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景的汕头老市区,隐藏着这么多文化场馆等你打卡

漫长的暑假已经开始

不妨跟着吧姐的脚步

来一次汕头文化之旅

近年来,汕头通过创文强管提升城市形象,启动一大批文物历史建筑的保育修复。小公园亭、老妈宫戏台等景点重新焕发光芒,侨批馆、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等文化资源得以挖掘、拓展、完善,一大批文化景点让汕头文化旅游名片更加亮丽。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

地址:海平路97号

小公园开埠区见证了汕头城市发展的历程,当中还留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重点文物。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平路97号红色秘密交通站旧址是汕头市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汕头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红色交通站是当年连接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站,为当时党中央领导机关顺利转移到苏区做出巨大贡献。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地址:永平路1号楼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日本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半欧陆式建筑。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汕头的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之后的繁荣气象。

该馆还推出数字陈列馆,采用了“融物于景”的场景化展示手法,运用3D图像、立体显示系统等多种数字信息技术,全景展示展馆环境和所有藏品,让市民和游客在网上浏览,有如身临其境。

当然,游客也可以在馆里通过微信扫描网站中的二维码,用手机查阅展品信息。

地址:外马路129号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现为金平区外马路第三小学的校址,位于金平区同益街道盐埕居委外马路129号,这是一处坐北向南、三进二天井的祠堂建筑。

1900年由丘逢甲在这里创立了岭东文学堂,这一新式学堂在当时对汕头有着重大影响。除了在潮汕乃至广东的教育史上颇有声名,同文学堂也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页,周恩来曾将此作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会公署。

地址:外马路2号

这座两层钢筋混凝土红砖欧式洋楼,是目前汕头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西洋建筑,也是记载着潮海关历史的重要文物之一。陈列馆内许多展品都反映了开埠时的汕头口岸万商云集的辉煌历程和百载商埠的沧桑巨变,是汕头港对外贸易发展的缩影。

侨批文物馆

地址:外马路18号

侨批,被誉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是海内外潮人共同的记忆遗产。汕头是著名侨乡,有着众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侨胞。

历史上,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

汕头侨批文物馆创建于2004年,是我国首个侨批文物馆。

其新侨批文化馆于2013年7月28日在汕头开埠发源地的外马路18号开馆,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侨批文化收藏、研究基地馆藏侨批12万余封,为全国之最。

地址:升平路1号

老妈宫和老妈宫戏台(史称“妈宫前”)曾是汕头埠最早的行街“闹市”和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承载了老一辈汕头人及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

老妈宫戏台自2017年9月修缮一新后重焕光彩,自带年代光环的这座建筑举行了各种传统戏曲等文艺汇演。戏台上,潮剧声延绵不绝;戏台下,听剧人环绕四周;恍惚间,你仿佛重回那身披长袍,悠闲听剧的年代。

地址:安平路46号

在二十世纪初,这里曾是一个丝绸商行,也是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蔡楚生就是从这里出发,前往上海,开始了他一生的电影事业。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为一个电影史迹馆,以此来纪念一代潮籍电影名人

整个史迹馆内的展览共分三层,一楼围绕“致敬经典”的主题,以编年史、大事记形式,展示中国潮籍电影人物的电影成就;二楼以“流金岁月”为主题,展示蔡楚生、郑正秋等潮籍电影名人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三楼则以“薪火相传”为主题,展示一百年来汕头电影事业的沉浮兴衰和各种老式电影设备。

据史迹馆设计者介绍,该馆用“时间轮”的方式,让参观者了解每个时代电影业的发展过程。

地址:外马路207号

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是两座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分东楼、西楼。《东征军历史陈列》设在东楼,通过文献、照片、实物等资料,真实地再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反帝、反封建,统一广东,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

地址:民族路49号胡文虎大楼

位于民族路49号的胡文虎大楼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曾经是永安堂制药厂旧址,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大楼具有骑楼建筑形制特征,一至三层为扇状建筑,四层至顶部为圆柱体望楼,其窗棂、屋檐、望楼外壁等部位,饰以浮雕图案,中西合璧,细腻精美。

胡文虎大楼是汕头开埠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是市级文保单位,2017年被列入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二期工程。经过保育活化的胡文虎大楼成为汕头城市发展展览馆,被赋予回顾过去、讲述现在、展望未来的新使命。

地址:外马路149号

汕头市文化馆成立于1983年12月,位于市外马路149号。对于游客来说,汕头文化馆是一个全面了解汕头风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好去处。

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市文化馆主楼内,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分为2、3、4楼共三层展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展示着蜈蚣舞、英歌舞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堤公园

地址:镇邦路尾

西堤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镇邦路尾,规划面积5.2公顷。西堤公园展示了汕头从渔村、码头,到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公园通过深挖“侨批文化”内涵,打造“侨批”“地图广场”“批局”“过番纪念码头”等元素,让市民朋友和来汕游客真切感受先辈那段背井离乡奋斗的艰辛,体验独具特色的“侨批文化”。

侨批墙是西堤公园的建设灵魂,它让珍贵的《侨批档案》资料“走出”博物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与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发挥了缅怀历史、寄托乡愁的重要作用。

西堤公园下沉式广场地面铺装成一幅汕头老市区旧地图,地图标示出旧时“四永一升平”聚集的几千家商号。

西堤公园过番纪念柱由许多指向不同方向的三角形 水泥墩层叠构成,每一个水泥墩上面都刻着从这个西堤古码头出发到海外不同东南亚国家的距离(以海里为单位,1海里=1.852公里)。

这就是昔日汕头开埠以后,潮汕先辈漂洋过海的始发地之一——西堤过番码头的遗址。

文章转载自汕头旅游官微,素材来源于汕头发布、汕头+、汕头橄榄台、中新社广东发布

Hash:4ff0dfa1edac511157aeb83d999bc8e4c75b63f8

声明:此文由 金羊网旅游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