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显两座陵 一部大辽史
在北镇闾山的辽代帝陵中埋葬了辽代早中晚三个时代的帝王皇族
乾显两座陵 一部大辽史
享国二百余年的大辽王朝,疆域辽阔、文化灿烂。今日辽宁是昔日辽王朝的腹心之地,若想于此探秘大辽遗风,不如来北镇寻觅乾显二陵,流连于琉璃寺、龙岗子、骆驼峰等秀美的闾山风光间,那个马背上的伟大王朝,似与您咫尺相隔。
四帝三后
皆葬于此
终辽一代二百余年,历九帝,分葬于五大皇陵:祖陵、怀陵、庆陵及显陵与乾陵,其中,乾、显二陵地处今辽宁北镇的医巫闾山中。显陵葬“让国皇帝”耶律倍,乾陵葬景宗耶律贤,世宗耶律阮袝(fù)葬显陵,辽国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葬于乾陵旁。
目前确定葬于医巫闾山的辽代皇族、后族为四帝三后,七个王爷,一个王妃。四帝即义宗(耶律倍死后追谥的封号)、景宗、世宗与天祚帝;三后是世宗怀节皇后萧氏、世宗甄皇后、景宗睿智皇后萧氏(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七个王爷是平王耶律隆先、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晋王耶律隆运(韩德让)、周王耶律宗业、魏王耶律宗政、郑王耶律宗允、广陵郡王耶律宗教;一个王妃是耶律宗政的秦晋国妃萧氏。此外,袝葬闾山的还有为数众多的皇亲国戚与功勋大臣。
在辽代五陵中,闾山辽陵的奉陵邑(显州与乾州)所辖州县最多,陪葬的皇族、后族人物最多,入葬持续时间最长(从辽初葬“让国皇帝”耶律倍直到金初葬辽天祚帝及其子孙,金元时期亦陆续有耶律氏后代葬入)。可以说,闾山辽陵是辽代规模最为庞大、体系最为完整、影响最为深远的帝后陵墓群,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入葬人数最多的帝王陵寝,这恰是闾山辽陵的价值所在。
较之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境内的其他三大辽陵(祖陵、怀陵、庆陵),乾显二陵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它代表着辽代早(“让国皇帝”耶律倍、辽世宗耶律阮)、中(辽景宗耶律贤)、晚(天祚帝耶律延禧)三个时代,而读解乾显二陵背后的玄奥信息,无异叙述一部跌宕起伏的大辽沉浮史。
佳美闾山
风水宝地
那么,为何闾山皇陵在辽代五陵中的地位最为显赫呢?这与辽代的皇权斗争史密切相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世时,本来要将皇位传给长子耶律倍,但阿保机病逝后,耶律倍的母亲应天皇太后述律平偏爱二子耶律德光,迫使耶律倍不得不让位于弟,最终被逼无奈别离故国,渡海投奔后唐。后唐灭亡前,耶律倍被李从珂遣人杀害。公元937年,耶律倍归葬于医巫闾山,被其弟辽太宗追谥为“文武元皇王”,史称“让国皇帝”或“义宗”。耶律倍一生酷爱闾山风光,并在闾山最高峰筑建了当时闻名天下的藏书阁——望海堂。在大辽九帝中,除了太祖、太宗、穆宗外,其他人均为耶律倍的直系子孙。正因为耶律倍的子孙是辽代帝王的主流根脉,因此,备受耶律倍青睐的闾山便成为辽代首屈一指的皇陵区。而医巫闾山所在地北镇,在整个辽代历史中的政治地位自然变得格外重要了,修陵、建殿、置州、设县、移民等辽代历史上的一系列大事发生在北镇,便不足为怪了。
选择医巫闾山为皇陵所在地,除政治原因外,与辽人崇尚“择地山阳,背山面水,景色佳美”的风水观有密切关联。首先,闾山环境优美,具有“奇峰秀色美如画,松柏交映翠夹陵”的景观效果;其次,这里群山环抱,地势开阔,闾山辽墓都处于面向东南方的口袋形山谷中,既有连绵的高山为屏障,又有远山近丘相呼应。大山环抱中的小山丘或山脉的小分支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单位,具有地势高燥、开阔的特点,有利于排水和建设,符合“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及“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皇陵墓葬标准。
辽陵传奇
遍布北镇
关于北镇辽陵的故事与传说可谓车载斗量,以致越传越神。比如:每当琉璃寺、龙岗子一带下暴雨,下到雨水与门槛平齐,但一会工夫,积水就迅速渗入地面,消失得无影无踪。村民纳闷,这水都流到哪儿去了?新立村董家园子地下,据说有座神秘的“契丹地下宫殿”,当地老乡曾发现三处因地面塌陷露出的幽深黑洞,用竹竿子下探五米,仍不见底;晚清的时候,有个郎中上山挖土,竟挖出一扇巨大墓门,消息传开,有人找他引路探宝,许以重金,他禁不住诱惑一口允诺。结果,在带人进山的前一天晚上,此人就毫无征兆地死掉了……
至于在辽陵捡到稀奇物事,更是不胜枚举。早年,龙岗子村一农夫搂柴火,居然得俩金镯子,而且是两边镶龙的金镯子,一看就是皇家御用之物。那时的人们对金银价值没概念,又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那老乡就将俩金龙镯子套在农具杆上,四处显摆。一名游客进医巫闾山二道沟游玩,误入一座山洞,喜获两面精美的古镜,后找专家鉴定,推断是辽代公主陪嫁的镜子。辽镜怎会出现在山洞中?有人分析说,这是两个盗墓贼偷挖辽墓,带出财宝进洞分赃,嫌镜子不值钱,又沉,就扔在洞里,却让这游客误打误撞白捡了个大便宜。龙岗子村老村长何有成回忆说,以前,当地有个村民捡到一条用金丝编的龙,送到附近滴水寺的老方丈那里。方丈说:“这是过去皇上用的,不是咱这小庙能收的东西,你好好收着吧,下半辈子够用了。”这事被某关里人知道,见宝起歹意,骗他说一起去挖参发财,到黑龙江后,那人骗了他的金龙,一把将他推下水去,杀人灭口!幸亏该村民有点水性且命大,脱险后一路要饭回乡。几十年前,这一带某村民炫耀自己家里有根出自辽墓的玉石做的“擀面杖”,90元即可出手(当时90元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两月工资),一文物贩子当即给他100元成交,得货后,出村口撒腿就跑,村民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再追,已经来不及了……
据北镇学者屈连志透露,康熙年间,北镇二道沟琉璃寺地陷,露出一朱红大门,里面阴森恐怖,百姓无人敢入,当地杨县令得知此事,急命人掩埋。后来,礼部侍郎汤右曾路过北镇,游览医巫闾山美景时,怀古思今、触景生情,留下一首五言诗《医巫闾山》,并撰写碑文,昭示后人。后人未做深入考证,仅依据汤右曾的即兴之作,便于此立碑:此系大辽让国皇帝耶律倍之墓“。这件事被录入民国年间出版的《东北古迹拾遗补》,一度被误认为是信史。此碑立于琉璃寺旁,据说用汉白玉雕琢,后被日本人打碎为四块,用四个驴驮车拉下山去。
早年曾在琉璃寺施工、见过大墓实景的路成怀老人表示,那大墓里的石门被打个稀碎,里边都是实土,啥也没有。不过,墓旁的一座古井里倒是出了不少东西。“那井约有11米深,出的东西什么朝代的都有,如大门环子、簸箕、龙头,最底下还出了个"风磨铜"的小酒壶,底座是歪的,有条金链子,一拎起来就是平衡的。那小酒壶后被人拿走,以丢失为借口不还了。”路成怀追忆道。
另外,琉璃寺旁早年还有一个“方八尺”,即一座长、宽、高各八尺的石房子。考古学家冯永谦先生判定说,有石房子,正是此处为辽代皇陵的明证。这地方之所以叫琉璃寺,与此地存在大量琉璃瓦有关,而在辽代,琉璃瓦基本是帝陵、皇族专用之物。
据说,东北王张作霖发迹前,曾为避祸躲在琉璃寺的石房子里,当了三个月土匪,还绑票了山下立春堂的一个财主,索要3万大洋、800条枪,如若不给,立马撕票。结果次日,财主家就筹齐了款项,上山赎人。这座石房子后被拆毁,原因是人们怀疑下边是萧太后墓,但挖了半天,发现底下除了沙石,什么都没有。
说起龙岗子村的辽墓,何有成讲,当年挖战备洞的时候,无意中挖到大辽魏王耶律宗政的大墓,那墓虽早年被盗,仍出了两方墓志铭、金镯子、玛瑙及各种颜色材质的珠子,墓中包裹四壁的香樟木虽历经近千年光阴,仍是上好木材,后被人拉出去做檩子及床铺、板凳等日用之物了。
帝陵定址
悬而未决
大辽乾显二陵集中于今北镇医巫闾山二道沟的琉璃寺沟谷、龙岗子村烟筒峰下台地及三道沟的骆驼峰、新立村的董家园子台地等四处。显陵安葬着“让国皇帝”耶律倍及其子辽世宗耶律阮,乾陵则安葬着辽景宗耶律贤与皇后萧绰(萧太后),辽代亡国之君天祚帝也应葬在乾陵附近。由于辽代史料记述粗略,且传递信息经常互为矛盾,这几位辽代帝王的具体安葬地,始终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目前大体存在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著名历史学家金毓黻。1933年10月,金毓黻赴北镇考察辽陵,在琉璃寺发现一块残碑,有“大辽让国皇帝”字样,于是将这一发现记入所著的《东丹王陵考察记》中。这意味着,琉璃寺是辽显陵所在地。不过,这块残碑是后人所立,其依据是康熙朝吏部侍郎汤右曾的一首咏闾山的即兴诗作,仅是汤右曾的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第二种说法是由北镇学者屈连志提出的。他认为,从骆驼峰到琉璃寺间的山上部分属于显陵范围;而从新立辽墓到龙岗子辽墓,这些山下分布的辽墓则属于乾陵范围。具体而言,骆驼峰下埋葬的是耶律倍;琉璃寺埋葬的是辽世宗耶律阮;新立董家园子辽墓正是安葬辽景宗耶律贤和萧太后的乾陵;而龙岗子辽墓则属于袝葬乾陵的大辽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家族墓地,这里的守卫仍属显陵护卫管辖。
冯永谦先生提出的第三种说法别开生面。在他看来,琉璃寺是辽景宗的乾陵所在地,距此不远的龙岗子墓群与新立董家园子墓葬才是安葬耶律倍与其子世宗耶律阮的辽显陵。不少人认为,龙岗子烟筒峰一带的风水好过琉璃寺,景宗朝又恰逢大辽盛世,辽景宗与萧太后怎么可能把宝穴让于别人,而屈尊于二道沟内的琉璃寺呢?对此疑问,冯永谦的解释是:从耶律倍到世宗耶律阮再到景宗耶律贤,有一个家族辈分与时间延续的传承过程,耶律倍最先埋在医巫闾山,他去世时,耶律贤尚未出生,后者怎么可能给自己提前预留下葬身宝穴呢?耶律倍死后占了烟筒峰下的龙岗子,耶律阮占了骆驼峰下的董家园子,到了耶律贤继位,只能将陵址定在望海堂下二道沟南沟略显局促的琉璃寺沟谷,看似有些委屈,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2017年10月,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绵厚先生与另一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专程赴北镇考察辽陵。经多年观察与思考,王绵厚给出了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第四种“辽陵选项”。王绵厚的判断是:辽景宗的乾陵在二道沟的琉璃寺,二道沟的龙岗子村是大辽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家族墓地,依然是乾陵范围;而辽显陵,当在骆驼峰下及新立董家园子的台地一带。
在新立董家园子西北某处,发现地下有一个长五六十米,宽二三十米的大墓,葬的是耶律倍还是耶律阮不详。骆驼峰下的偏坡寺有一处规模不小的辽代遗址,怀疑与辽陵有关。郭大顺猜想,这里是不是耶律倍的显陵所在地?偏坡寺遗址会不会是耶律倍当年读书的真正的“望海堂”?对此猜想,冯永谦并不完全认同,他的看法是:新立董家园子有可能是辽显陵所在地,但显陵地宫当在董家园子辽代享殿背后临近的土坡下,绝不会在高山之巅,山险路陡,皇族来拜,如何祭祀?另外,董家园子之上须攀登数小时方能抵达的骆驼峰下的偏坡寺古建筑群,更像一处辽代皇家寺院遗址,与大辽皇陵基本无关。
目前,新立董家园子台地处的辽陵享殿遗址前,发现了一个墓,此墓地处皇陵享殿前,虽不大,却来头不小。特别是,该墓竟在享殿前几米,这完全不符辽代规制,更不合正常逻辑。有人怀疑,这个不遵规制、匆匆下葬的辽墓,有无可能是被金兵胡乱掩埋的天祚帝的葬身之所呢?
乾显二陵
亟待保护
地处秀美闾山之中的辽代乾显二陵,千年来屡遭破坏、盗掘,其现状令人担忧。
金灭辽时,对包括皇陵在内的辽代建筑进行了近乎毁灭性的破坏。金兵为解心头之恨,甚至将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尸体从墓中挖出,剥去衣饰任由牛马践踏。据《辽史》记载,在辽末,显、乾两陵曾惨遭金人掘毁。“天庆九年,金人先破乾、显等州,如凝神殿、安元殿并皇妃子弟影堂,焚烧殆尽,挖掘金银珠宝。”
时值近代,北镇辽代皇陵所遭破坏尤甚往昔。以已发现的大辽魏王耶律宗政墓为例,此墓刚被发现时,虽时隔千年且被盗,仍存香柏雕成的八角亭一座,上有彩绘和雕花,门窗尚可开合。当时的人们盖房缺木料,就将八角亭拆毁,墓中门窗和废料均被付之一炬。此墓中还出土了金手镯、铜镜、铜钱等四十多件文物,均下落不明。耶律宗政墓出过两方墓志铭,如今被放置于北镇庙后殿的西墙下,此后十余年无人问津。耶律宗政墓室内的精美灯具也被破坏,再加上一次突如其来的墓内大火,曾美轮美奂的耶律宗政墓便沦为而今的破败模样。
近些年,北镇的辽皇陵被不法分子多次盗掘,有人说,乾、显二陵区域内已无一座完整大墓,连官方尚未发现的萧太后墓,可能早就被盗挖一空了。连位于高山之中的耶律倍当年所修的“高美人行宫”,而今也盗坑处处,惨不忍睹。
在秦陵、汉陵、清陵均得到妥善保护并合理开发的今天,北镇辽陵也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学术支持、图片提供:辽宁省博物馆
Hash:969f9843ec147e9fd549bd11fde8faa1f9eb6d71
声明:此文由 东北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