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这些红色旅游景点,值得周末带孩子去看一看!
在革命历史长河中
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在增城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史迹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今天,我们跟着增城红色史迹地图
去感受一下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曲折和艰辛
横屏解锁最佳鉴赏体验
▽
点击可放大查看
革命旧址:
在时代巨变中流传红色记忆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
增城现今仍然保留着多处革命旧址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宝贵的红色资源
也是广大党员干部身边的“红色熔炉”
置身于这些革命旧址中
我们可以回顾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
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
思想和行动自觉
中共新塘支部和中共增城第一个县委成立遗址:新塘伍氏祠堂
增城是广东省较早成立党组织的县份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阮峙垣、李沛群前来增城开展党建工作。1926年初,中共增城新塘支部成立,伍来成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增城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标志着增城近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28年2月,中共增城县委成立,伍来成任书记,这是增城县第一个中共县委机构,揭开了增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序幕。
新塘伍氏祠堂旧址与画照
中共新塘支部和中共增城第一个县委机构的遗址同为新塘伍氏祠堂(原著存小学),原位于新何村人烟稠密的小巷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旧址不复存在,现为新塘镇新何村朝市街前29号,已被多座民房所取代。
抗战时期党在增城重建的第一个地方党支部:中共仙村支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增城党组织恢复活动。1937年底,中共西江工委组织委员、仙村竹园涌人阮海天和阮文两人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回增城开展工作,任务是重建增城党组织,建立抗日人民武装。1938年2月,阮海天成立中共仙村支部,任支部书记,这是抗战时期党在增城地区重建的第一个地方党支部。
仙村镇竹园村
随后,在仙村、雅瑶党支部的努力推动下,分别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仙村大队、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雅瑶大队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队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有力推动了本地区抗日群众运动的发展。
中共仙村支部旧址位于仙村镇竹园村内的三帅府,又名神山庙,是一座二间二进青砖结构的祠堂,坐北向南。神山庙一直保存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前曾作为中小学学校,90年代初学校已迁出,现为一座村庙。
阮海天故居正式揭牌
红色村:
在乡村振兴中发扬红色传统
199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原增城市的永和镇(今永宁街)、 沙埔镇(今属新塘镇)、派潭镇、福和镇(今属中新镇)为革命老区镇;增城拥有174个老区村庄,分布在全区13个镇(街)79个行政村。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这些老区村庄也实现了美丽蜕变,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宜居了。以弘扬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为重要抓手,近年来,增城区委区政府深入挖掘全区红色资源, 打造了大埔围村、小迳村、白面石村、竹园村等10个红色村,让这些红色村在讲好“红色故事”中实现振兴和发展。
正果白面石村
正果镇白面石村是增城著名的革命老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打响“广州抗日第一枪”,在广东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村内的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正果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州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东纵江北机关遗址、抗日将士纪念亭和烈士墓等多处革命遗址保存至今,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近年来,正果镇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对白面石村及其周边的红色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积极打造集“学习培训、体验实践、拓展教育”为一体的党建综合教育示范基地,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派潭小迳村
中共增龙县委旧址
增城区派潭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该镇有 18个 革命老区村庄,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小迳村。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即建有中共派潭小迳支部和人民武装队伍,为东江纵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该村从未停止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武装斗争,甚至一度成为中共增龙县委机关驻地。
1937年9月,小迳村成立抗日自卫队,后改称增城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十一中队,有100余人,一边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一边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8年3月,根据中共江北地委的指示精神,增龙游击区成立了中共增龙县委。增龙县委下辖麻正工委、永和区委、增北办事处党组,派潭、正果、福和以及平原地区的特派员,龙门县的龙北和龙南区委、县委机关驻地设在派潭小迳村的单竹园。
中共增龙县委旧址
增龙县委的旧址是座泥砖结构的客家四合院,各由3间大的四合院组成,整座屋的内外墙用水泥作了批荡,坐北向南。该旧址进行了多次重修, 2012年6月被命名为增城市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0月被评定为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
增江大埔围村
东江纵队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埔围村是东江纵队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增城革命老区、增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城区党史教育基地。
1943年至1945年,大埔围村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村里设有交通站、税站和印制宣传单的工厂。
为了保护游击队和自己的家园,村民们屡屡齐齐出动,团结一致抗击侵略者,有的为游击队通风报信,有的为游击队送粮送药,有的为游击队提供蔽身场所,有的还加入了游击队,不少人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埔围村村委后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在抗战中牺牲的村民。
近年来,大埔围村从创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起步,牢牢把握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机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从过去的软弱涣散村、角落村和问题村蜕变为 “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明村”“广州名村”和“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同时,大埔围村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成抗战历史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讲堂等红色文化传承阵地。昔日角落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最红最美”明星村。
大埔围村抗战历史纪念馆
大埔围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教育游
串珠成链,走读红色文化
每一处红色史迹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一颗颗历史遗留的珍珠,散落在增城大地上,只有将它们串联起来,才能真正读懂增城的红色文化。在走读的同时,你还可以感受增城的美丽风光与特色美食。
最后
向你推荐增城红色教育游路线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吧!
点击可放大查看
素材来源:增城规划与绘测
编辑:黄家荣、刘樱洁
责编:朱卓东、林汝嫦
审核:吴琨
Hash:0798005b8d3708c6e22a221cee511390cc28a2b7
声明:此文由 广州增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