恩宁路被埋没其中,并不起眼。

如今89年过去,恩宁路已经是广州最完整、最长、历史最悠久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被誉为 “广州最美老街”。

1933

海珠桥建成通车

这是 广州第一条跨江桥,组成了广州最早的中轴线。当时还不叫海珠桥,而是“珠江大铁桥”。

后来被日军飞机轰炸,再被重建,饱经沧桑的海珠桥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

1937

爱群大厦建成

最初是因为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作为 “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30年,被当时新闻界誉为 “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

1939

广州酒家开业

“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传颂至今,依然是广州街坊信赖和喜爱的百年老字号品牌。

1945

广州光复

这一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新一军进入广州,广州光复。

光复纪念亭位于广州越秀镇海楼东侧,石额上 “光复纪念”四字为胡汉民手书。

1955

粮票发行

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 在广州,买米、油、肉都要凭票。

1957

第一届广交会

创办于1957年4月25日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

广交会如今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 “中国第一展”。

1960

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开通

当时的广州就已经有属于自己的电车了,穿行在骑楼街中的 “长辫子电车”是不少广州人儿时的记忆之一……

1961

东方宾馆开业

这是广州 历史最悠久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广州最早的上市酒店。

东方宾馆曾经每天接待着来自祖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各国的旅游宾客、访华团体、使节贵宾以及春秋两届交易会的来宾

1983年撒切尔夫人在东方宾馆出席签约仪式(现会展大厅)

1963

第一批铁架公共车

广州生产第一批越秀牌钢架铁车厢大客车,是 华南地区第一批铁架公共车。

1967

广州宾馆落成

楼高27层,是当时广州的第一高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

楼高27层的广州宾馆, 是当时广州的第一高楼,也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198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三星级涉外饭店。

1973

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到访

柬埔寨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对广州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当时一行60余人从北京乘专机抵穗,居住时间长达四个月。

1975

白云宾馆落成

环市路的白云宾馆虽然只有34层,但曾经不仅是“广州第一高楼”,还是“中国第一高楼”, 取代了广州宾馆的地位。

远处可见当时的最高建筑物——白云宾馆

1980

开放农产品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彻底改变的城市的命运,率先开放了鱼鲜水果蔬菜、三鸟(鸡鹅鸭)市场。

广州街坊再也不用凭鱼票排长龙,为买回几条臭鱼而烦心了。

1981

广州友谊商店开设超级商场

广州友谊商店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广州友谊商店自选超级商场。

在此之前,友谊商店只接待外宾。

只有那些持有护照、华侨证、外籍工作证的人才能去友谊商店购物,普通的中国人根本进不去。

建设中的友谊商店(图源:美国人Gedawei)

1982

出现第一位广州个体户

这时候,广州出现了第一位个体户—— 容志仁。

他当时从报纸上看到党和政府提倡发展个体经济,于是就想,不如从事个体劳动,在西华路街口搞了个早餐店,名字叫“容光”饮食店, 开设“学生餐一毛钱,有粉有粥” 。

容志仁经营“学生餐”接待小顾客

1983

白天鹅宾馆建成

坐落于广州沙面岛的 白天鹅宾馆建成了。

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刷新了广州的知名度, 连英女王都曾在这里吃过烤乳猪

1983年白天鹅宾馆开业,当日涌入1万多名市民参观

中国第一条地下商业街诞生

南方大厦把地下防空洞 开辟为洞天商场,成为 中国第一条地下商业街。

1984

西湖路灯光夜市

为统一管理道路周边的摊档,以及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计问题,广州办起了西湖路灯光夜市。

这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灯光夜市,也是市场经济下,中国夜间经济的1.0版本。

之后的一年,广州又迅速办起了17个灯光夜市。

1985

花园酒店开业

花园酒店如今依旧是广州仅有的三家五星白金酒店之一, 是国内最具规模的五星级商务酒店。

酒店的建设蓝图,当时是由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勾画的。

花园酒店工程还获得了首届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被誉为建筑界奥斯卡的中国建筑最高奖项。

花园酒店

随着花园酒店的建成,环市东路成了当时广州最热闹的CBD,人称 “广州的尖东”(尖东是中国香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环市东路远景

东方乐园开张

这个时候,号称 “中国第一家大型游乐园”的东方乐园也开张了。

东方乐园在中国带起了一股兴建大型游乐场的热潮,此后20年,还没有一家国内游乐园能够打破东方乐园的纪录。

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广州团市委举办了新中国首个选美活动——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选美比赛,那个时候的选美比赛 不仅要面试形体仪容,还要考笔试和文化知识。

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男女选手们的合影

1986

天河立交建成

天河立交连接了当年仍是郊外的天河和环市路,出现 “田上陆桥”的画面。

这时天河区才刚设立一年。

“田上陆桥”天河立交

广州第一座人行天桥建成

北京路上建起了广州第一座人行天桥,大家喜欢在天桥上露天吃饭。

1987

天河体育中心落成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落成,广东国际大厦也宣布动工, 广州开始走进了现代化都市的建设道路。

天河体育中心落成志庆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当年11月,在天河体育中心 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这届六运会举办的一大契机,是1983年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 47名广东籍运动员获得了36枚金牌,位居奖牌榜第一位。

1988

第一届“美在花城”模特大赛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公开电视选美,被认为是内地选美的始祖。

不少怀着明星梦的选手从这个舞台,踏进了演艺圈的成名之路。

第一届美在花城的前三名选手

“美在花城”获得成功之后,广东的选美比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新丝路模特大赛” 、“明日之星”、“西关小姐”、“珠江小姐”等都成功举办了多届。

1989

第一波民工潮

当时有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广东最早引入外资,也最早允许外省农民流入,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从事生产。

也有人说,这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波民工潮,美国的《时代周刊》也惊呼,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流动,成为牵动中国的独特经济现象。

人山人海的广州火车

1991

广东国际大厦建成

这是90年代大陆楼层最多、高度最高的大厦,老广们亲切地称它为 “63层”。

饱经风霜的“63层”

1992

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业

当时,这家麦当劳餐厅就在“63层”开业。开业当日的交易人次打破了当时麦当劳的全球记录。

即使到如今,不少80后的老广依然清晰记得在“63层”M记吃到的人生第一个汉堡

1993

规划新中轴线

广州邀请了美国著名规划师托马斯夫人担纲珠江新城规划。

托马斯夫人划出一条从黄埔大道到珠江的轴线——这就是如今新中轴线的雏形。

1993年的珠江新城还是一片荒芜

广州市江新城规划正式确定, 新城的建设以“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的定位拉开了帷幕。

1994

空调公交车

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空调公交车,市民从此告别炎热的车厢。

首辆采用国产空调的公交车线路是180路,属于新福利巴士公司。当时的车身上标明的票价,也是“2元”。

第一辆装有空调的广州公交车

1995

上下九步行街成立

第十甫路、下九路被确立为商业步行街, 广州第一条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正式成立。

这一带早已形成了酸枝街、玉器街、服装街等专业市场,使这一带的商业达到空前繁荣。

现在的上下九步行街实际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条街巷,全长1218米, 逐渐成为广州市最旺的商业街之一。

第二年,北京路步行街也随即开通。

1996

天河城广场开业

这是国内第一家购物中心,拥有“中国第一商城”的美誉。

由此产生了 “天河城效应”,带领整个天河商圈迅速发展。从那以后,天河北商圈逐渐发展起来,形成如今的繁华面貌。

1997

中信广场建成

391米高的“亚洲第一高楼”中信广场在广州的东边拔地而起,矗立在体育中心、广州东站的中间,形成广州新的中轴线。

当时的中信广场,一柱擎天

香港回归前两个月,TVB播出了一部剧集——《香港人在广州》。

画面中的中信大厦、天河城与现在相比,只差一个滤镜的距离。

1997年,《香港人在广州》中的天河城与中信大厦

1998

网易开通免费电邮服务

广州改革开放20年了。

这一年,丁磊在广州创办的网易开通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

在此之后,一大波后来全国知名的广州企业开始遍地开花,有人说 中国互联网的元年来了!

1999

地铁1号线开通

这是穿越芳村、荔湾、越秀、东山及天河5个主要城区的地铁, 是中国内地第一条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地铁,更首次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盾构隧道施工法。

1号线的开通标志着广州正式开启了 “地铁时代”,如今广州地铁历程已经将近400公里。

1999年,广州一号线全线通车

2001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

这是广东省政府为了承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而兴建的现代化体育馆。

从1998年动工到2001年竣工,创造了国内体育馆的六个“最”:

速度——在国内同类场馆中建设速度最快;

规模——目前国内最大、最好;

设计——最早采用分开的“缎带”式屋顶;

技术含量——电子田径记分系统最先进;

技术水平——电子显示屏效果全国最佳;

舞台——规模最大。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04

广州大学城兴起

广州番禺的小谷围岛上,广州大学城兴起, 十所高校、31000多名新生和4000多名教师相继入驻,实现开学招生。

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2003年,老白云机场在全球机场排名70位,2004年转场后,一下子上升到52位。

而目前的新白云机场,已经成为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

2005

正佳广场落成

随着正佳广场的落成, 天河路商圈迎来了巅峰时期。

三年后,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的那天,正佳广场上人潮汹涌,气氛高涨。

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那天的正佳广场

2006

发展中心大厦建起

珠江新城的第一栋高楼——发展中心大厦正在建起。

广州发展中心大厦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南的珠江河畔, 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层建筑的外部装置遮阳板片。

2008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封顶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IFC,又称广州西塔。

441米的高度是当时广州海拔第一的高楼,不过很快就被广州塔赶超了。

2009

广州塔建成

四年前动工兴建的小蛮腰广州塔建成。

广州塔作为迎接广州亚运会举行的城市新名片,为次年举办的亚运会转播提供了硬件支持。

建设中的广州塔

如今, 广州塔已经成为广州最著名的地标,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休闲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处。

2010

第16届亚运会

广州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 这是亚运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当年的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在 广州海心沙岛举行,总共发出16万发烟花,聚集了全亚洲的眼光,广州人感到无比自豪!

这也是历史上亚运会首次走出体育馆举行开闭幕式。

2011

天河CBD管委会挂牌成立

天河北、珠江新城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的天河CBD走上了世界一流CBD的发展道路。

微信诞生

这一年,如今12亿人在用的微信在广州诞生。

有人说,今天的广州有两张“金名片”, 一张是高达600米的广州塔,另一张就是腾讯微信,提升了广州互联网产业地位。

2013

广州恒大夺得亚冠冠军

这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第一次问鼎该项赛事的冠军,创造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最佳战绩!

同一年,恒大还获得了亚足联的最佳俱乐部奖。

2015

东塔封顶

广州中轴线上的最后一个地标建筑物——东塔封顶。

东塔比姊妹塔还要高将近100米, 跃居广州第一高楼,排名世界第六。

自此,2003年规划的“双子塔”全部落成。珠江新城的建筑群已然成为了广州的新名片。

2016

天河区成为国家级CBD

从经济上来说,天河区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广州最繁华的主城区。

第二年,天河CBD就成为了 国家级CBD生产总值的首位。

《航拍中国》里的广州天河

2017

《财富》全球论坛

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举行, 152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广州参会,广州再次惊艳了世界!

广州地铁全线网开启“云支付”

广州地铁全线网开启”云支付“购票功能, 成为全国第一个支持地铁全线网“云支付”购票的城市。

从此,“带一部手机走遍广州”成为现实。

2020

“大广州都市圈”形成

今年,全球遭受了新冠疫情的侵袭,广州也不例外。在这特殊时期,我们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广州——年后的广州仍然是一座“空城”。

大年初二的中山一立交(图源:B站@流浪阿叶)

但随着“人定胜天”的毅力和科技力量,城市逐渐复苏,“大广州都市圈”逆境而生。

广东省委、省政府“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其中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命名,更有对标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意味。

广州都市圈是一个特殊形式的存在,包含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

广佛都是GDP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 广州都市圈将成为全球都市圈发展新范式。

广州走完了它的89年

又将迎来另一个

50年、80年、100年的巨变

我们不知道它将变成什么样

但我们知道

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巨变的亲历者

因为有每一位亲历者的打拼和努力

这座城市才变得更好

广州是一座极有韵味的城市,这种韵味需要你不断去挖掘,生活在这里去深入感触。

89年来,你会看到广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风驰电掣之间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给人带来的人情味和感动。

如果把广州比作一个人,那么他/她的性格应该是平易近人、含蓄内敛的,所以他/她是极具魅力的。

也许再过89年,广州又将是一番不一样的面貌,但这座理想城市总是能容纳许多人的梦想、让许多人愿意在此安家。

这座城市的极速发展,和它特有的情怀留住了我们。

爱广州的你,请为它点个「在看」!

编辑:最小仪

来源:南方网、羊城网、广州日报、广东共青团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Hash:7b79da70c7ce6f5eec965d05e1cb81d4a530e451

声明:此文由 广东最生活v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